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测绘学   265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764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55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热液羽状流是海底热液活动的重要标志,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是热液活动的产物。现阶段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工作的第一步是开展热液羽状流的近底探测;综合各类异常信息,实现从发现热液活动喷口到发现矿床的突破。本文以热液羽状流为研究对象,从羽状流的近底探测、扩散机制和分布特征3个方面,概述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有待完善的方面,阐述了羽状流在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找矿中的指示作用,最后总结性地指出时空连续性、参数多元化将是热液探测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升对热液羽状流分布特征的认识,将为热液区分布模式的研究提供更加精细的探测资料。  相似文献   
992.
针对台风运动过程中大气层与电离层的耦合效应问题,该文采用总电子含量与电子密度数据分析了台风"尼伯特"达到最大风速时刻的电离层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台风达到最大时刻的当天,风眼处电离层电子含量显著降低,在台风附近的IGS测站处也有明显的电子含量负异常出现。电子含量异常空间分布图显示最大异常区域位于风眼的南侧,表明台风边缘处的电离层异常幅度要大于风眼处的异常幅度。电子密度三维模型显示在250~350km高度上,风眼附近有显著电子密度减弱现象,尤其在300km高度上,异常幅度达到-6~-8×105 el/cm3。诸多证据表明此次电子含量负异常与台风"尼伯特"造成的大气层-电离层耦合效应有关,这可为以后的台风-电离层扰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基于MSSA同时提取多个GPS站点高程时间序列中的季节性信号,主要包括1 a项与0.5 a项。MSSA利用重建成分进行信号重构时,可从原始时间序列中提取有用信号,并剔除干扰噪声。将MSSA与SSA各自获取的前10个奇异谱方差所占百分比和重构信号进行对比,MSSA重构曲线中只包含多个站点的时变与具有共性的季节性信号,有效消除了单个站点特有的噪声与局部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Understanding global carbon cycle is critical to uncover the mechanisms of global warming and remediate its adverse ef fects on human activities.Organic carbon in marine sediment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global carbon reservoir in global carbon cycling.Evaluating such a reservoir calls for quantitative studies of marine carbon burial,which closely depend on quantifying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black carbon in marine sediment cores and subsequently on obtaining their high-resolution temporal sequences.However,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detecting the content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or black carbon cannot resolve the following specific difficulties,i.e.,(1)a very limited amount of each subsample versus the diverse analytical items,(2) a low and fluctuating recovery rate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or black carbon versus the reproducibility of carbon data,and(3)a large number of subsamples versus the rapid batch measurements.In this work,(i)adopting the customized disposable ceramic crucibles with the microporecontrolled ability,(ii)developing self-made or customized facilities for the procedures of acidification and chemothermal oxidization,and(iii)optimizing procedures and carbon-sulfur analyzer,we have built a novel Wang-Xu-Yuan method(the WXY method)for measuring the content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or black carbon in marine sediment cores,which includes the procedures of pretreatment,weighing,acidification,chemothermal oxidation and quantification;and can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stablishing their highresolution temporal sequences,whatever in the recovery,experimental efficiency,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measurements,and homogeneity of samples.In particular,the usage of disposable ceramic crucibles leads to evidently simplify the experimental scenario,which further results in the very high recovery rates for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black carbon.This new technique may provide a significant support for revealing the mechanism of carbon burial and evaluating the capacity of marine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sequestration.  相似文献   
995.
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脊椎动物的骨形成、尤其是诱导成骨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BMP2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其在半滑舌鳎成鱼的组织表达差异及其在早期发育阶段的定位和表达变化趋势,并检测了其启动子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半滑舌鳎BMP2基因cDNA全长为2048bp,编码422个氨基酸。BMP2mRNA在半滑舌鳎成鱼的14个组织中具有广泛的分布,并在脊髓中表达量最高。此外,BMP2基因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原肠期)具有极高水平的表达,其表达量约为其他发育阶段表达量的10倍。整体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表明,BMP2mRNA在1日龄仔鱼主要在冠状幼鳍、心和肝表达,在脊索有微量表达;随后,3日龄仔鱼的BMP2mRNA主要表达于脊索。通过对BMP2基因5''上游调控区片段进行启动子活性分析,发现了-179~+109片段可能包含启动子活性增强原件,生物信息学预测该片段包含的锌指转录因子等可能参与了BMP2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996.
