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测绘学   105篇
大气科学   148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625篇
海洋学   264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112.
113.
114.
115.
云南、广西两省区锡矿储量占全国锡储量四分之三以上。锡矿床分布区位于环太平洋锡矿带西段和特提斯—马来西亚锡矿带近交汇部位,锡矿化集中个旧至大厂及其邻近地段。主要成矿区、矿床的展布不仅与花岗岩体,近等轴状构造隆起区相对应,而且还与遥感图像上的环形影像所圈定的环块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16.
大气中时而可以看到很有规律性的天气变化。我们可利用大气中潜在的规律作出长期天气预报。但是一般说来,天气的周期性变化是捉摸不定的,而且其机制也很难搞清。有人说,在发现天气的周期性变化之际,也正是渐渐认识天气变化之始。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有用整体的观点来理解大气的变化规律,我们才能有效地利用周期法和相关法作出理想的长期天气预报。本文就10月至3月大致以30天为周期的气象扰动,对周期法作若干分析。 1.若干具体个例从1979年至1980年的隆冬季节,前半期为暖冬,后半期为寒冬。冬季各月的天气都表现为中旬前候寒流侵袭最盛,如表1所示。尤其是1月11日  相似文献   
117.
我队79年前使用胶皮垫圈、海带胶皮垫圈止水,效果较差,后使用粘土滑管止水器和缓冲塞止水器对四个地区、七个钻孔、八个层次进行分层止水、抽水试验和观测水头高度,均取得良好效果,如独山ZK 8孔,自流量1.688升/秒,水头高出地面23.5米(推算),经抽水试验,最大降深57.36米,流量4.426升/秒,止水延续时间长达650小时。独山ZK 9孔顺利测得承压水的水位深度。独山ZK 9、10两孔抽水试验后,提拔出来的止水器分别尚有1.3米、0.6米长度的用罗纹新纱布包扎的粘土泥柱,压缩结实,比刚包扎时的硬度还大  相似文献   
118.
本文用湿位势倾向方程进行诊断分析,表明,湿大气中差动潜热能平流对500毫巴湿位势倾向有重要影响。日常业务中计算500毫巴层位势倾向,在判断未来低值系统的移动和暴雨落区中,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9.
第三篇文章报道了测定水压致裂面延伸方向的地面电测法及其试验结果。这种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较,具有使用方便、速度快、投资少等优点,但由于有时受现场条件的限制以及地质构造因素的影响,其观测精度往往较低。  相似文献   
120.
The 0S2~0S54 spheroidal modes of Earth’s free oscillations, triggered by the great Sumatra-Andaman earthquake of 26 December 2004 are retrieved from VHZ data recorded by seven upgraded stations of 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CDSN). We compare these spheroidal modes with theoretical free oscillation spectra calculated from the Preliminary Reference Earth Model (PREM) and find a coincidence between their periods. Spectral splitting phenomenon is observed obviously in 0S2, 0S3, 0S4, 2S1 and 1S2 free oscillation modes. What is most noticeable is that the oscillation mode 2S1 is reported for the second time (the first time by Rosat et al) without any data stacking. We simulated the split singlet of 0S2 mode on seven CDSN stations based on general focal mechanism and seismic moment of the earthquake. The result shows that seismic moment of the earthquake can reach 1023 N.m. We also find that the recording of Earth’s free oscillations carries abundant information of source mechanism and earthquake location, which is applicable to the detailed study of source rupture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