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欣  王海涛 《内陆地震》1993,7(1):81-88
以1991年6月6日和静5.2级地震为例,较为系统地分析研究了部分单台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的异常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利用单台地震资料进行跟踪式预报的实用化研究,可以为地震预报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强震前单台地震波振幅比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欣  敖雪明 《华南地震》1994,14(4):22-28
通过对乌鲁木齐、石场和库尔勒地震台十几年来地震波振幅比的系统追踪研究,发现在中强地震前,振幅比无论是在空间分布还是在时间进程上都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异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监测范围内的孕震介质发生变化时,单台地震波振幅比可以反映出介质的异常变化过程,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3.
景泰6.2级地震前后地震波参数异常特征研究1前言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地震学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通过对景泰6.2级地震前,兰州地震台所观测的地震波参数异常的分析研究,发现使用单台地震波参数资料可以对地震作出较好的预报。2资料选取我们选取以兰州地震台为...  相似文献   
14.
强震序列叠加时h值计算及其震情预测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欣  俞兴宝 《中国地震》1998,14(4):52-61
在强震群活动中定量计算并扣除前面强震序列的影响是正确估算后续强震序列频度衰减系数h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疆克孜尔震群活动与水库蓄水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杨又陵  杨欣 《内陆地震》1996,10(2):147-154
分析了拜城县克孜尔水库附近震群的活动特征、跨断层(F2)形变测量资料及库区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认为库区附近的震群活动与水库蓄水无关,亦不属于水库诱发地震,而且不是由于F2断层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民航黑龙江空管分局气象台24 h观测数据及ERA-5再分析资料(分辨率0.25°×0.25°)分析哈尔滨机场2023年初雷特征及其异常气候背景,结果表明:本次初雷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槽、低空切变和地面冷锋共同作用下产生,高、低空急流耦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动力条件较好,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虽较盛夏时期弱,但也处于同时期高值;同时,本次过程是在异常大气环流背景下发生的,高、低空急流存在异常增强、低涡存在异常增强,海平面气压存在异常降低、地面温度存在异常升高,这也是本次初雷天气发生时间偏早的原因;东北地区的环流异常与ENSO的发展关系密切,NINO34指数与中高层的联系显著,地面对ENSO的响应较差。  相似文献   
17.
将黄土、污泥、细沙、细煤渣、粉煤灰和砾石作为基质原料,取其中5种原料,以1∶1∶1∶1∶1的体积比,配置成不同原料混合而成的5种基质;在利用5种基质构建的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处理Pb~(2+)质量浓度为10 mg/L、20mg/L、40 mg/L、80 mg/L和160 mg/L的废水(人工配制),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为8 h。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中Pb~(2+)质量浓度为10 mg/L、20 mg/L、40 mg/L和80 mg/L时,以污泥+黄土+细煤渣+砾石+细沙为基质构建的人工湿地对Pb~(2+)的去除率最高,为87.50%~93.77%;当废水中Pb~(2+)质量浓度为160 mg/L时,以粉煤灰+污泥+黄土+细煤渣+细沙为基质构建的人工湿地对Pb~(2+)的去除率最高,为91.00%;当废水中Pb~(2+)质量浓度为10 mg/L和20 mg/L时,在以粉煤灰+污泥+细煤渣+砾石+细沙为基质构建的人工湿地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能力最弱;当废水中Pb~(2+)质量浓度为40 mg/L、80 mg/L和160 mg/L时,在以粉煤灰+污泥+黄土+细煤渣+细沙为基质构建的人工湿地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能力最弱;基质的容重、有效粒径D10、不均匀系数K80、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都与含铅废水的处理效果正相关,基质的总孔隙度、有效粒径D80、有效态锰和全量锰、镁、铝、铁含量则分别与Pb~(2+)的去除率、基质中的铅形态含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张天一  苏华  杨欣  严晓海 《遥感学报》2020,24(10):1255-1269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卫星观测数据被应用于预测海洋内部温盐结构信息,而如何有效提高海洋内部温盐信息的预测精度仍是一个挑战。本文应用LightGBM算法结合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全球海洋次表层(0—1000 m)温度异常(STA)与盐度异常(SSA)的预测模型,模型使用海表卫星观测数据(海表高度异常(SSHA)、海表温度异常(SSTA)、海表盐度异常(SSSA)和海表风场异常水平和垂直分量(USSWA、VSSWA),结合经纬度信息(LON、LAT)作为预测变量,使用Argo次表层温盐数据作为模型训练与测试标记。本文使用五参数模型(SSTA、SSHA、SSSA、USSWA、VSSWA)、带纬度六参数模型(LAT、SSTA、SSHA、SSSA、USSWA、VSSWA)、带经度六参数模型(LON、SSTA、SSHA、SSSA、USSWA、VSSWA)与带经纬度七参数模型(LON、LAT、SSTA、SSHA、SSSA、USSWA、VSSWA)来着重分析LON与LAT在STA、SSA遥感预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LON与LAT在STA、SSA各自预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单时相和时序预测STA中LON与LAT对模型的贡献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而在单时相和时序预测SSA中LON与LAT对不同深度预测模型始终保持较大的贡献。在单时相预测STA与SSA中LON较LAT对模型贡献更大,而在时序预测STA与SSA中LAT较LON对模型贡献更大。经纬度信息是全球海洋次表层温盐机器学习预测的重要参数,可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同时,LightGBM较随机森林在预测海洋次表层温盐异常时精度更高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19.
赵奎  何文  熊良宵  杨欣  王晓军 《岩土力学》2012,33(Z1):112-116
关于岩石蠕变特性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但对胶结充填体的蠕变特性还缺乏系统地研究。在室内充填体单轴蠕变试验的基础上,利用Hoek-Kelvin模型表征充填体的蠕变特性,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选用的蠕变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并研究各蠕变参数对应力水平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分级应力水平加载下,弹性模量EH和黏滞系数η变化较小,而参数EK对应力水平变化较敏感。利用FLAC3D软件二次开发所建立的蠕变模型,用开发的模型进行分级加载蠕变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建设安徽省专题地图数据库为基础,探讨了专题地图数据的建设方法,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的分层设计、功能设计和系统的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