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划分的新方案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国际上传统地以Otoceras带之底作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但根据新资料综合对比,Otoceras带下部可能与二叠系顶部的Pseudotirolites或Paratirolites带重叠,不宜作为标志。在特提斯区广泛分布的Hindeodus Parvus,与上述菊石带上下不重叠,可作为三叠纪开始的标志。其底界在华南为粘土层,与事件地层界线一致。因此建议以H.parvus替代Otoceras,以H.parvus带之底作为三叠系之底。  相似文献   
32.
华南长兴期菊石动物群的分区及演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华南长兴期菊石非常发育,计有11个科、33个属和154个种。它们分布在华南的南部和北部亚区,中部很少。南、北两亚区又根据菊石带发育情况和岩性特点分成6个小区。形成上述分布的因素可能是古地理环境和沉积相。华南长兴期菊石演化的特点是阶段性十分明显,其演化的历史是“爆发性”辐射、稳定演化和大量灭绝的交替进行史。大量绝灭和“暴发式”辐射的交替常常出现在阶(或亚阶)的界线上。  相似文献   
33.
四川若尔盖唐克晚三叠世卡尼期侏倭组陆隆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四川若尔盖至唐克公路的133—134km公路碑处出露一套陆源碎屑沉积,根据所含双壳类化石,此地层属晚三叠世卡尼期沉积。这套地层具有浊流沉积、等深流沉积和正常深海沉积三种类型。从岩性特征、双壳生物相和遗迹相所提供的依据分析,该地层形成于陆隆到盆缘环境。  相似文献   
34.
川北甘南地区三叠纪露头层序地层和找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川北甘南地区下三叠统以碳酸盐岩为主、中上三叠统以碎屑岩为主的5条剖面进行了重新研究,识别出11个三级层序。依据沉积层序,与国内外三叠纪的层序作了比较。最后探讨了该区三叠纪的海平面变化规律和层序地层体系域与金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四川若尔盖巴西—求吉地区晚三叠世首次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化石,经鉴定有22个遗迹属、34个遗迹种。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中的相对丰度,建立了4个遗迹组合:(1)Helminthopsis—Phycosiphon组合;(2)Dendrotichnium—Neonereites组合;(3)Paleodictyon组合;(4)Taenidium—Cosmorhaphe组合。上述遗迹组合大致相当于Seilacher的Zophycos遗迹相和Nereites遗迹相。依据遗迹化石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认为该区晚三叠世的沉积环境经历了大陆斜坡中下部—大陆斜坡下部—深海盆地的演变。  相似文献   
36.
在四川南坪县隆康和塔藏一带主要发育一些碳酸盐岩、砂岩、页岩及海相火山岩。1:20万漳腊幅区调报告2将含火山岩地层的时代划归于早二叠世和中三叠世。通过在该区系统测制剖面,在原视为中-晚三叠世的含基性火山岩的地层中作者获得了以Palmatolepisgracilissigmoidalis,P.marginijera为代表的一些晚泥盆世法门期牙形石,因为该区海相火山岩与含晚泥盆世牙形石的碳酸盐岩呈互层关系,海相火山岩的时代应改属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37.
利用第四纪土壤微生物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芽孢计数法可以指示下伏基岩的金矿化,提取金矿化区和非矿化区第四纪土壤的B.cereus。进行微生物与金离子的相互作用实验,探讨金离子与B.cereus芽孢计数的本质联系,从而为解决该找矿法的理论基础提供依据。实验证实,低含量的金离子不能促进B.cereus转化成芽孢;当金含量升高到一定范围内,可以对B.cereus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促使其由营养体向芽孢转化,使矿化区土壤芽孢计数值很高,从而具有找矿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8.
黔南晚二叠世深水相地层及双壳类动物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逢清  高勇群 《现代地质》2000,14(3):327-332
根据生态环境和沉积环境的差异 ,黔南晚二叠世生物群和地层可分出两种类型 :“浅海台地型”和“次深海裂陷槽型”,后者为深水型。简述了深水相地层的特征 ,据地层内所含化石确证了地层时代 ;据所含菊石、遗迹化石及围岩的沉积特点和类型 ,证实研究区晚二叠世时为深水环境 ;较系统地研究了黔南晚二叠世深水相双壳类动物群 ,它们的特征为薄壳、壳体较小、个体数量多、壳表以光滑和同心饰为主。化石中以 Claraia,H unanopecten最为发育 ,建立了 H u-nanopecten exilis-Claraia primitiva组合 ,并与国内同期的双壳类组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9.
杨逢清  杨铸生 《地层学杂志》1999,23(1):57-63,T001
四川石棉矿区地层研究取得以下新进展:1)田湾矿区赋矿层时代原定为中泥盆世,该地层中发现晚震旦世疑源类化石,因而赋矿层时代为晚震旦世;2)矿区缺失早震旦世沉积,仅发育晚震旦世的观音崖组和灯影组;3)田湾方家山赋矿层原定为中晚泥盆世河心组,据发现的疑源类化石,应属晚震旦世灯影组;4)田湾杜河坝东侧原认为上三叠统河湖相的白果湾组,据有机质判定为海相沉积,时代暂属中元古代,称茨竹坪组。  相似文献   
40.
本文在对西秦岭4条剖面进行生态地层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地层对比揭示了三叠纪秦岭海盆进化的一般模式和海平面变化的细节。古生物地理分析表明:三叠纪时,秦岭北侧属于温带生物区系,秦岭南部属于热带-亚热带生物区系。秦岭各区与邻区之间生物相似性系数研究表明,秦岭三叠纪海盆具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但不是宽广的大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