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45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试验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试验基地人工控制农田水分试验场进行。在底墒充足的条件下采用三种水分处理:I1拔节期一次性供水75 mm; I2返青期供水37.5 mm, 拔节期供水37.5 mm; ICK生长季内无水分供应。生育期内遮去自然降水。试验结果表明, I1处理由于有充足的底墒配合有限水分胁迫, 有助于减少冬小麦表土层 (0~30 cm) 的根生物量, 增加根系干物质向土壤深层分配, 挖掘深层土壤水分, 提高了土壤水供应量和有效底墒供水率.另外, I1处理增加了需水关键期的有效蒸腾耗水比例, 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虽然由于前期的水分胁迫降低了I1处理总穗数, 但由于增加了籽粒数和籽粒重, 产量反而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2.
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黔东南州月、季降雨量和气温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亚洲极涡指数和印缅低槽指数等3个大气环流指数的线性回归方程。对各方程进行回归效果分析和实际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多数方程在0.05信度水平上回归效果显著,预测值与实况值接近的百分率和预测趋势正确百分率为70%左右,少数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143.
邢伟  鲍锟山  韩冬雪  王国平 《湖泊科学》2019,31(5):1391-1402
沼泽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区域环境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导致湿地大面积退化和消失,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恢复退化湿地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而了解历史时期沼泽湿地发育过程及影响因素则是建立合理湿地恢复目标的重要前提.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其中70%的湿地面临不同程度的退化威胁;但由于数据的缺乏,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发育过程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仍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全新世以来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形成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并探讨了东北地区不同区域沼泽湿地的发育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研究发现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约从12 ka(1 ka=1000 cal.)开始发育,在距今8.6 ka以后开始广泛形成,约有35%的沼泽湿地形成于全新世暖湿期(8.0-4.0 ka);而沼泽湿地发育的高峰期则集中在全新世晚期.这种发育趋势与全球北方主要区域沼泽湿地大规模发育趋势显著不同.古气候重建表明,全新世早期东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处在有利于沼泽发育的时期,促进了沼泽湿地的形成;而在全新世晚期,东北地区呈现冷湿的气候组合特征,冷湿的气候条件不利于有机质的分解,进而促进了沼泽湿地的大规模形成和发育.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全新世以来东北地区不同区域沼泽湿地发育的时间和规模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而温度和降水则是影响不同区域沼泽湿地发育的最重要因素.本研究将为我国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4.
海草床是海岸带最富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支撑着各种各样的伴生生物。热带的印度和太平洋地区被认为拥有海草植物种类多样性最高,且分布面积最广,然而,这个区域的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我们知之甚少。为了填补认知的空白,我们在该区域开展了一项生态调查,旨在描述该区热带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以及确定大型底栖生物丰度、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结构是否明显存在断面内的站间变化和样地间变化。2014年5月和2015年10月我们分别在北苏拉威西省东海岸和西海岸开展野外工作,使用柱状取样器采集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样品。所得样品共计鉴定14大类149种底栖生物,种类最为丰富的类别为多毛类(56种,占26%的总个体数),十足类(20种,占9%的总个体数)和端足类(18种,占35%的总个体数)。东、西海岸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模式。在东海岸,同一断面的大型底栖生物和端足类的丰度存在显著的站间差异;而在西海岸,大型底栖生物和多毛类的种类丰富度和丰度都表现出明显的站间变化,这可能归结于同一断面底质不均所造成。单因素ANOSIM以及MDS排序表明了北苏拉威西省东海岸和西海岸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不同,正好对应于将海草床分成两大类型的栖息地,即西海岸的红树林-海草床-珊瑚连续体和东海岸的海草床-珊瑚连续体。与在热带海区开展的其他研究相比,本研究的大型底栖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东、西海岸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区别,其原因可能源于多方面,包括了沉积物模式,海草床结构和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145.
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平潭岛东北部近岸海域开展污损生物生态研究,探讨了该海域大型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特点及演替趋势。周年模拟挂板试验结果显示,该海域大型污损生物隶属13门92种,以广分布暖水种为主,其中主要优势种为营固着生活的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大室别藻苔虫(Biflustra grandicella)、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和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以及自由生活的廉形叶钩虾(Jassa falcata)和齿掌细身钩虾(Maeropsis serratipalma)等。虽然该海域全年均有生物附着,但附着强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附着盛期为6月至8月(生物量介于7 326.0~12 970.0 g/m2之间,以湿质量计),12月至次年2月(生物量介于39.5~1 580.5 g/m2之间)为附着淡季,而且污损生物摄食类型以悬浮物食者为主。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污损生物附着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水体透明度、水动力条件、地表径流和养殖等人类活动对污损生物的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6.
