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共和盆地与贵德盆地位于黄河源头和上游的接合部位,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两个由巨厚的晚新生代沉积所充填的中型断陷盆地。而作为划分黄河源头与上游分界线并分隔共和与贵德两盆地的龙羊峡,则为一长近40km、最深逾700 m的基岩大峡谷。由于共和盆地大部由厚层的河湖相新近纪曲沟组与含早、中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共和组及覆于其上的河流相砾石层所组成,且后期形成的多级黄河阶地被14C、热释光(TL)、光释光(OSL)、电子自旋共振(ESR)等方法测得其年龄数据多为0.15~0.1Ma以来,因而人们多将黄河贯穿共和盆地、形成龙羊峡谷和黄河源头段,归因于10到15万年前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溯源侵蚀,并命名为"共和运动"。然而,作者在龙羊峡段黄河之北,发现了一条由厚逾200 m、主要由分选与磨圆良好、砾石成分复杂的大型河床相砾石层夹少量砂层与顶部河漫滩相砂层所组成的古河道,自共和古湖东北端的尕海以东,经多隆沟,并横穿曲乃亥盆地,流向贵德盆地。作者将这条古河道命名为古多隆河。其上段夹于青海南山与瓦里关山之间,河谷狭窄,只有2km或稍宽。该古黄河砾石层与砂层或称曲乃亥组,其顶面在曲乃亥地区高达海拔3150 m,已高出附近龙羊峡段黄河河面约768 m。而位于龙羊峡南岸、最高可达海拔3108 m的黄河阶地T21顶面,只高出附近黄河河面不到718 m。显然,后者是由于共和与贵德两盆地随地壳下沉而湖底与湖面上升至接近和达到其最高堆积位置时——共和古湖所能达到的最高湖面,约为现今海拔(3160±10)m,共和古湖的湖水在现今龙羊峡所在的最高基岩谷肩处向东溢出,从而在瓦里关山南侧的低洼处所产生的一条新河道——龙羊峡段黄河所堆积。由于龙羊峡直接沟通共和与贵德两盆地,其距离要比迂回瓦里关山之北的古多隆河近得多,故按照地貌学的河流"截弯取直"原理及来自青海南山和拉脊山南麓洪积物的堆积,其北的古多隆河必然被堰塞、淹没并最后废弃。随着青藏高原及其东北部地壳运动性质由总体上升但存在若干断陷盆地转为整体隆升仅极少数盆地继续断陷,黄河水系因之下切,龙羊峡的基岩峡谷及共和贵德两堆积盆地持续至今的切割由之形成,完全不必用"共和运动"及其所引起的溯源侵蚀来加以解释。根据曲乃亥剖面曲乃亥组古河道砾石层与砂层及各相关地层砂质样品的石英热活化ESR法测年结果,该古河道发育于(3.79±0.34) Ma与(2.95±0.25) Ma之间的上新世中晚期。曲乃亥组古黄河砾石层下伏的河流相浅砖红色砂砾石互层,其顶部样品的年龄为(4.49±0.38)Ma,也应是早、中上新世古黄河——早期古多隆河所堆积。覆于古河道砾石层之上的巴卡台组洪积砾石层则堆积于(2.95±0.25) Ma与(2.63±0.23) Ma之间的上新世末期。位于龙羊峡南岸的最高黄河阶地T21,其年龄为(2.47±0.22) Ma的早更新世初。二塔拉(T19)及铁盖乡剖面T18至T7(T6以下已被龙羊峡水库所淹没)的年龄为(2.36±0.20)Ma以来的第四纪,表明龙羊峡的切割发生于整个第四纪时期,与前人用其它方法所获得的测年结果明显不同。这些地层与地质事件因测年方法的不同所导致的年龄差异及与哺乳动物化石鉴定结果的矛盾,值得深入探讨和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2.
长江的演化对于了解现代亚洲地貌格局的演变,以及探讨河流发育对构造隆升和季风演化的响应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人已采用多种方法厘定长江的演化历史,但对长江贯通时限等问题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目前物源示踪是进行河流演化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关键在于选取的示踪剂能够有效地代表源区信息并能准确定年。锆石的封闭温度高,可十分稳定地记录源区信息,且在河流中广泛存在,采集样品方便,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方法成熟,因而广泛应用于长江流域物源示踪研究。但长江流域面积广泛,流经的地质单元岩性复杂,流域内热历史信息丰富,这导致单纯利用该方法进行物源示踪研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在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基于从"源"到"汇"系统的研究思路,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基于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进行长江流域物源示踪研究的局限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长江是连接青藏高原和西太平洋的东亚最大河流,研究其源汇过程对于认识和理解沉积物剥蚀、搬运和沉积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对河流沉积物中常见的磷灰石开展了原位微量元素和87Sr/86Sr比值分析,结果表明,金沙江的微量元素和87Sr/86Sr比值二维散点图的分布区域与大渡河、岷江和嘉陵江的明显不同;丰都段长江干流样品与大渡河、岷江和嘉陵江样品形成重叠区域,结合MDS(非矩阵多维标度)判断图结果,说明丰都段长江干流的物质主要来自龙门山。磷灰石原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区分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的金沙江和发源于龙门山的大渡河、岷江和嘉陵江的物质。但由于金沙江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对其下游沉积物的组成起到重要影响,在今后使用该方法进行长江全流域物源示踪研究时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34.
