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5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首次在西藏那曲地区孔玛盆地第四系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昆虫化石,对昆虫化石的特征和产出层位进行了描述,昆虫化石经初步鉴定分别属于膜翅目、双翅目和异翅目.采集了该套地层的ESR年代学样品,测试结果表明该套地层的时代为早中更新世.昆虫的分布演化与环境关系密切.这一发现为研究青藏高原第四纪以来的生物进化,湖泊、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古环境变迁.第四系地层划分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2.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的“翘板式”形成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藏阿里札达地区基本构造格架是由-系列褶皱、断裂、岩浆岩带和动力变质带组成的一套北西向构造系统,起源于晚侏罗世以来印度-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和陆内会聚作用。按照板块运动时间顺序,可区分出早、晚两阶段构造组合。早阶段构造组合与板块俯冲-碰撞有关,形成缝合带-陆缘弧系统;晚阶段构造组合与陆内会聚有关,形成基底断块系统。札达盆地与高喜马拉雅断块隆起存在盆-山耦合关系,藏南谷地基底断块的翘板式运动是形成盆地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3.
札达盆地及周缘高山区的第四纪冰川堆积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可分为:①盆地周缘高山区U形谷中及山麓地带的冰川堆积;②盆地周边深切峡谷区的冰川堆积;③盆地面上的冰川堆积;④盆地河谷高阶地与沟谷中的冰川堆积;⑤盆地周缘高山区山前地带的冰川堆积等。不同区域分布的冰川堆积,在砾石成分、磨圆度、结构构造、地貌特征等都有较明显区别。依据冰川堆积物的特征、分布等,可将本区第四纪的冰川发展,由老到新划分为:冰缘阶段→冰进阶段→最大冰川阶段→冰退阶段。对应的冰川类型为:山谷、山麓及冰帽冰川发育阶段→大规模冰帽冰川发育阶段→冰帽、山谷及山麓冰川发育阶段。现有资料研究表明,札达盆地及周缘高山区,是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堆积发现最多、最全、分布最连续和保存最好的地区。为该区及青藏高原地区的第四纪冰川研究、冰期的划分和对比、气候地层的建立、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研究等提供了珍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4.
札达盆地位于西藏西南边陲,构造上处于喜马拉雅断块挠起带头部内侧,呈NW—SE走向,长约1000km,宽约70km,总面积约40000km2,海拔约4500m。盆地中地层呈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基底岩石为三叠纪—侏罗纪灰岩、砂岩和板岩,盖层为上新世—早更新世早期沉积的固结和半固结岩石,因受喜马拉雅断块挠起运动的影响,形成NW、NE和近EW、SN向等多组节理裂隙。晚新生代以来,盆地上升,在构造节理的主导下,穿越盆地的象泉河及其支流对岩石地层进行侵蚀、切割,在雨水的淋蚀、寒冻风化的剥蚀作用下,逐渐形成现今大小不同和形态奇特的半固结砂泥岩塔林地貌景观—古格地貌,这是中国地质地貌景观的一种新类型。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对分布于盆地内的新近系上新统-第四系下更新统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上新世-早更新世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层序。首次提出了该区上新统-下更新统三分方案,将该套河湖相地层重新划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香孜组(Qp^1-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3个组、7个沉积相、11个岩性段,并为确定上新统与下更新统的界线位置提出了具体意见,为青藏高原乃至全球新近系上新统与第四系的研究、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6.
根据西藏面积最大 ( 192 0 km2 )和海拔最高 ( 4 718m)的纳木错湖及邻区发现的多处湖岸阶地和高位湖相沉积 ,确定了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的存在。据铀系法、1 4C法、ESR法测年数据 ,并结合纳木错沿岸湖泊沉积、湖成地貌的水准测量结果 ,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演化可划分为 3大阶  相似文献   
47.
通过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实测剖面和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根据沉积岩性、不整合面、所含化石、固结程度和岩相变化,初步将这套水平产出、原顶底及接触关系不明的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划分为1个群、3个组、2次构造运动(不整合).从新到老为下更新统香孜组(Qp1x)和上新统古格群(N2gg),其中后者又细分为上新统札达组(N2 2z)和上新统托林组(N 1 2t).河湖相沉积中香孜组与札达组、札达组与托林组之间2个不整合面的发现和象泉运动与古格运动2次构造运动的确定,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该区新近纪以来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和环境演化,以及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划分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8.
西藏林周地区新生代水热成矿地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林周地区有关矿床基本成因、蚀变特征和区域水热活动历史的调查,对其中一些矿床流体包裹体以及旁多、当雄、羊八井等地水样进行了H、O同位素分析,概略地在区域断裂构造网络中判断成矿流体运移趋势,归纳出喜马拉雅期林周地区新生代水热成矿的条件和环境,并建构了一个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49.
西藏纳木错晚更新世以来古降水量变化及其环境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西藏面积最大(1940km2)和海拔最高(4718m)的大湖-纳木错的调查,发现纳木错周缘有大面积分布的湖相沉积。U系法和14C法测年结果表明,纳木错沿岸湖相沉积的时代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根据纳木错周缘不同时代湖相沉积物的范围分布的变化,探讨了湖泊演化,计算出纳木错流域古降水量。研究结果,本区自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环境由湿润转向干旱,自全新世以来降雨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0.
从冰川剥蚀作用看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的隆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第四纪冰碛地层划分与同位素测年,发现主峰地区的第四纪冰川分别形成于700~600kaBP、200~140kaBP和70~30kaBP三个时段,指示了自中更新世以来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开始大规模隆升,冰川活动加剧,并堆积了相应的冰碛物。根据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基岩地层与岩性的空间分布、不同火成岩和变质岩组合的形成深度和不同冰期冰碛物砾石成分统计研究,发现冰川对基岩剥蚀与念青唐古拉山中段隆升过程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本文从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基岩地层的岩石成分和分布的研究,及其对山脉隆升与冰碛物成分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切割及其对山脉隆升的反映。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隆升过程可较好地与青藏高原的隆起相对比,它应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