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21篇
地质学   274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石炭-二叠纪地层在新疆北山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总体为浅变质强变形的一套岩石,经重新厘定从老到新岩石地层单位有:早石炭世红柳园组,晚石炭世石板山组、胜利泉组和干泉组;早二叠世红柳河组,中二叠世骆驼沟组。其沉积环境经历了滨浅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海陆交互相,为两个较为完整的沉积旋回,沉积物颜色为紫红色夹灰绿色,陆源碎屑为成熟度较低的石英和长石,显示了氧化条件、近源、快速堆积特征,反映为陆内裂谷盆地性质。  相似文献   
152.
第19章:陆地和海底的地震噪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震波到时进行地震或地球成像的研究需要对背景噪声之上的到时进行检测。全球地震台网各台站之间的噪声水平在某些频带上的差别能够超过60dB(见图1),按地震波检波阈值计算,这种差别就是4个以上震级的地震到时的差别。因此,噪声水平是地震台站选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台站的噪声水平不仅取决于台站安装质量,还取决于台站附近和远处的自然噪声源。本文不准备总结有关安装技术对台站质量影响的大量研究,而是要讨论在陆地和海洋中钻井安装对地震波信噪比的影响。那些与地面耦合较差或与地面固结较差的台站更易存在噪声。  相似文献   
153.
地震图的解释是用于识别地震记录上出现的且形成相当复杂结构的各种地震波(震相)的技艺。正确识别所记录的震相及该震相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路径是所有利用地震观测数据进行研究的途径。一幅地震图的形态反映了震源、传播路径、仪器特性和接收台站周围噪声的共同作用。理解地震图的复杂结构需要震源物理、地球结构和地震波传播的知识。总之,需要有分析地震波的长期经验。一个经验丰富的地震图分析员经常可发现并正确解释新手们不能察觉的记录特征,  相似文献   
154.
指出逆冲地震的触发、抑制和丛集的主要特性可以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来解释。解释中我们采用了一套代表模型及详细实例。虽然地表破裂的逆冲断层使得大部分周围地壳的应力降低,但逆冲盲断层的滑动却使得某些附近区域,特别是震源断层上方的应力增加。这样逆冲盲断层可以触发浅部次生断层的滑动,并产生广泛分布的余震。短逆冲破裂对于触发大小相差不多的邻近逆冲断层特别有效。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加利福尼亚中部连续的逆冲序列中,1983年Mw6.7级科林加地震使得1983年Mw6.0级努涅斯地震和1985年Mw6.0级凯特尔曼山地震破裂与库仑破裂应力分别接近了10bar和1bar。理想化的应力变化计算与伴随大逆冲事件的地震活动性分布一致,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俯冲带破裂的计算结果促使了俯冲前缘隆起发生正断层事件,并有利于地震破裂带周围及其下倾延伸区发生逆断层事件。这些特性在1957年Mw9.1级阿留申地震和其他大逆冲地震是明显的。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能得到详细滑动模型的1960年Mw9.5和1995年Mw8.1级智利地震引起的破裂面上的应力变化。计算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为2-20bar,与余震地点和震后滑动密切相对应,而应力降低10bar的地区余震缺失。我们也提出主走滑系统的滑动调制了附近逆冲和走滑断层的应力。我们计算得到圣安德烈斯断层上1857年Mw7.9级蒂洪堡地震以及后续震间滑动使得科林加断层接近破裂约1bar,但抑制了全部海岸山岭的逆冲断层。1857年的地震也促使于1952年发生Mw7.3级科恩县地震的怀特沃尔夫逆冲断层接近破裂约10bar,但抑制了自1857年以来从来没有破裂的左旋加洛克断层上的滑动。于是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应力转移在很宽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逆冲断层的地震活动性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5.
提出一种用三分量检波器接收到的地脉动信号的水平向与垂直向(H/V)谱进行反演来估计地下土层S波速度(VS)剖面的方法。为此,推导出了计算层状半空间中传播的面波H/V谱的理论公式,并且同时考虑了基阶及高阶振型的影响。然后提出了一种用地脉动H/V谱估计地下土层S波速度剖面的反演分析方法。假设浅部土层的VS值或厚度已知,求其余未知量。在6个不同场地上对观测的地脉动H/V谱进行了反演分析,获得了场地的浅部S波速度剖面。该结果与这些场地上已有的速度测井资料相一致,它和反演值之间的标准误差小于0.1,最大误差为0.2。  相似文献   
156.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及与地震有关现象的学科,尤其是对地球内部物理性质的研究。海洋地震学只是针对在海洋进行观测的地震学。由于海洋覆盖了大多数的板块边界,所以大多数地震发生在洋底。这为在海洋进行近源地震观测和研究提供了契机。模拟地震波速度结构为了解正在进程中的地震过程和历史活动提供了基本方案。但由于缺少洋底宽频带地震数据,目前对全球范围的地球深部模拟工作开展得还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157.
第28章:海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啸是一种海洋重力波,是由海底地震或诸如火山喷发、滑坡等其他地质运动引起的。大多数海啸是由浅源大地震引起的,所以沿板块俯冲带分布(图1)。Tsunami(海啸)一词是日语,表示港口波的意思。海啸通常很小,在深海几乎看不出来,但是当其接近海岸或海港时,就会变得很大,并造成破坏。有时候,海啸被称为地震海洋波,或被错误地称为潮汐波。  相似文献   
158.
由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公布的涵盖全国的地震动预测图(以下称概率预测图),是根据对象地震的发生概率及该地震带来的危险性,计算出一定时限内的地震烈度期望值,并且在边长1km的正方形网格上表示出来。作为表示方式表示出受特定烈度以上振动袭击的概率,并且根据特定概率把造成一定烈度的地区表示出来。总之,这类结果最初是由中央防灾会议公布,与东海地震和东南海~南海地震的烈度预测图(以下称方案预测图)很相似。换言之,这次的概率预测图受南海海槽地震的影响很强,暗示着在糸焦川-静冈构造线以外,内陆活断层的作用不大。这显然说明,海沟地震和内陆地震的发生概率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9.
S.  Fujiwara  M.  Tobita  H.P.  Sato  S.  Ozawa  H.  Une  M.  Koaral  H.  Nakai  M.  Fujiwara  H.  Yaral  T.  Nishimura  F.  Hayashi  王晓权 《世界地震译丛》2006,(4):22-26
尽管众所周知欧亚大陆与印度次大陆的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但对这些板块的实时空间地壳运动进行观测是困难的。不过,科学家能通过合成孔径雷达(SAR)这只太空眼目睹喜马拉雅形成的部分过程。  相似文献   
160.
C.  D.  de  Groot  Hedlin  何萍 《世界地震译丛》2006,(5):20-26
位于印度洋由5个小声纳台阵构成的台网无先例地记录到了与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特大逆断层地震相关的声纳信号,这些声纳台阵距离震中约2800~7000km。每个台阵都记录到由这次地震产生的声波(也称为T波)。通过在T波尾波持续时间内用短时间窗分析后表明,作为时间函数的源方位角接收器变化缓慢。这一分析也表明了视T波波源并不是静止的。视T波波源以2km/s的平均速度沿着巽他海沟向北移动,与这次地震的破裂轨迹很相似。声纳数据说明了地震破裂过程明显地分为2个阶段,刚开始是以大约2.4km/s沿着巽他海沟朝西北方向破裂。到了距离震中600km附近破裂速度下降至大约1.5km/s,但仍朝着西北继续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