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对1970年以来西藏地区139组5级以上地震序列类型进行统计及特征分析,发现西藏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序列以主—余型和孤立型为主,约占79.1%。随主震震级的增加,主—余型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孤立型和多震型所占比例减少。绝大多数地震的最大震级余震在主震后3个月内发生。西藏地区多震型地震主要发生西藏中强以上地震活跃时段,因此在西藏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频度较高时需注意多震型地震的发生。从地震序列类型空间分布来看,孤立型地震和主—余型地震大多发生在构造相对单一的地区,而多震型地震则大多发生在构造复杂且存在多组构造交汇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3.
普朗铜矿是义敦岛弧东多金属矿带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带内岩浆构造活动频繁,裂隙构造叠加成矿-控矿作用显著,但研究程度薄弱.在对普朗铜矿区巷道进行构造岩相学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厘定矿区褶皱、断裂宏观特征,对典型中段进行节理(裂隙)测量分析.研究表明:1)古特提斯洋闭合过程斑岩铜矿成矿作用与晚三叠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普朗铜矿形成于俯冲造山阶段;2)区域深大断裂控制着矿区沉积建造和岩浆岩分布,矿床总体产于普朗背形核部,次级NEE及NE向断裂控制着含矿斑岩体和节理(裂隙)的发育,矿(化)体赋存于两组断裂交汇部位;3)矿区以张节理为主的复合型节理系统,为含矿热液的运移、扩散和富集提供导矿、储矿空间,裂隙发育程度与铜矿化呈正相关.通过对矿区岩浆侵入-构造裂隙系统特征与控矿规律的研究,认为热液脉状矿(化)体严格受控于构造-裂隙系统改造富集作用,裂隙构造发育部位是探寻富"脉状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14.
文章通过对戈塘金矿硅质角砾岩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矿区的角砾硅化灰岩、硅化黏土岩等蚀变地质体为热液成因,其中硅质来源可分为成岩期与成矿期:成岩期硅质来自热泉型生物沉积;成矿期硅质来自成矿流体。成矿流体是来源于深部流体与天水、地层建造水的混合作用形成的混合流体。根据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含金蚀变地质体产状特征,结合在戈塘地区茅口组底部及以下地层中新近发现呈筒状产出的含金蚀变角砾岩,认为戈塘金矿矿区含金角砾岩具有隐爆角砾岩的特征,得出戈塘金矿成因类型可能为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的新认识。此认识可供黔西南金矿成矿理论研究、探讨新的找矿方向和成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比较并分析了FES99潮汐模型和NAO.99Jb潮汐模型在浙江近海的精度;利用调和分析法计算了浙江近海的8个主要分潮和3个浅水分潮的调和常数;研究了浙江近海海图深度基准面的计算方法;利用长期验潮站资料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利用径向基函数方法格网化了经验潮站海图深度基准值加密后的数据,最终得到了浙江近海分辨率为2.5'×2.5'的海图深度基准面模型.  相似文献   
116.
作为冰川运动的遗迹,冰碛物由于其宽级配、大孔隙、非均质、渗透性等特点,成为川藏铁路和高速公路帕隆藏布路段规划选线中的一类特殊岩土体,并与藏东南地区的冰川型地质灾害具有关联,使得帕隆藏布流域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及防治研究愈发复杂。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冰碛物物性特征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调查和室内外测试结果,归纳了冰碛物的分布特征、沉积构造、物理性质和工程力学特性,梳理了冰碛物的物理力学研究进展,凝练了帕隆藏布流域冰碛物研究中的3个关键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研究思路,旨在为后续的冰碛物研究和川藏交通干线规划与建设管理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17.
文内首先谈了干旱的预报问题,中原孙吉早在1940年就对19世纪以来,日本发生的干旱县份与公元尾数为3和6的年份进行了分析。从中得出,尾数为3的年份表现的尤为明显。根据尾数为3和6的年份出现极大值这一事实表明,有10年的周期。这种周期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18.
119.
饱和半无限体表面透水性会影响表面波(瑞利波和斯通利波)存在及其传播特性。在表面透水情况下,只有瑞利波存在,而在不透水情况,不仅有瑞利波而且还有斯通利波。表面波在工程勘探及声波测试中扮演很重要角色,因此,有必要研究表面透水性对表面波传播特性的影响。采用薄层法,将表面波频率方程根的搜索问题转换成求特征值问题。根据表面波沿深度衰减特性,从一组计算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中筛选出与表面波对应特征值、特征向量,由特征值得到表面波频率特性(频散和衰减特性),由特征向量得到孔隙压力、骨架位移随深度变化,进而分析在表面不透水情况下瑞利波和斯通利波影响深度及程度。  相似文献   
120.
杨栋  李海波  夏祥  罗超文  李卫兵 《岩土力学》2013,34(Z2):311-317
为预估和控制爆破荷载作用下围岩损伤范围,在赣龙铁路梅花山隧道工程现场进行岩体声波测试,得到围岩的损伤范围。根据爆破荷载作用下岩体损伤发展规律,采用基于概率形式的损伤变量定义,运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对不同地应力状态下爆破产生的围岩损伤范围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岩体声波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地应力大小增大,围岩损伤范围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增大幅度较大,地应力较高时,局部部位如顶板、底板损伤更为明显,说明地应力大小对围岩损伤分布有着显著影响;随着侧压力系数增大,损伤范围先减小后增大,但增速逐渐减小。所得到的结论可为高地应力下隧道稳定性分析和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