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章以大连为例,探讨了全域城市化过程中游憩系统的概念模型,尝试构建了大连核心城区游憩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即市区开敞空间 (日游憩中心)—城市边缘游憩中心—城市近郊游憩中心—城市远郊游憩中心—多个中心的互补和融合,最终形成无疆界游憩空间系统。文章对于城市游憩规划具有参考指导意义,并对未来城市化的游憩系统的建立提出了发展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82.
利用风化砂对膨胀土进行了物理改良处理,在验证这一改良方法对提高膨胀土力学指标的可行性的同时,通过改变试验时的初始含水率,深入探讨了膨胀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初始含水率和风化砂掺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研究表明:①掺入适量的风化砂对膨胀土力学指标的提高效果较为显著,综合考虑风化砂掺量对各项力学指标的影响,当风化砂掺量为10%时效果最好;②当风化砂掺量相同时,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初始含水率略大于最佳含水率1%~2%时所对应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③风化砂掺量对膨胀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大,当初始含水率相同时,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风化砂掺量先增大后减小,当风化砂掺量为10%时,各初始含水率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均达到最大,且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风化砂掺量满足四次函数的关系;④综合考虑风化砂掺量和初始含水率对膨胀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得出当风化砂掺量为10%、初始含水率为14%时,风化砂改良膨胀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3.
城市人居环境的失配度——以辽宁省14 个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并运用城市人居环境失配度,将生态学的健康距离模型引入到城市人居环境科学,实证研究2005-2011 年辽宁省14 个市城市人居环境失配度的时空演变趋势、五大系统之间的失配关系以及造成失配的内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 时空特征,时间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极值分布性特征;空间上呈现出区域差异性和“中部凸起,两翼凹陷”的方向性递减趋势;演变态势上具有较为特殊的非均衡变动性特征。② 五大系统失配关系分析,无论是单一系统本身还是多系统之间综合健康距离的变化都能作用于城市人居环境失配度,导致其数值增减,进而反映出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劣变化。③ 人居环境失配度作用机理分析,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步性和匹配性是城市人居环境失配度变化的内部驱动机理。  相似文献   
84.
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云  张建丽  李雪铭  景昕蒂  杨俊 《地理科学》2015,35(10):1288-1295
海岸线变迁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它是自然与人类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1990年、2000年、2007年和2012年4个时期的资源卫星、Landsat系列卫星的遥感影像,采用色差Canny算子计算方法提取岸线数据,计算近22 a来中国大陆海岸线向海推进或向陆后退的空间位置变化量及年均变化速度,研究中国大陆海岸线空间位置与稳定性的演变规律,得出以下结论:① 中国海岸线空间位置变化以向海推进为主;② 中国海岸线多为相对稳定海岸线,其次为强烈岸进岸线,稳定性岸线全国均有分布,而强烈岸进岸线多分布于江苏和辽宁两省;③ 自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岸线的稳定性指数逐渐降低,22 a下降了1.1,以长江入海口为分界,南方沿海城市岸线稳定性指数高于北方。  相似文献   
85.
杨俊  张永恒  葛全胜  李雪铭 《地理研究》2016,35(7):1288-1300
不规则邻域元胞自动机通过定义一定的邻域规则,将对中心元胞影响较大的邻域元胞进行识别与计算从而确定邻域形态与影响范围,与传统元胞自动机模型相同尺寸邻域形态相比,模拟更加真实有效。基于不规则邻域识别算法对元胞邻域范围进行划分,再通过遗传算法和多准则评价相结合获取转化规则参数,继而对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2004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研究,通过比对分析以及Kappa系数检验法对模拟精度做一检验,研究模拟结果总体Kappa系数为81.62%,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研究显示该模型在多地类碎小斑块之间的转化模拟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模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具有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86.
