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CharacteristicsoffaultrocksandpaleoearthquakesourcealongtheKoktokayErtaifaultzone,Xinjiang,ChinaLANBINSHI1)(史兰斌)CHUANYON...  相似文献   
32.
利用电子、离子探针技术对吉林汪清-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包体的原生和地幔交代矿物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原生矿物强烈亏损玄武质组分,斜方辉石残斑具强烈的成分分带。地质温度计计算结果暗示该地区上地幔经历了一个由大于1200℃到850℃的抬升历史;(2)该包体经历了多期交代作用,交代介质均与寄主玄武岩浆无关。较早一期为隐型交代,交代介质富轻稀土、贫重稀土;较晚一期的交代主要反映在各种交代组合的出现,仅发生在寄主玄武岩喷发之前,交代介质的稀土含量明显高于前一期,这可能与碳酸盐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3.
浙江新昌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流变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浙江新昌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以残斑结构为主,并有向粒状变晶结构过渡的趋势。橄榄石组构以[010]呈点极密型式,而[100]和[001]呈大圆环带为特征。橄榄石的位错亚构造以反映高温位错蠕变的位错壁、亚晶粒构造和滑动位错环为主要特征。利用新的地质温压计计算的平衡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150℃~1210℃和2.1~2.4GPa。利用显微构造应力计计算流动应力为22~30MPa,利用橄榄岩高温流变律计算的应变速率和等效粘滞度分别为10-14~10-13s-1和1019~1020Pa·s,上述数据均已达到软流圈的数值。结合其流变特征认为该区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代表软流圈的物质,其来源深度为68~78km。它反映在新生代时期本区存在有软流圈的底辟,它可能控制了该区新生代大地构造的特征及地质演化。  相似文献   
34.
韧性剪切带及其变形岩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地壳和上地幔中韧性剪切带及其中的变形岩石。在大多数情况下,韧性剪切带中的变形岩石为糜棱岩,因为经受韧性剪切变形时,岩石的粒度显著减小并发育了强化的叶理(线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当隐晶质灰岩及富含长石的岩石经受韧性剪切变形时,剪切带中的变形岩石粒度局部增大或者没有发生明显减小,它们并不是典型的糜棱岩。由于变形环境、变形介质及变形机制的不同,韧性剪切带内岩石变形的产物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5.
对采自藏北无人区西藏金沙江缝合带的基性、超基性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同位素等分析测试 ,以及主要矿物成分的电子探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样品为辉长岩和辉石岩 ,属于钙碱性至碱性系列 ,其矿物组成没有斜方辉石 ,未见变形显微构造特征。其化学成分以高Al2 O3,FeO ,Na2 O +K2 O和低SiO2 ,MgO含量为特征。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以斜率较大的微弱负铕异常的右倾曲线为特征 ,LREE富集。它们具有较高的Sr丰度和87Sr/ 86 Sr比值 (>0 70 6 9)以及高的2 0 7Pb/ 2 0 4 Pb ,2 0 8Pb/ 2 0 4 Pb和2 0 6 Pb/ 2 0 4 Pb比值。上述特征有别于藏北蛇绿岩的基性、超基性岩 ,表明它们不是蛇绿岩套组合 ,其形成可能与金沙江缝合带的弧后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36.
下地壳麻粒岩包体波速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地壳岩石的波速测定可以提供有关下地壳物质组成及物理性质的重要信息。但是,由于下地壳难于直接采样,因此常常利用目前出露地表的古老麻粒岩地体样品来代表下地壳,但所获结果常常与实际情况不符,由新生代玄武岩携带到地表的下地壳包体则为我们提供有关下地壳的直接信息。本文对采自河北汉诺坝武岩中的下地壳包体进行了密度和高温高压波速测定,下地壳由不同类型的麻粒岩相岩石组成。其密度和波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所获波速不能直接与地震测深得到的下地壳波速进行对比,而需要进行波速的温度、压力校正,并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得到下地壳包体的原地波速6.13-6.90km/s与该区地震资料得到的结果十分接近,并探讨了下地壳低速层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37.
新生代玄武岩中的下地壳包体,由于从下地壳被快速携带至地表,因此保留了下地壳的直接信息.华北北部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除了含有丰富的幔源包体之外,还含有许多下地壳麻粒岩包体.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该区下地壳麻粒岩包体的变形显微构造和位错亚构造特征的详细研究,探讨下地壳的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光学显微镜下观测表明,下地壳麻粒岩包体的低温(<800℃)样品中确实发育显微破裂,但变形双晶、变形条带、扭折带也同样发育,动态重结晶作用也开始出现.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变形双晶、变形条带、变形纹、扭折带和重结晶新晶粒等塑性变形特征占主导地位,而显微破裂则主要表现为由塑性失配引起的显微破裂以及流体包裹体面.而明显不同于Ivrea带地体麻粒岩,在这些包体中未发现与韧性剪切有关的变形显微构造特征.透射电镜观测表明,包体中的斜长石和辉石颗粒普遍发育自由位错、位错列、亚晶界、新晶界、变形双晶、包裹体列和出溶片晶等位错亚构造.上述观测结果表明,下地壳变形作用以塑性变形为主而不是准脆性变形,其变形机制主要为位错的滑移和攀移机制,其中包括机械双晶作用和动态重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38.
对采自西藏金沙江缝合带的花岗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以及年龄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花岗岩样品属于前人所划分的念青唐古拉岩带中的安多和班戈岩体 ,为花岗二长岩 ,属于钙系 -钙碱性系列。其中属于安多岩体的样品与前人在该地区所描述的稍有不同 ,主要表现在更为酸性和富钠 ;其稀土配分的右倾斜率较小 ,所测得的K -Ar年龄 (15 7Ma)也较前人的结果年轻。属于班戈岩体的其他样品均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所获K -Ar年龄数据(12 1Ma)也在前人测定的结果范围内。此外 ,对其中 1件样品的黑云母和钾长石的4 0 Ar/ 39Ar分段加热测定 ,获得了 (12 9± 1 9)Ma和 (131± 1 9)Ma的坪年龄 ,并揭示出岩体冷却速度较快、侵位较浅的特征  相似文献   
39.
利用岩组学手段研究断裂和断裂面的性质及特征这一工作,李四光教授和王嘉荫教授都曾指出其重要性。但具体断裂的岩组学研究工作过去开展极少。本文试图通过对山东崂山劈石口花岗岩中的断裂进行岩组学分析来阐明断裂的性质和构造运动特征。作者初次尝试这一工作,错误之处请同志们指正。工作中,方仲景同志为我们提供不少地质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40.
岩组分析在地质学研究中是一种很有用的手段。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之上的,因此资料的处理及作图需化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国外的研究中,大都实现了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和作图。但在我国还都是人工作图。为了引进先进方法,我们查阅了有关资料,但没发现可利用的现成程序。根据A.B.Spencer等1967年一篇文章所讲的原理,我们提出适用于我们工作的用计算机处理一般岩组资料的方法。关于碳酸盐矿物的动力学分析的资料处理方法,因无参考文献,是我们自己推导出来的。该方法经实际应用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它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提高了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