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3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城市剖面分析的方法和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城市剖面概念。城市剖面主要反映了城市内部发展水平的差异。通过对城市剖面沿程的空间实体信息和行人社会属性信息的观测研究,可以定量分析城市内部发展过程,为研究城市演变、地域级差及空间扩展提供新方法。以大连市为例,选择长江路—黄河路为剖面线,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剖面各观测点的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分布,并对城市发展中的景观建设和社会人文两大系统的协调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沿城市剖面线可将大连城市划分为三部分:城市发展综合指数最高的城心地区;指数较高的中间市区;指数低于平均水平的外围市区。(2)大连市景观与人文两大系统的协调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城心地区、外围市区、中间市区。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BDI决策MAS-CA模型,利用1998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对大连金石滩2020年和2030年城镇区域面积进行模拟,Kappa系数达到0.635。研究结果表明: BDI决策补充了MAS-CA模型决策的不足,使得模型整体框架进一步完善,模拟结果具体准确,精度达到89.1%。金石滩城镇用地呈现出依附海岸线和交通线的格局,向海岸线靠拢,城镇用地在中部区域比较集中且城镇用地有向周围区域扩张的趋势,葡萄沟村、河咀子村、庙上村、什字街村转变最大。从金石滩城镇格局的模拟结果发现,海岸线因素引导着城镇格局的转变方向。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容易被破坏,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寻找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完美平衡点。  相似文献   
14.
社区人居环境吸引力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雪铭  张建丽  杨俊  张力 《地理研究》2012,31(7):1199-1208
城市人居环境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就是人居环境吸引力。本文提出人居环境吸引力和引力场的概念,构建了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指标体系,运用引力势能模型计算出184个社区的人居环境引力势能,借助MapInfo软件中的Vertical Mapper工具得到大连市人居环境引力势能等值线图和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1)运用引力场理论对人居环境评价研究,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2)大连市社区人居环境供求关系在空间上形成了"两心一带"分布格局;(3)大连市社区人居环境引力势能空间分异明显,大致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在中心广场、西安路锦辉商场等值线由同心圆状向外逐渐递减;(4)社区人居环境供求关系与引力势能成正比,与社区与引力势能中心的距离呈反比,城市空间发展结构、海岸带是大连人居环境引力势能空间分布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李雪铭 《沉积学报》1997,15(1):80-84
辽南大莲泡是形成于冰后期的一个现已干涸的小型山间湖泊。对大莲沉积物粒度作一般分析,并用对庆因子分析法作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D在包沉积物粒度分布主要受人糊的沟谷泥石流、河流和湖泊沉积作用控制,即下层以以泥石流沉为主;中层以湖泊沉积为主;上层以河流作用为主,据此并结合孢粉分析资料(主要以湿生沼生和旱生、盐生草本孢粉带更替为依据),初步恢复了大莲积环境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MapInfo,MapBasic等软件,结合普通地貌学以及地形分析的原理,制作了大连市城市人工地貌系列图。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老年宜居社区人居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基于老年宜居社区内涵,探索性地构建了老年宜居社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多源数据,选择辽宁省149个城市社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 从整体上看,参评社区老年宜居环境质量较差,绝大多数的社区尚未对已经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② 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整体呈现“中部?南部凸起,西北?北部凹陷”的分布格局,大连市和沈阳市形成“双核”引领辽宁省老年宜居环境质量的发展。③ 分系统研究表明,设施系统的质量最差。各城市在分系统上的优劣势有所差异。④ 从公共指标与专项指标的对比来看,公共指标评价值明显高于专项指标,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存在代际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18.
大连城市空间意象分析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李雪铭  李建宏 《地理学报》2006,61(8):809-817
近年来,城市空间意象研究开始在我国城市地理学界逐渐兴起。通过问卷调查、图片辨认和认知地图调查对大连市微观空间情景和宏观空间结构意象进行研究,在国内首次将因子分析方法应用于微观空间情景的意象偏好分析,并运用均值比较检验及方差分析研究了年龄、性别、学历等属性对个人辨认照片数目及意象范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总体可意象程度较高;微观空间情景的意象受其功能、区位、使用者、自然环境以及建筑本体的影响;宏观空间结构意象是以道路为主要支撑,以居住区与商业区为背景,人口集散地与特色建筑点缀其中的立体框架结构;意象区域是以中部为主轴向东西两个方向辐射,并且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商业区及风景旅游区;由于受到年龄、性别、学历的影响,个人的意象范围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研究基础上,对大连市旅游规划及城市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雪铭  杜晶玉 《地理研究》2007,26(5):1033-1042
私家车的出现改变了交通结构,增强了空间可达性,从而影响居住空间的格局和规模。以大连市为例,基于居住-就业之间的通勤行为研究私家车对居住空间扩展的作用,通过居民的社会属性、通勤行为和心理偏好等信息,利用GIS技术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购车情况与居住-就业空间分布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城市扩展区居住-就业的不均衡性,通勤不便是城市边缘区居民的主要问题,私家车增强了通勤的便利性,在距城市中心5km以外,私家车随居住空间的扩展而增多,并通过循环与累计效应使城市的整体规模扩大。同时,通过计量模型计算,在1990~2004年,影响居住空间扩展的诸多因子中,私家车的贡献率平均达到2.14%。  相似文献   
20.
快速城市化下城市文化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产生、聚集、演绎文化的过程, 并由此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品质。从文化角度来审视城市化现象, 可以更综合、更系统地去认识和把握城市化及其本质。通过 对大连市城市文化特质现状调查, 借助GIS 技术, 剖析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 城市建成区与城市 郊区的文化分异, 并研究这种分异的空间特征、空间规律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大连的城 市文化发展现况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 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城市文化发展程度较高, 西部和北部 地区发展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