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郯庐断裂带中段最新活动的安丘—莒县断裂(命名为F5断裂)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震活动断裂。已有研究表明,F5断裂向南已延伸进入安徽境内的淮河—女山湖之间,但该段的具体几何展布还存在以下问题未解决:一是F5断裂以东的紫阳山东侧断裂是否属于F5断裂分支;二是F5断裂向南是否延伸至女山湖北岸。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次工作基于遥感解译、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开挖及断错地层年代样品测试等方法,对紫阳山东侧断裂及女山湖北岸一带断裂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紫阳山东侧断裂发育时代较老,在早、中更新世发生过强烈逆冲挤压运动,晚第四纪以来不活动,该断裂不属于F5断裂分支;郯庐断裂带在女山湖北岸上詹村一带断错了晚更新世地层,该处断裂为F5断裂向南的延伸部分;F5断裂已完全贯穿于淮河—女山湖之间,断层迹线单一、连续,段落总长度约20 km。文中还讨论了F5断裂向南应该终止于女山湖至明光市一带,断裂终止受区域古老构造格局控制,表明该断裂既有新生性又有继承性。  相似文献   
22.
23.
系统分析和整理了安徽泾县凤村井水位在(超远)距离强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及其特征。映震分析结果显示:该井对远大震响应较为灵敏,尤其是东南沿海、西太平洋、南太平洋的大震活动。希望研究结果有利于泾县凤村井后续水位异常的判别,增强其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4.
华山山前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貌表现及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华山山前断裂中段(石堤峪-杜峪)晚更新世以来,尤其是全新世以来的断层构造地貌,讨论了它们的成因、特点及对断裂活动的响应关系。断层构造地貌主要包括: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洪积阶地、埋藏型洪积扇以及冲沟裂点。对各大沟峪峪口的洪积阶地进行了大比例尺微地貌测量,并在部分沟峪两侧沿断层崖陡坎及冲沟沟床布置了测线。结合T1、T2级洪积阶地位错测量结果及其14C年龄计算得到,华山山前断裂中段6000a-2000aB.P.的垂直滑动速率为1.485mm/a;2000aB.P.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3.73mm/a。最后结合野外调查与理论认识,建立了正断层作用下洪积阶地与埋藏型洪积扇的演化模式。本研究结果支持华山山前断裂是1556年华县814级地震发震构造的观点。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在河南新密、洛阳和南阳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了一批存在于文化遗址中的自然变形现象,时代涉及新(旧)石器过渡期、东周到北魏时期等。其中在新密李家沟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期遗址发现三组裂缝,可代表三次构造变形活动。洛阳汉魏故城发现两类裂隙,一类穿切性较好,应为构造裂隙;另一类贯通性差,应为干燥收缩裂隙。南阳东周文化遗址发现两组充填裂隙,一组走向北东,一组走向北西,两组正交,被砂土充填,应为地震液化脉体,显示所在地区东周后有地震活动发生。初步研究表明,这些自然变形现象与当地区域构造方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这些遗迹为史前地震事件记录的可能性较大,进一步分析判定这些自然变形现象的形成机制,对河南地震考古工作及历史地震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
山西峨嵋台地北缘断裂是汾渭断陷带内临汾-侯马盆地与峨嵋台地隆起之间的边界断裂,对临汾-侯马盆地内的侯马次级盆地具有控制作用。该断裂自西向东分为西、中、东3段,西段为早中更新世活动,中段为全新世活动,东段为晚更新世活动。在断裂中段的任庄村和金沙村附近开挖了两个探槽,通过对探槽所揭露的古地震事件的年代学分析,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峨嵋台地北缘断裂全新世发生过A1及A2两次古地震事件,年代分别为466a BC、约4.6ka BP。事件A1即史料记载的466a BC晋空桐地震,震级可能达71/2级。  相似文献   
27.
基于覆盖合肥地区的24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时序处理方法获取2017-11~2019-10合肥市城区及周边地面形变分布信息,分析主城区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化规律,获取地铁网络沿线地表形变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合肥市地铁线路沿线发生不同程度形变,形变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及西南部,最大沉降速率达到35 mm/a。对池河-西山驿断裂形变场进行宏观分析,并结合时空同步的跨断层水准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认为2种数据的垂直形变监测结果具有一致性,推测数据的垂直升降变化可能受断层拉张和挤压交替控制。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研究区内卫星遥感图像线性影像的分析及沿青山—晓天断裂带开展详细野外调查工作,发现断裂沿线的地貌主要表现为线状负地形、山间垭口、断层陡崖等特征,对晚第四纪以来地貌控制和影响不显著。对出露的2处典型断面进行了编录分析,采集的断层物质样品测试结果为(274±33)ka BP,综合分析认为,青山—晓天断裂带为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带。  相似文献   
29.
金寨震群自2014年8月份开始活跃,随后发生多次有感中小震。震区群众反映对ML≥1.0地震均有感,并伴随有地声现象,可能是震源深度较浅的原因。本文主要利用s PL深度震相计算金寨震群地震的震源深度,共识别出16个地震的s PL震相,计算结果显示,这16个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在3.0~4.7km,比2014年4月20日霍山M_S4.3、2011年6月7日桐城MS3.6地震的震源深度浅。同时利用hypo DD方法对该震群进行重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震群的扩展系数为0.27m~2/s,这与前人对龙滩水库、小浪底水库诱发地震的计算结果接近。结合震群震源深度浅、扩展系数较小及时间丛集、空间紧密等特征对震群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震群可能由水库诱发。  相似文献   
30.
基于2018年12月4日至2020年8月15日“霍山窗”地区全时段的断裂带土壤气H2的观测资料,根据测量值的分布范围对资料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对其气象影响因素也做了分析。结合“霍山窗”地区的小震集中活动,分析了断裂带H2异常与小震活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岭—落儿岭断裂带H2浓度前兆异常幅度较大,对观测点所在断裂上的地震活动反应灵敏,映震效果较好。研究区变质岩含有丰富的H2气源,应力积累加速了断裂带内H2的释放,张性断裂为H2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