重力地形改正的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海  李琼  林旭 《测绘工程》2011,20(2):24-26
为了比较分析地形改正两种模型间的差异及不同地形对地形改正的影响,采用我国4类不同地形的DTM数据,分别使用质量棱柱地形模型和质量线地形模型计算这4个区域的地形改正误差,发现由这2种模型计算得到的地形改正量间的差异很小;研究了平地、丘陵、山地和高山4种地形对地形改正误差的影响,地形改正误差与地形起伏变化强相关;考虑到3阶...  相似文献   
35.
许闯  罗志才  周波阳  林旭 《测绘学报》2013,(4):501-507,515
利用Canberra、Matsushiro、Membach和Metsahovi 4个台站2008年5月的超导重力数据对汶川8.0级大地震激发的球型地球自由振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S0~0S48全部基频振型以及1S4、2S4和3S13个谐频振型与PREM模型的误差在0.02‰~1.93‰,且所有振型的信噪比均大于阈值3,表明本文的计算方法是有效的,计算结果是可信的;0S2、0S3和0S4存在谱线分裂现象,其谱线分裂率R为1.093 40、0.674 30和1.071 00,验证了地球自转和椭率是引起0S2、0S3和0S4谱线分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胶东半岛北部海滨和山东中部山区北麓沉积了典型的风尘黄土,详细记录了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然而有关这些黄土究竟来自哪里,目前仍处于争议之中.锆石是黄土中常见的副矿物,其U-Pb年龄谱对比被广泛用于黄土的物源示踪研究.基于此,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对上述地区晚更新世典型的黄土剖面开展碎屑锆石(n=420)微区原位U-Pb年龄分析,结合Kolmogorov-Smirnov统计方法的多维判别图和前人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发现胶东半岛北部海岸和山东中部山地北麓东段的晚更新世黄土主要来自渤海裸露的大陆架和华北平原的碎屑物质,受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的影响较小,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山东中部山地北麓西段的晚更新世黄土具有黄河下游和黄土高原的物质信号,而与晚更新世渤海末次冰期裸露在海底的沉积物的物源关系较弱.   相似文献   
37.
王军  林旭  刘飞禹  潘涛  符洪涛 《岩土力学》2014,35(Z1):113-120
筋材与土体接触面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它是加筋土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所在。为了研究筋土界面的作用机制,采用福建标准砂与玻璃纤维土工格栅进行了一系列室内大型直剪试验,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格栅横肋与纵肋及格栅几何尺寸对于筋土界面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格栅的横肋与纵肋在界面强度中均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两者表现为不同的作用机制,当剪切位移较小时格栅横肋的被动阻力和纵肋的摩阻力起到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大,横肋的被动阻力进一步提升,纵肋发挥了较为显著的提高筋材刚度的框架作用。因此,格栅的纵横肋需要按合理比例搭配才能发挥出较大的筋土界面强度。  相似文献   
38.
王军  林旭  符洪涛 《岩土力学》2014,35(Z2):75-84
基于砂土与土工格栅、土工织物界面的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分析了两种不同界面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峰值、残余剪切应力与界面剪胀性曲线存在一定的联系,即峰值强度通常会发生在界面相对减缩过程结束和残余剪切强度发生在界面的相对剪胀过程结束。加载过程中由于土工合成材料的逐步磨损、褶皱或者断裂导致了筋土界面强度出现较为明显的强度软化现象,在界面抗剪强度的研究中不可忽略。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一种能够描述筋土界面力学性能的组合本构模型,该模型包含4个关系式:(1) 峰值、残余强度包络线;(2) 强度峰值前的双曲线模型;(3) 强度峰值后的位移软化模型;(4) 反映剪胀特性的界面剪胀模型。该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直剪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用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9.
林旭  罗志才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5):1608-1615
多速率Kalman滤波方法可用于低采样率的位移和高采样率的加速度数据融合,而未知的噪声协方差信息则显著制约着多速率Kalman滤波精度.本文通过将多速率Kalman滤波转换为传统的单速率Kalman滤波,建立了Kalman滤波增益的自协方差矢量与未知的加速度谱密度和观测噪声参数间的线性函数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对未知的噪声协方差参数进行估计,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多速率Kalman滤波精度.数值仿真和震动台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0.
福建长乐海域近江蛏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分析了福建长乐海域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新鲜软体部的营养成分,并与部分经济蛏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近江蛏软体部的出肉率为48.1%±6.0%,软体部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84.9%、9.4%、1.6%、1.4%.近江蛏软体部中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未测外),氨基酸含量为74.0mg/g,必需氨基酸(C EAA)占氨基酸总量(C TAA)的37.2%,鲜味氨基酸(C FAA)占氨基酸总量(C TAA)的49.6%,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根据AAS和CS评价,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的AAS评分最高,超过FAO/WHO模式和鸡蛋蛋白质.软体部的必需氨基酸指数(I EAA)为100.06,必需氨基酸(EAA)与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比值(C EAA/C NEAA)为59.1%,必需氨基酸(EAA)与氨基酸总量(CTAA)的比值(C EAA/C TAA)为37.2%,构成比例均接近FAO/WHO提出的优质蛋白质标准.近江蛏软体部和足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又以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组成为主,并且n-3PUFA的含量明显高于n-6PUFA的含量;DHA和EPA含量丰富,软体部的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4.4%、3.0%,EPA含量高于DHA的含量,两者之和分别占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80.4%、81.1%.近江蛏足部的PUFA含量、Cn-3/Cn-6比值以及C EPA+C DHA之和均高于软体部.近江蛏软体部中合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尤其是Zn、Se含量十分丰富.表明近江蛏肌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建议对近江蛏等底栖性贝类在食用前进行蓄养净化,并对其进行消费安全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