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22.
地球内部压力变化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内部的压力远比人们预想的要高得多,地心处的压强为无穷大,在重力分异过程中,地壳地幔减压膨胀(吸热),地核增压收缩(放热),核幔边界是热交换界面,热幔 核幔边界生成。  相似文献   
23.
作者根据在计算机数值计算中的经验,提出了在解地球物理反演中常见的病态方程组时,如何确定所用求解方法中的参数问题,取得较好效果。最后用算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4.
在给出球面圆盘重力公式的基础上,导出了便于使用高程数据库和电子计算机的球面方盘重力公式,通过实际算例,证明了该公式高精度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25.
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学祥  杨冬红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4):400-400,382
据中新社兰州10月21日电,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蓝永超研究员根据代表黄河上游流域径流动态变化的唐乃亥水文站1920年至2004年的径流系列统计资料,以及此间数十个气象站四十余年的降水观测数据,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显示,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90年代,黄河大体上经历了5个枯水期和4个丰水期。每个丰、枯水期段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枯水期持续时间为4~15年,平均为9年;丰水段持续时间为7~14年,平均为9.25年。总体上黄河上游每个丰、枯水周期平均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一个完整的丰枯循环周期大约在18年左右[1]。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  相似文献   
26.
地球节律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节律主要受地球内部能量间歇性的释放所控制。旋转系统有不同于非旋转系统的位能、热能和旋转能的相互转换方式。在重力分异和热对流过程中,地核不仅有巨量热能,而且有巨量的旋转能和放射性蜕变能。这是地球能量释放的内因。天文因素使地球内核周期性地南北振动,使地球轨道、体积,形状、自转速度、公转速度和差异旋转状态周期性地变化。这是地球能量间歇性释放的外因。对作差异旋转的内核而言,万有引力常数G的变化可以改变太阳辐射量和太阳系体积,影响核幔的角动量交换和地壳地幔容积,造成热幔柱的形成与喷发,控制了核幔边界的能量交换过程。这是天文周期与地质旋回一一对应的原因,也是地球节律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使人们可以从天文周期预测地质变动。  相似文献   
27.
严格地说,地球是一个三轴椭球体。由k=2的近似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精确数字为8位的地球表面积数值。三轴椭球体表面积公式建立了地球三个半轴与地表面积之间的函数关系。对于已测得的三个半轴的任何微小变化,由微分近似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相应的地表面积的变化。这就为研究地球形变和地壳运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数量化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8.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杨学祥 《世界地质》2003,22(4):380-384
对南极气温资料、环南极海冰资料、太平洋海温资料、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资料的模拟验证,发现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与德雷克海峡海冰减少在时间上有对应关系。南极半岛海冰减少是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德雷克海峡的海冰起重要作用。这一综合检验结果给出以日食—厄尔尼诺系数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两年周期的太平洋海温振荡使日食与厄尔尼诺之间存在12~24个月的位相差。  相似文献   
29.
海平面振荡产生的地壳跷跷板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学祥 《地学前缘》2003,10(3):190-190
潮汐使经度相差 90°的大洋海面反向升降 ,由地壳均衡原理 ,加载的大洋地壳下降 ,卸载的大洋地壳上升 ,形成大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理论计算表明 ,微小力矩的叠加形成巨量的总力矩 ,其数值为 4 .36× 10 1 4 N·m ;相当于在地壳两端施加的反向力 4 .36× 10 8N ,足以使深大断裂带的扩展和错动。海洋地壳在潮汐负荷增减中起伏升降 ,像跷跷板一样使大陆地壳左摇右摆 ,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相对壳下介质的这种潮汐负荷摆动是大洋中脊地壳和陆海边缘地壳之下的软流层和岩浆囊形成和发育的重要原因。池顺良和骆鸣津用一个简单的二维有限元模型估算…  相似文献   
30.
海洋温度的变化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研究海洋的冷循环和热循环规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