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9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9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吉辽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岩相的若干岩石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研究吉辽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一种特殊的沉积构造——臼齿(简称MT)构造,揭示了它的时空分布范围、分类和含该沉积构造岩石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并对该种构造的形成环境进行了简要讨论。吉林辽宁地区的臼齿构造主要发育在新元古代地层中,按其成因可分为原地和异地两类。其中原地MT主要分布在泥晶灰岩、粉屑泥晶灰岩、泥灰岩或泥岩中,按其形态可分为丝状,条带状和瘤状3个亚类,13种微相类型。异地MT主要发育在砂屑灰岩、钙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中。臼齿碳酸盐岩的岩石学特征指示其形成并发育于稳定克拉通浅海潮下环境,特别是中-深缓坡  相似文献   
112.
吉林省南部震旦系万隆组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省南部震旦系地层发育,从下至上可分为桥头组、万隆组、八道江组、青沟子组,其中万隆组沉积以各类碳酸盐岩为主,厚度巨大,且是与辽宁南部和徐淮地区震旦系地层对比的关键层位,因此建立吉南万隆组海平面变化曲线和对比格架是十分必要的。依据沉积发育过程和米级旋回的叠置规律、费希尔图解、最大海泛事件等层序划分对比方法,吉南万隆组可划分出9个三级层序,根据Sr、C同位素测年资料,万隆组底部绝对年龄为850Ma、八道江组底部绝对年龄为812Ma,每个三级层序的年限约为4.2Ma。  相似文献   
113.
大连金石滩兴民村组臼齿碳酸盐岩及其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olar-tooth构造(简称臼齿构造或MT)是前寒武纪碳酸盐岩中产出特殊的沉积构造,发育于特定的沉积环境。臼齿碳酸盐岩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有助于其成因解释。大连金石滩新元古代兴民村组臼齿碳酸盐岩的研究表明,兴民村组的MT形成于开阔陆表海浅潮下带—潮间带动荡环境,海平面升降频繁;沉积序列主要为泥晶灰岩与含泥灰岩、砂屑灰岩与泥晶灰岩、纹层状泥晶灰岩与泥晶灰岩和砂屑灰岩与纹层状泥晶灰岩的韵律。MT形成于过饱和CaCO3的微高盐度和高古温度环境,少有陆源物质影响。  相似文献   
114.
对辽东半岛青白口系骆驼岭组和钓鱼台组沉积岩碎屑锆石进行了测试,根据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分布模式探讨了两地的沉积物源和沉积时代的上限。辽东半岛青白口系细河群钓鱼台组碎屑锆石分布模式中年龄主峰值为1.6Ga,最小年龄为1075Ma,说明钓鱼台组的沉积时代要晚于1000Ma,沉积岩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布模式说明该组与华北古陆为不同物源,其时代有可能不一致。同时,根据2009年11月24日全国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分会扩大会议上形成的一个共识和最新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对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年表进行重新标定:即长城系(Ch,Pt21)限定为1.8~1.6Ga,蓟县系(Jx,Pt22)限定为1.6~1.4Ga,待建系(Pt23-4)限定为1.4~1.0Ga,青白口系(Qb,Pt31)限定为1000~780Ma,南华系(Nh,Pt32)限定为780~635Ma和震旦系(Z,Pt33)限定为635~542Ma。  相似文献   
115.
首次获得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四堡群凝灰岩(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结合新获得的侵位于四堡群的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四堡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江南造山带"普遍发育的新元古代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和上覆的丹州群(下江群、板溪群、河上镇群)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四堡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构成"四堡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一直影响着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制约着中国地质学家对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通过对四堡群及其上覆地层中斑脱岩锆石的研究,精确地测定并获得了四堡群斑脱岩锆石的年龄841.7Ma±5.9Ma和黔东南摩天岭地区侵入四堡群的花岗岩锆石的年龄826.8Ma±5.9Ma。  相似文献   
116.
国内外元古宙碳酸盐岩中常见复杂肠状形态的molar tooth构造(MTS)。其宏观、微观边界清晰,内部充填均一等粒结构的方解石(白云石)微亮晶。宿主岩相以含泥质或粉砂质的细砂屑、粉泥屑灰岩为主,经常与风暴岩共生。MTS碳酸盐岩发育在缓坡型台地。沉积层序中常见潮汐流、风暴流侵蚀一充填和浪成交错层理与递变层理。MTS碳酸盐岩发育严格受沉积环境和岩相约束,形成于(内缓坡深部一中缓坡浅部)潮下带和环潮坪,风暴浪基面是其发育的最大深度。垂向序列由高频潮下带和环潮坪微层序加积而成,  相似文献   
117.
谭庄—沈丘凹陷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大别山北缘与华北克拉通接壤部位的周口坳陷内。区内下白垩统地层厚度巨大,沉积和沉降中心偏于盆地南侧。沉积物以细粒陆源碎屑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岩石中富含火山碎屑,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发育一系列牵引流成因的沉积构造,属于与河流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及其沉积相的组合,早白垩世沉积物源供给主要来自南部。盆地的发育和演化及早白垩世沉积主要受南部边界的叶鲁断裂控制,属于张性正断层,后期该断层发生明显地向盆地方向的逆冲。依据下白垩统砂岩组分构造属性、砂岩岩屑组分、沉积物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及与南部大别山造山带火山岩发育年代的对比等综合分析认为,谭庄—沈丘凹陷形成于早白垩世伸展大地构造背景,是受大别山北缘山盆耦合作用影响形成的断陷型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18.
刘燕学  宋天锐 《沉积学报》2009,27(5):1018-1026
系统测试和研究了辽东半岛复州湾十三里台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结果表明:Fe2O3/FeO均大于或接近于2,δEu均小于1,Ceanom除一个样品外,均小于0,U/Th比值均小于0.75,V/Cr比值均小于2,Ni/Co比值均小于5,反映强氧化环境,表明十三里台组沉积时水体很浅。其中十三里台组中的泥岩是一种富K、SiO2和LREE的特殊泥岩,为自生独居石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泥岩的CaO含量极低,小于0.68%,CaO/MgO小于0.6,Sr/Ba小于0.33,反映成岩时盐度十分低,为淡水沉积,沉积环境可能为叠层石礁后的淡水潟湖。从大地构造演化、沉积发展史和稀土元素元素特征分析,十三里台组沉积时的大地构造环境处于Rodinia超大陆形成到裂解之间的稳定时期。  相似文献   
119.
利用MPV—COMPACT型显微光度计对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煤镜质组反射率进行较系统的测试,发现井田内煤 3个光轴体主轴互相垂直,最大反射率轴倾角多数集中在 68°~69°之间,倾伏向有 3个方向,即近 280°、近 90°和近 180°。测区内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的变形特征属于拉长型应变和压扁型应变。该井田煤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有限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煤系地层中,煤的最大镜质组反射率的方位除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有关外,还与其所处的局部构造位置有关。在断层附近,反射率RomaxRomin的差值随着距断层的距离增加而减小,且在断层面的两盘发生突变。这一特征有助于煤矿井下构造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0.
广兴源复式岩体位于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岩体主体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构成,边部有少量二长辉长岩和闪长岩出露.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属于火山弧环境;对岩体早期的二长岩和侵位于二长岩的花岗闪长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分别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 263.8±2.1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