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通过对国内地学类专业博物馆的广泛调研,基本查明了国内岩石类展览和教育系统(以下简称"展教系统")的现状,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体现在:(1)岩石类展教系统内容设计过于专业化,较为深奥和枯燥;(2)岩石展教形式"重展示、轻教育",以标本陈列为主,缺乏体验性、趣味性和互动性;(3)缺乏对岩石微观世界、深层次科学内容的挖掘和展示,岩石学在地球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体现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借鉴现代博物馆展教设计理念,结合先进的展教技术手段,对岩石类展教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并成功研制出一套岩石类展教系统(示范)。该系统以中国著名的岩石地质景观为切入点,按照"宏观—手标本—微观"的内容设计主线,采用展教模型、多媒体实时动画生成、触摸屏、显微成像(偏光)、实时三维互动等技术手段,多层面、交互式地展示典型岩石的鉴定特征和相关岩石学知识。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将对我国地学类博物馆的岩石科普工作起到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是一次重要的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域鲤鱼耳石CaCO3晶体结构特征与环境响应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耳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主要以文石(或霰石)形式存在,在过去四、五十年来在晶体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然而,不同水域鲤鱼耳石CaCO3晶体结构信息特征与环境响应研究却未见报道.本文对密云水库和白洋淀水域鲤鱼耳石X-粉晶衍射结果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两地晶胞参数a0、b0、c0和单位晶胞体积的差异.结果显示,两地耳石样品均由霰石组成,分属三种不同结构:两种六方晶系P63/mmc(no.194)结构和一种斜方晶系Pbnm(Pnma no.62)结构.属于六方晶系的耳石样品中,密云水库鲤鱼耳石样品晶胞参  相似文献   
14.
张亚钧  杨良锋 《地球》2011,(9):75-79
金秋时节,我们参加了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的第20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会议主题是“纽带和桥梁:矿物科学及其应用”。这次会议规模宏大,共有来自74个国家的1700多名人员参加,设置了14个专题、78个科学问题,收到1663篇学术论文。中国地质博物馆派人参加大会并应邀做了学术报告。会议结束后,组织了在匈牙利和捷克两国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和参观访问博物馆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宝石识别展教系统为对象,针对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考虑公众体验需求,将宝石识别知识通过现代工业集成技术,引入到具象演示系统的研制中,采用知识体系与展示载体相融合的传播模式,解决技术集成创新应用的问题,再现宝石识别方法的重要步骤和相关现象,最终研究形成了基于非接触检测技术与步进电机控制技术的集成系统,并提交关键技术应用创新研究的具象解决方案,为宝石识别展教系统公众展示载体的应用创新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开发实例。  相似文献   
16.
专业科技博物馆的迅猛发展和公众对地学知识的渴求对地学类博物馆的展示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地学博物馆的类型、公民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现状以及地质地貌类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方式,结合地质地貌学科内容特点,借鉴科技馆/科技中心公众展示技术对地学博物馆的启示,探索研究"地貌形成与演变机理展教系统"中适用的公众展示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媒体与机电一体化相结合的核心展示技术——多媒体机械数字矩阵集成演示技术,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试制品研制。基于该核心展示技术的地貌形成与演变机理展教系统尊重用户体验,实现了虚拟模拟与实景、机械活动沙盘与数字多媒体相结合,内容易于拓展,成本可控,适宜在地学类博物馆及相关展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鱼耳石的主体由生命矿物文石组成,其研究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将热释光技术用于鱼耳石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对生长在河北白洋淀和北京密云水库的野生鲤鱼耳石的热释光曲线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水域野生鲤鱼耳石中陷阱深度(E)值的差别。热释光测试结果显示,白洋淀10颗鲤鱼耳石样品热释光曲线的峰点温度(T)、发光强度(J)、积分强度(S)和半高宽(w)的均值大于密云水库,而且前者热释光曲线各参数值和E值的稳定程度均不如后者。分析还表明白洋淀鱼耳石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子和空穴的逃逸几率(α)均大于密云水库。据调查,白洋淀各水体较密云水库水体的环境复杂,污染程度高。研究结果表明,鱼耳石的热释光曲线特征对鱼所生长的水体水质和水环境相当敏感,通过更深入研究,可能成为水质和水环境的重要标型。  相似文献   
18.
孙韬  杨良锋  卢立伍  王伟  徐峰  李莹 《地球学报》2017,38(2):249-255
野外地质剖面考察是开展地质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地质考察过程中,为了直观展示地质剖面的细节信息,往往需要拍摄大量的影像。同时,为了提高细节信息的展示程度,这些影像往往分辨率高,但视场角小,所以单一的影像注定无法兼顾的展示地质剖面的整体信息和细节信息。因此基于这种同时展示整体和细节信息的需求前提下,本文在自主研发的Mosaic of Image Program(MIP)图像拼接系统的基础上,对野外拍摄的影像进行了拼接处理,形成地质剖面的长条带全景影像。为了提高拼接处理的精度,本文对高精度的相机检校、畸变校正及MIP的地质剖面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湖南古丈县地质遗迹剖面的实际处理中,完成了300多张高分辨率影像的快速拼接,获得了良好的数据记录和展示效果,拼接影像几何失真小于2像元。本文实现的技术手段在野外地质剖面考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鱼耳石是鱼类头骨两侧的组织器官,是典型生命矿物文石的载体,发育明显的环带结构.其环带数和韵律层厚度反映鱼龄和鱼体生长速率;其δ18O值能指示水体温度.利用环带的几何学特征、颜色、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征与氧同位素和碳同位素组成结合,可有效地鉴别鱼的种群结构,追索鱼的源区、迁移习性、营养水平,记录水体环境的变迁,预测未来水体环境变化趋势,指导渔业生产战略布局.本文首次开发的鱼耳石之文石纳米形貌和热发光参数,可有效地指示相应水体的环境特征,用于进行不同来源区的判别和鱼类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域鲤鱼耳石微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中子活化分析对密云水库与白洋淀水域两个不同水域(无污染水域和重污染水域)中鲤鱼耳石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发现白洋淀鲤鱼耳石中Sr、Zn、As、Au、Ba、K、Na的含量明显比密云水库鲤鱼耳石的相应元素含量高。采用线性判别方法对两地耳石中Sr、Zn、As、Ba4种元素进行分析,表明存在明显的分组差异,而且两地的差别主要在于Sr含量不同,其次是Zn、As和Ba;白洋淀鲤鱼耳石中As、Ba、Sr、Na等元素含量变化幅度比密云水库鲤鱼耳石中相应元素含量的变化幅度大,与白洋淀水域废水排放时间上的周期性和短暂性导致元素在耳石部分日轮上沉淀等因素相吻合。两地鲤鱼耳石微量元素特征存在截然的区别,与两地水域水体中微量元素差异相一致,表明鲤鱼耳石微化学特征具有水化学环境指示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利用鲤鱼耳石进行水化学环境监测或恢复鲤鱼生长期水环境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