对湖南中生代的五峰仙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该岩体主要由印支期的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次获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233.5±2.5)Ma,表明形成于晚三叠世;结合已发表的岩体年龄资料,五峰仙岩体侵位于236~233.5 Ma和221.6 Ma,具有多阶段岩浆活动特点。五峰仙花岗岩具有高的w(SiO2)、w(P2O5),含过铝质的白云母,表现为弱铝质、强铝质岩石;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元素Rb、Th、U富集,Nb、Ba、Sr、Ti亏损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Eu亏损相对明显以及高的Rb/Sr比值,[JP2]为高成熟度陆壳物质重熔的S型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中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具淬冷结构、含长石捕获晶及呈塑形变等特征的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该类花岗岩中锆石Hf同位素εHf(t)值较高,为-4.4~0.7,Hf同位素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值为1 534~1 216 Ma,变化范围较大,可能是受幔源岩浆作用所致。五峰仙岩体是在印支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碰撞期后(变质基底年龄258~243 Ma)及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期间(超高压变质峰期在238~218 Ma)华南内陆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87.
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其研究目标是:基于高性能的数字摄隐系统对天气现象的实时监测,结合先进的计算机图像识别、处理和分析技术,实现对雨、雪和冰雹等降水现象以及雾、烟幕和沙尘等视程障碍现象的自动识别,开发基于数字摄像技术的主要天气现象自动观测系统,为气象站目测要素的自动化观测提供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促进我国在气象站自动化观测技术方面的研究进程.本项目执行以来,主要开展了下述工作:  相似文献   
88.
河套盆地勘探程度低,有利勘探层系埋藏深,40余年未获突破,为实现河套盆地油气勘探快速突破,整体开展了高精度重磁和时频电磁勘探工作.针对盆地主力生烃区不清、构造难以厘定的问题,应用基于有限井震资料松约束多界面反演、基底背景密度法正演剥层为核心的深层目标重力异常提取技术,对临河坳陷的地质结构重新进行了认识,快速圈定了主力生烃凹陷分布,指出坳陷北部巴彦淖尔凹陷的淖西深洼槽为最有利的生烃区,新发现黄河断陷槽及淖西深洼槽周缘分布的中央兴隆断垒式潜山披覆构造带、吉西凸起东翼鼻状潜山披覆构造带等近源油气有利勘探目标,引导了地震针对性快速高效部署和钻探.针对成藏目标不清、突破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提出并应用了基于井震模拟目标层靶向采集、电磁井震联合约束反演等提高深层勘探分辨率及油气储层预测精度的时频电磁勘探配套技术,快速锁定了JHZK2井、吉华2x及临华1x等有利目标靶区,为河套盆地油气勘探高效突破发挥了关键先导性作用,为类似复杂区特别是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成功范例与技术方法 .  相似文献   
89.
白马山岩体位于雪峰造山带的南东缘,其主体为加里东期花岗岩,部分印支期和早燕山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位于白马山岩体中、东部,可划分为4个侵入次。对第二次侵入的细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γδSb)中的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年龄测试,得到的年龄为411±4.5Ma,此年龄反映出志留纪末—泥盆纪初的一期岩浆事件。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期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中地壳酸性岩石。第一次侵入的英云闪长岩(γδοSa)仅有一个小侵入体,以残留体形式存在于第三次(ηγSc)侵入体中,表明白马山岩体未经历更早的大规模岩浆活动,据此推断加里东期白马山岩体为志留纪后期广西运动的产物。区域上,城步-新化大断裂以西发育早志留世前陆盆地砂、泥质沉积,断裂以东至湘东南则缺失志留系,暗示广西运动前断裂以东已逆冲抬升并遭受剥蚀,断裂以西则形成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90.
皱纹盘鲍主要器官的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皱纹盘鲍的胃、直肠、消化腺、肾、鳃、心脏、外套膜、足等器官的亚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各消化器官的组织结构中富含酶原颗粒和分泌颗粒 ,这些颗粒具有消化和抗病的功能 ;(2 )鳃和心肌的组织结构中富含线粒体 ,这与其活动量大密切相关 ;(3 )外套膜的组织结构中富含分泌颗粒 ,这些颗粒物质参与贝壳的形成和体液免疫 ;(4)肾实质中静脉呈网状分布 ,这与体液的有效过滤有关 ;(5 )腹足的肌纤维成束 ,并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 ,以适应匍匐与吸附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