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密云水库总磷的富营养化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根据1991~1999年密云水库总磷质量浓度的实测数据,得到了9年平均总磷表面负荷Lp,建立总磷的预测模型。应用预测模型,预测了2008年密云水库的富营养化状态,当年平均总磷表面负荷分别为(1~2.1)Lp时,密云水库的水质可这中营养状态;负荷为(1.99~2.15)Lp时,水质可达中—富营养状态;负荷大于2.15Lp时,水质可这富营养状态。由此得出,当水库总磷表面负荷达到一定峰值后,水库水质将在总磷表面负荷的一个很小的变化范围内,迅速进入中一富营养厦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2.
万泉河流域面积大、降雨分布不均匀,洪水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采用多单元的水文学模型与河道水力学模型相结合的预报系统。提高模拟精度的重点是水力学模型中内、外边界条件的处理及水流阻力项的计算。采用20世纪90年代10余场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检验。  相似文献   
33.
本文用边界元法解决非稳定系统中水质预测的计算问题,建立了三维水质预测问题的边界元法计算模型,为简化计算手续、提高计算精度,讨论了Laplace变换边界元法,推广了Laplace变换边界元法中的Schapery方法。  相似文献   
34.
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的湖泊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支持向量机(SVM)是由Vapnik等人提出的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小样本机器学习方法,最初用于解决二分类问题。由于使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代替经验风险最小化原则,使它较好地解决了小样本情况下的学习问题。又由于采用了核函数思想,使它将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来解决,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利用支持向量机多类分类算法,构建湖泊水环境评价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正确地对湖泊水环境质量进行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35.
基于提出水库水污染质迁移转化的三维数学模型,详细讨论了用无单元配点法求解三维水质模型的离散方法和计算过程.通过这些模型和方法,获取指定时间内密云水库库区水质状况、各种污染质分布、变化的三维定量描述.给出用2003年的边界条件对2003,2004,2005年库区的总氮总磷分布作出模拟和预测,得到其主要发展趋势.计算发现:底泥对总磷的贡献比较显著.从整体看,库区底泥及其它综合因素对总磷的影响因子很大.库东潮河流域表层水的生物或其它作用对总磷的影响比较突出.春夏秋库区内总氮浓度分布基本处于慢速递减趋势,而总磷浓度则逐步增高.秋冬春刚好相反,总氮浓度增高,总磷浓度降低.从年度发展整体看,总氮基本处于稳定态,总磷却存在逐年增长趋势,但这种趋势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6.
密云水库中总磷迁移转化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2001、2002年进行的四次大规模取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密云水库目前为中营养型水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水中磷的主要来源为以工业、生活污水及水土流失携带进入水体的外源磷和以水库底泥释放为主的内源磷。磷在表层水中浓度小于底层水中的浓度,东西库区的浓度小于内湖的浓度;垂向上由上至下逐渐增高。磷的迁移转化途径为:一部分在水体悬浮物表层吸附或沉积,另一部分被水中的藻类吸收,进入生物作用。对水中磷的迁移转化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水中的pH值、溶解氧含量、温度、水动力条件及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37.
一、弥散理论及弥散系数概述 1.弥散作用 由于可溶解物质进入地下水系统中的随即逐渐扩展,就宏观的扩展范围而言,是超出地下水流按平均流速应该分布的范围;就微观的扩展浓度而言,可溶解物质只有在开始与地下水流相接触时有明显的浓度分界面,随后此分界面即在可溶解物质的扩展中消失。在水力学中,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动可由达西定律来表述,它是以断面平均值为对  相似文献   
38.
全文分几部分论述。本篇(一)为济宁市区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的第一部分材料,集中阐述了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以及模型建立问题。有关济宁市区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的具体水文地质条件、电算程序、实际模拟和计算、地下水污染发展趋势预测等问题,将在后续的其他部份中陈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