To explor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and their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Prydz Bay,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a 0.25-m2 box corer at 10 stations from November 2012 to April 2013.A total of 50 species of macrobenthos belonging to 8 phyla and 33 families were identified,of which polychaetes(e.g.,Maldane sarsi)and sponges(e.g.,Halichondria sp.and Leucosolenia sp.)were the most prominent groups.The macrobenthos in study area were categorized into five functional groups based on the feeding type,and the detritivorous group represented by polychaetes showed the highest average abundance,while the planktophagous group represented by sponges showed the highest average biomass.Macrobenthos abundance(0–592 ind./m2)and biomass(0–1155.5 g/m2)in the Prydz Bay were relatively lower than those of other Antarctic shelf soft-bottom waters,although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and functional feeding groups were similar.The results of the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biomass of the macrobenthos and the biomass of the planktophagous group in the study area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water depth,sediment grain size and silt percentage.However,these variables were clearly not strong determinants of macrobenthos assemblage structure.Many factors not measured in the study,e.g.,sediment organic matter and iceberg interference,have probably influenc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crobenthic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Prydz Bay.  相似文献   
147.
This paper presents fatigu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a deepwater steel catenary riser (SCR) under ambient excitations. The SCR involves complex nonlinear dynamic behaviors, especially at the touchdown point (TOP) where the riser first touches the seafloor. Owing to th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with soil, the touchdown zone is difficult to be modeled. Based on Lumped-Mass method and P-y curve, nonlinear springs are used to simulate the SCR-seabed coupled interaction. In case studies, an SCR's dynamic features have been obtained by transient analysis and the structure fatigue assess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S-N approac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OP is the key location where soil-riser interaction rises steeply and minimum fatigue life occurs. Parameters such as ocean environment loads, vessel motions, riser material and geometric parameter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essel motion is the principal factor for the structure fatigue lit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48.
为探讨经济褐藻羊栖菜人工幼苗对阳光紫外辐射变化的响应,在全波段阳光辐射省(PAB,280~700nm)、去除UV-B辐射(PA,320~700nm)和光合有效辐射PAR(P,400~700nm)三种辐射处理及不同辐射水平下培养羊栖菜幼苗,并测定了其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在紫外辐射(UVR)存在情况下(PA,PAB)还是滤除UVR(PAR)时,高辐射水平条件下(55%),羊栖菜幼苗都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而低辐射水平下羊栖菜的生长速率较低。在不同辐射处理之间,随着辐射水平的增高,UVR的抑制效应逐渐突显。UVR降低羊栖菜幼苗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相似文献   
149.
宁波市陆海及河海管理分界线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市东临东海,杭州湾和三门湾分别从其北边和南边挟裹,象山港从中间嵌入陆域,与上海、舟山隔海相望,东西宽为175 km,南北长为192 km,海域面积为9 758 km2,大陆岸线全长为1 594 km, 辖区浅海面积为4 524.84 km2.宁波市海岸线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不断变化,其中自然的滩涂淤涨使岸线向海推进,人为接连岛工程使海岸线长度增加,而滩涂围垦往往把曲折海岸线变成直线岸线,使总体岸线缩短,这些海岸线变化给陆海管理分界线的确定带来了一定难度.宁波市主要入海河流有钱塘江和甬江,对于入海河流河海管理分界线和部门管理权限尚不清楚,区域管理同样存在多头管理和低效率现象.通过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对宁波市海岸线、海岸带和主要入海河流分布特征以及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国际海岸线、海岸带和河海分界理论与实践经验,针对宁波市海岸线和入海河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管理现状和宁波市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我们对宁波市海塘或海堤为界的陆海管理分界线、滩涂或淤涨型岸滩的陆海管理分界线、稳定岸滩的陆海管理分界线、港口码头海域界线、其它海岸工程界址线的界定和大潮高潮痕迹线为围海(涂)内界线的界定以及对钱塘江入海口的河海管理分界线和甬江的河海管理分界线的界定提出了初步建议,旨在为贯彻实施海洋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宁波市海岸带区域开发管理和有效保障海洋管理职能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0.
埕北油田具有原油黏度高、油层渗透能力强和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水驱开发效果差,剩余油储量大。目前,埕北油田综合含水90%,采出程度30%左右,而生产平台工作时间已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急需高效、快速的开发技术。针对埕北油藏地质、流体性质和开发现状,利用室内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展了聚合物筛选和聚合物性能评价,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优选,推荐使用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生产"抗盐"和"超高"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