海洋微生物因长期适应特殊的生存环境而进化出特殊的代谢途径, 从而产生大量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 使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成为海洋新药开发的研究热点。文章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和视角, 从海洋真菌和海洋细菌天然产物研究现状、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的人工合成、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评估以及成药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概述, 分析了当前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状况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97.
田建平  柳昆华  陈兵 《云南地质》2012,(1):96-100,83
依据标准曲线建立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对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详细分析,认为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受碲标准母液、标准工作溶液、称样质量、曲线拟合影响、重复性测量等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组成。  相似文献   
998.
区域滑坡风险综合评估应该包括三方面要素,即:滑坡区域风险分布滑坡风险概率、滑坡风险损失。作者在滑坡风险区划的基础上,查明风险分布的状况,评估风险影响的地区范围。根据滑坡的诱发因素,分析发育的滑坡特点,评估滑坡发生的概率。采用受灾面积占评估区域的损失率统计,评估可能受灾损失的规模。将三要素评估迭加,建立了滑坡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并将此模型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进行了示范研究,最后得到米易县全县滑坡风险中等偏低的结论,这与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9.
在二维地电模型中,倾子资料作为大地电磁测深实测资料之一,能够很好地反映地下介质在水平方向的不均匀性,可以作为复杂地质构造的表征.这里采用矩形网格单元的双二次插值有限元法对MT的倾子响应进行正演模拟,通过对异常体在不同条件下倾子数值的分析,结果表明,倾子异常的幅值不仅与上覆层的电导率、厚度以及观测频率有关,还与水平非均匀界面两边介质电导率的对比度,以及地下介质尺寸的大小有关.因为倾子响应的异常幅值很小,在实际观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干扰,且地下异常体的几何不规则性,于是倾子响应的异常也是诸多情况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倾子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利用倾子资料进行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1000.
西天山喇嘛苏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主要对西天山喇嘛苏岩体进行SHRIMP锆石U-Pb年龄、主微量及Sr-Nd-Pb同位素测定,阐明岩体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喇嘛苏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英云闪长斑岩组成。其中,石英二长闪长岩形成于(394.8±4.9)Ma,花岗闪长斑岩和英云闪长斑岩形成于(380.9±3.9)Ma,略晚于石英二长闪长岩。岩体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征,且显示从钙碱性向高钾钙碱性演化的趋势,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相对富集轻稀土((La/Yb)N:3.55~15.52)及中等的负或正Eu异常(δEu:0.53~1.12)。岩体具有较高的Sr含量((322~808)×10-6)和较低的Y含量((12.90~18.86)×10-6)。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富集LILE亏损HFSE,并具有Nb、Ta和Ti负异常。岩体初始Sr-Nd同位素组成为εNd(t)=-4.29~+0.75和ISr=0.706 052~0.708 263,Nd模式年龄为1.03~1.46Ga。花岗闪长斑岩和英云闪长斑岩的铅同位素特征为206Pb/204Pb=18.500~19.044,207Pb/204Pb=15.575~15.626,208Pb/204Pb=38.443~38.864;石英二长闪长岩为206Pb/204Pb=18.694~18.711,207Pb/204Pb=15.622~15.630,208Pb/204Pb=38.648~38.660。所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喇嘛苏岩体是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上升过程中与受俯冲带沉积物交代的地幔楔相互作用,且有少量古老地壳的混染而形成。岩体形成于晚泥盆世准噶尔残余洋盆向伊犁—中天山地块俯冲的大陆弧背景,与该区Cu(Au)矿化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