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1990年以来天山乌鲁木齐河上游水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乌鲁木齐河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降水、冰川和地下水综合补给的内陆河,对其水资源的研究不仅是西北寒区旱区水环境和水资源研究的热点,而且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乌鲁木齐河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并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从高山区气候变化与冰冻圈的相互影响,山区降水变化与径流的相互影响,出山口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洪灾、致灾因子分析,流域内同位素、树轮气候和水环境研究等四个方面总结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河上游气候趋于暖湿。气温的升高很大程度上受冬季气温大幅度升高影响,气温对高山区冰川积雪的影响要大于降水;冬季负积温也加快了冻土的消融;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导致乌鲁木齐河上游河段冰川后退加速,积雪融化、雪线上升,冻土活动层增厚。(2)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变化速率具有明显的垂直特征,在中高山地区降水量和降水变率较大;山区降水还具有年代际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区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并促进了山区径流量的增加。(3)降水量和冰川融雪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的径流量,使得出山口区域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4)同位素分析的运用对探索径流形成和转化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树轮研究为乌鲁木齐河流域气候变化序列的重建提供了技术手段。今后,乌鲁木齐河水资源承载力、水循环过程和水污染问题,是区域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2.
三江并流区居民点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军  倪绍祥  于文静  刘燕 《山地学报》2003,21(1):121-125
利用GIS技术,以国家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等数字化信息为主要信息源,运用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云南省三江并流区的地势变化、坡度、坡向及其与居民点空间分布规律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该区各自然环境要素对居民点分布的影响程度,拓展了聚落地理学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63.
宁城盆地东南缘晚中生代岩石地层序列完整、连续,但该岩石地层序列及其所含生物群的地质年代归属问题还存在争议。含道虎沟生物群岩石地层剖面的发现和实测表明,研究区晚中生代地层序列从下至上由中侏罗世九龙山组—髫髻山组、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和早白垩世义县组组成。九龙山组—髫髻山组下部以沉积岩系为主,产道虎沟生物群,上部为中、基性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52Ma和164~165Ma。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地层序列既为土城子组平行不整合覆盖,而且二者又同时被早白垩世义县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含道虎沟生物群的晚中生代岩石地层的地质年代早于热河生物群,为中侏罗世的产物,现暂将其统并为九龙山组—髫髻山组。  相似文献   
64.
密切结合上海地铁M8线某车站工程实践,分析了基坑围护墙体的变形特征。发现在基坑施工中,利用时空效应规律,适量地减少每步开挖空间和时间并缩短每步开挖所暴露的挡墙的自由暴露时间,可以明显地减少基坑位移。科学地运用这种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的规律性,充分调动软土自身控制变形的潜力,可以达到科学施工控制基坑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65.
广州盛夏高温频数异常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运用EOF、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州市1951-2004年高温频数的基本气候特征,并探讨了盛夏(7 -8月)高温频数异常与同期65-150°E,10-70°N范围内500 hPa高度场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4年来广州年平均出现高温次数为8.7日;5-9月都有高温出现,其中7、8月是高温的频发期;(2)广州市高温频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其中1980年代以来高温频数明显增加;(3)广州市盛夏高温频数在1980年代以来的异常增多是与同期我国西北部-蒙古-贝加尔湖及附近地区西风带活动减弱、中低纬副热带高压强度加强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刘燕  程正泉 《广东气象》2007,29(1):16-18,57
介绍跟随热带气旋的动态合成方法,可以避免把简单算术平均的合成方法用于热带气旋分析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信息平滑的问题.该方法采用随热带气旋移动的动态坐标,热带气旋中心即为坐标的的原点,将各个样本相同坐标的格点进行算术平均即可得到动态合成场.该方法可以使热带气旋结构保持相对完整,而且热带气旋周围环流系统的相对位置也基本得到保留;并给出了一个例子说明该方法是适用于热带气旋分析的.  相似文献   
67.
1960—2003年我国热带气旋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3年登陆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及其造成的降水资料, 对44年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热带气旋降水与热带气旋登陆活动相一致, 主要发生在5—11月, 其中7—9月为盛期; 热带气旋降水量以及热带气旋暴雨日数的分布是自南向北、从沿海到内陆迅速减小, 最大出现在海南和华南、东南沿海地区; 热带气旋强度越强其最大过程降水一般也就越大, 但是两者并非严格的线性关系; 1960年以来, 我国受热带气旋影响的绝大部分地区热带气旋降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8.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安阳夏玉米生育期间主要气象要素与夏玉米产量的关系,明确了当地夏玉米产量在年度间的差异主要以积温为主导因素,不同生育期中的气候因素以拔节-乳熟期的光照和降水量对产量影响最大,而乳熟-成熟的降水量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弱。  相似文献   
69.
虚拟现实(VR)作为近年来极为火热的高新技术,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VR应用到气象部门地面观测设备保障技能培训,降低了硬件投资且增强了培训效果。介绍了VR技术和实现工具,分析了VR技术在气象地面观测设备保障培训中的应用场景,初步设计了虚拟观测场仿真培训系统,最后对虚拟观测场的基本交互式设计及实现做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70.
南海东北部海区1994年夏季海水氧同位素示踪物分析结果表明:氧同位素δ18O值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区环流的某些特征。δ18O值在垂向上表现出表层低正值,次表层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的特点。δ18O值的断面分布与平面分布为东沙群岛附近流环的存在提供了同位素示踪物证据。此外,对δ18O值与盐度、温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