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杨凯  胡田田  王澄海 《大气科学》2017,41(2):345-356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有着显著的南、北空间差异,本文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设计了增加高原南、北冬、春积雪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当高原南部冬、春积雪异常偏多,长江及其以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华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偏少;而当高原北部冬、春积雪异常偏多,华北及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长江下游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偏少,雨带更偏北。青藏高原南、北部冬、春积雪异常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物理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不同区域(南部和北部)冬、春积雪异常引起的非绝热加热异常效应都可持续到夏季,且北部积雪异常持续时间更长。高原南部和北部积雪异常偏多均会减弱高原北侧上空大气的水平温度梯度,进而减弱高原北侧西风急流的位置及强度,进而影响下游出口区处急流的强度和位置,且高原北部积雪异常偏多的影响更大。当高原南部积雪异常偏多,急流出口区的西风急流加强且偏南;而高原北部积雪异常偏多,出口区的西风急流减弱且偏北。相应地,对流层中层500 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低层850 hPa异常反气旋环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水汽输送,从而影响了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雨带的变化。当高原南部积雪异常偏多,异常反气旋性环流位于东海附近,有利于更多水汽输送至长江流域,华南水汽输送减少;当高原北部积雪异常偏多,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相对偏北,更有利于华北及东北水汽输送,雨带偏北。  相似文献   
102.
基准站观测数据的质量是影响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能否正常、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已建成的CORS系统,仍有必要定期对基准站数据质量进行分析监测。本文选取重庆市国土资源GNSS网络信息系统(CQGNIS)基准站网的实际观测数据,分别利用TEQC和GAMIT软件对CQGNIS单基准站和全网数据质量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并给出了CQGNIS基准站的当前总体数据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03.
上海汛期降雨强度明显大于城市排水标准,初期雨洪污染负荷较大,对社会经济以及环境造成了较大危害,这些问题历来是困扰上海的难题,而国际上模拟开发之前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实践低影响开发等先进的雨水管理理念,缓解了传统的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城市内涝、城市面源污染等不利影响,值得上海借鉴。通过归纳国际先进的雨水管理理念,从综合管理和市场引导两方面探讨国际上雨水管理的激励机制,针对上海的现状问题,分别从综合管理、市场激励和公众宣传层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对上海的雨水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4.
基于2015—2016年福建、广东青枣主产区田间试验的62个鲜果样本主要品质要素,采用相关分析、加权指数求和法,结合文献查阅、专家调研以及常规农业气象条件定量化等级评价标准,筛选影响青枣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构建青枣气候品质等级评价模型,并利用2014—2019年青枣产区36个独立样本进行验证,分析福建主产区青枣气候品质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影响青枣品质的3个关键气候因子分别为采收前90 d平均气温、采收前30 d气温日较差和采收前30 d日照时数,模型准确率达86.1%,青枣气候品质等级评价模型可客观反映气候条件对青枣品质影响。由模型分析可知:福建青枣气候品质前中期采摘的果实优于后期,通过青枣产期调节可提升全产期优质青枣比例;基于模型绘制的福建青枣主要采摘期气候品质空间分布图显示福建青枣产区南部优于中北部,增加南部种植面积、减少北部种植面积的布局调整有利于提升全区域优质青枣比例。  相似文献   
105.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global carbon cycle,soil carbon pool is the largest carbon pool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Soil carbon pool in permafrost regions is the most sensitive carbon pool to climate change. Weak climate change will have a huge impact on the organic carbon production in the shallow soil,and then affect the regional landscape and ecology. As an indicator reflecting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oxidation stability affects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and its variation has a certain regularity in the alpine permafrost reg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limatic factor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its oxidation stability in frozen soil,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climatic data from 2011 to 2019,the random forest model was used to conduct multi-factor digital mapping on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oil organic carbon 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oxidation difficulty degrees,and soil organic carbon oxidation stability co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average annual sunshine hours,average annual air temperature,and altitude)and analyze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had an interpretation degree of more than 54% for the shallow soil organic carbon in frozen soil area of Three River Source Region,and the digital mapping could reflect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well. Soil organic carbon was mainly affected by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duration,and temperature took second plac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oxidation difficulty is different,but the oxidation stability ha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 the north and low in the south. Cold and dry a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oxidation stability of organic carbon in shallow soil of frozen soil area. © 2022 Science Press (China).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从王之卓教授关于“摄影测量与遥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学术观点出发,根据武汉测绘学院航测与遥感系近年来所进行的遥感科研的经验,论述了摄影测量与遥感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服务对象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介绍了利用不同时相的陆地卫星图象,通过特征图象的选取、地面高程信息的利用、以及按高程分层计算机分类过程,统计湖北省咸宁县七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别覆盖面积的方法与成果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多时相生物量指标图象是咸宁县地物分类的较佳特征图象;并且,当在分类过程中引入地面高程信息后,能进一步提高分类精度。本试验测定的咸宁县土地利用面积,为湖北省农业规划部门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参考数据。本试验所采用的计算机分类方案,及其相应的遥感数字图象处理全套应用软件(NOVA机、Fortran语言)可以应用于其他地区的遥感法土地概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8.
遥感扫描数字影象几何纠正的数学方法,大至可分为随机场的内插法和确定函数场的参数法两大类。就纠正过程而言,又可分为利用可预测的扫描参数作粗纠正和利用控制点作精纠正两大步骤。本文仅介绍用共线法对陆地卫星(Land-sat)多光谱扫描(MSS)影象进行精纠正的基本方法和试验结果。其中,一般多项式内插法被用来确定被纠正象元素的初始坐标;由有限元法产生的数字地面模型(DTM)格网被用于为共线方程提供高程信息。试验结果表明:Landsat MSS 影象的几何纠正精度达1~0.5象元单位;共线法比多项式法的纠正精度稍高,但两者无显著差别;由后方交会求解的扫描传感器外方位元素并不代表实际传感器姿态等。本试验还对三种影象灰度的抽样法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9.
一、前 言遥感数字影象的计算机辅助纠正技术是遥感数字图象处理技术中的一个部分,数字影象的几何纠正在遥感技术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对不同光谱域、不同时域及不同传感方式所获取的影象进行几何配准,以提高计算机自动分类精度或实现对环境的变化监测;作为地球资源和环境调查的结果,需要在几何上得到改正的主题图;制作或更新小比例尺地图。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介绍了利用美国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影象,通过数字影象纠正、多光谱影象的比值变换、生物量指标变换、灰度值分段线性拉伸和集群法非监督分类等数字图象处理,配合地物光谱测定和叶绿素含量测定数据,对洪湖水生植物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和类属判定的方法和试验过程。本试验产生的洪湖水生植物分布之线画图、彩色影象图以及各类群面积的统计数值,可供有关方面研究洪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