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42篇
海洋学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阿尔金断裂系及邻区剪切波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中法合作布设在青藏高原西北缘的三分量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远震SKS波数据,计算并研究了台站下方岩石圈各向异性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系南北的各向异性存在较大差异,阿尔金断裂系附近快波偏振方向在N80E左右,而柴达木盆地快速波偏振方向在N145W左右.同时阿尔金断裂系各向异性强度也比柴达木盆地的强.它清楚表明了阿尔金断裂系深部物质定向运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62.
Re-Os同位素定年对岩浆型Cu-Ni硫化物矿床成矿时代的制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Re-Os同位素体系被认为是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直接定年的有力工具。通过研究世界级典型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的Re-Os等时线表面年龄,发现有时能得到成矿年龄,有时得到与成矿年龄不一致的表面年龄或根本得不到Re-Os等时线,还有时同一矿床的不同类型矿石给出不同的Re-Os等时线表面年龄。文章介绍了能够解释上述现象的理论模型。模型预测对与基性-超基性岩共生的Cu-Ni硫化物矿床,除一些特殊情况外,块状矿石可得到有地质意义的Re-Os等时线年龄,浸染状矿石常得到没有地质意义的假等时线;而浸染状矿石常得到有地质意义的Os同位素初始比值,而块状矿石给出的"Os同位素表面初始比值"往往没有地质意义。因此,建议在应用Re-Os同位素体系定年时要结合矿床类型、矿石类型以及成矿过程等因素综合考虑;对Re-Os数据的科学合理解释同样需要从矿床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矿床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3.
紫金山地区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的成矿流体演化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和热液矿物的年代学方面追踪了紫金山地区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中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轨迹。研究表明,汇聚到岩体顶部的岩浆流体在104.5Ma左右、650~550℃温度区间减压沸腾,形成的不混溶流体导致了钾硅酸盐化蚀变及初始Cu(Mo)矿化。其后流体继续向花岗闪长斑岩的外接触带上升运移和降温,在102.5Ma左右、420~380℃区间,再次减压沸腾,分离出的富液相H2O-NaCl流体进一步与对流循环中的大气降水混合,导致体系的温度和盐度逐步降低,演化出绢英岩化蚀变及含铜-硫化物矿化的流体。流体进一步向花岗闪长斑岩外接触带汇聚,在不同构造部位、不同时期分别氧化形成两种不同的流体:其一是在100Ma左右,流体到达花岗闪长斑岩顶面之上800~2000m的火山岩穹部位,温度降至280~250℃时又一次减压沸腾和不混溶,不混溶流体进一步与对流循环中的大气降水混合,使之冷却、稀释和酸化.演化成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蚀变和Cu—Au矿化的流体;其二是在94.7Ma左右,形成绢英岩化后的流体侧向扩散到远离花岗闪长斑岩的大型低平火山洼地中,由于大气降水的大量注入,使其演化成为低盐度、较低的温度的H2o-NaCl体系,其沿不整合面附件的断裂-裂隙系统充填,形成冰长石-石英细-网脉及Ag-Au矿化。  相似文献   
64.
Re-Os同位素定年已经成为矿床学乃至于地质学领域最重要的定年技术之一.我们所测定的大量金属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和围岩锆石U-Pb年龄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65.
铼-锇同位素定年方法及分析测试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55,自引:16,他引:39  
杜安道  屈文俊  李超  杨刚 《岩矿测试》2009,28(3):288-304
铼-锇同位素定年已经成为矿床学乃至于地质学领域最重要的定年技术之一。文章简略地回顾了铼-锇同位素体系技术方法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准确测定187Re衰变常数的发展历史,铼-锇同位素定年和同位素示踪的基本原理,铼与锇的基本化学性质、在自然界的分布、地球化学行为、赋存状态和样品采集应注意的问题。结合作者实验室10余年的铼-锇同位素体系分析经验,较系统地总结了常用的样品分解和化学分离方法;介绍了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铼、锇同位素的方法原理、特点和应注意的技术细节,以及近年来用于准确测定锇稀释剂的锇标准参考物质的选择、化学组分测定和铼-锇标准参考物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6.
吉林大黑山钼矿位于吉黑成矿省,是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一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文章首次对采自矿床不同类型矿石中的辉钼矿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68.2±3.2)Ma,其加权平均方差(MSWD)为0.56,表明大黑山钼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结合该区域其他钼矿的成矿年龄,燕山早期可能为吉林中部钼矿的成矿集中期。根据辉钼矿中的铼含量及矿床硫同位素特征表明,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源。矿床的形成可能与谷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构造作用与岩浆作用的耦合是成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7.
北祁连山小柳沟钨矿床中辉钼矿Re-Os年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小柳沟是中国在北方最新探明的一个大型钨矿床,本文概要地介绍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用Re-Os同位素方法测试辉钼矿,获得等时线年龄462±13 Ma(2σ),模式年龄436~496 Ma。还证明了成矿发生于板块碰撞期前,成矿物质主要为壳源。  相似文献   
68.
青藏高原东北部天然地震探测与岩石圈深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青藏高源东北部块体构造变形的深部驱动机制,笔者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天然地震观测数据进行地震层析反演,并结合同一剖面的接收函数及各向异性结果进行讨论。介绍了ACH方法的基本原理,论述了由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的强大的持续作用力,造就了NE向俯冲到柴达木盆地之下的昆仑造山带,并发现在巴颜喀拉地体下方壳幔内的仰冲活动。壳幔内的低速体十分显著地出现在阿尼玛卿缝合线以北,深度可达300km。推断该低速体可能与昆仑断裂的深层的剪切作用有关。深部资料显示该区莫霍界面由北向南逐渐加深,这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岩石圈减薄现象一致,而且与印度板块向北运动的远程效应有关。另外,地震层析结果及各向异性分析也支持青藏高原东北部主应力方向转为NE向的观点。  相似文献   
69.
青海格尔木驼路沟喷流沉积型钴(金)矿床的黄铁矿Re-Os定年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青海驼路沟矿床是新近发现的中国西北首例独立大型喷流沉积型钴(金)矿床,赋矿岩石为富钠的热水沉积岩——石英钠长石岩。利用Re-Os同位素体系(ICP-MS方法)对不同类型矿石中的7件黄铁矿样品进行了定年,结果表明尽管它们的Re(0.122×10-9~8.988×10-9)和Os(0.00313×10-9~0.05366×10-9)的含量很低,但在两种相关图解上分别得到432±23Ma和442±17Ma较好等时线年龄。该Re-Os定年结果不仅进一步厘定区域纳赤台群地层的主体时代为早古生代,而且为确定东昆仑造山带晚奥陶世板块裂解及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对深入认识区域成矿规律和探讨地质构造演化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沥青Re-Os法测年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油气藏与金属矿床在世界许多沉积盆地内共存,油气成藏与金属成矿的动力学关系备受关注。云南兰坪金顶产有中国目前最大铅锌矿床,也是世界上唯一陆相沉积岩容矿、且形成于新生代的超大型铅锌矿床。矿床中常见沥青、重油等有机质,它们的形成早于或晚于铅锌硫化物成矿存在明显分歧,限制了对油气成藏与铅锌成矿关系的认识。本文针对金顶超大型矿区以古新统云龙组含砾砂岩和砂砾岩为主岩铅锌矿石中沥青,开展了Re-Os法同位素测年,获得68±5Ma的等时线年龄(MSWD=9.2,n=6),指示金顶古油气成藏形成于古新世,先于铅锌硫化物大规模成矿;烃类物质具有通过热化学还原硫酸盐提供铅锌成矿所需硫化氢的客观条件;油气成藏与铅锌成矿在云南金顶矿区很可能是一个先后发生的连续地质过程,成藏为成矿奠基,成矿伴随着油气藏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