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塔里木盆地水资源永续利用的环境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环境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分布及特征,阐述了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概念模式及演变控制的生态风险评价,并运用环境学模型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永续利用的可行性,初步建构了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永续利用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72.
艾比湖Ash浅孔沉积信息揭示的环境演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对艾比湖西南湖底1.8m浅孔的沉积特征、粒度组成、有机地化分析结合^14C测年数据重建湖泊沉积时代的环境面貌。研究显示近3000年来艾比湖地区的环境总体上是相对稳定的,全球的气候波动曾引起艾比湖水位和周边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艾比湖在2600~2450aBP年问湖水相对较浅,气候相对冷干。2300a BP年左右湖泊深度变浅,剖面处受到河流的影响。2300~440a BP年间是艾比湖的高水位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水陆生植物繁茂。440a BP以来湖泊变浅。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艾比湖作为一内陆干旱区封闭型湖泊,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艾比湖的形成演变具有典型的干旱区代表性。  相似文献   
73.
新疆克里雅河洪泛事件与树轮记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克里雅河尾闾地带的达里雅博依绿洲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光、热条件非常充分,水分是影响胡杨生长的主要因子。由于上游截流用于农业生产及河流下渗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下游水量逐渐减少,只有特大洪汛期才有洪水泻入下游尾闾地带。因此,胡杨的生长与洪汛期洪水密切相关,洪水较大的年份输入的水量多,有利于胡杨的生长。本文对新疆克里雅河尾闾地带胡杨(Populuseuphratica)树轮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树轮宽度与克里雅河径流量的相关性较差,轮宽与器测径流量的相关系数仅为0.15,考虑到胡杨生长对径流量的滞后效应,滞后3年的轮宽与器测径流量的相关系数为0.30,但与洪水年份有较好的对应性。近百年来的9次洪水年份分别为1941年、1963年、1971年、1972年、1981年、1987年、1996年、2000年和2001年,均对应于胡杨树轮宽度较大的年份,但一些年份有一定的滞后期。  相似文献   
74.
当代新疆洪旱灾害扩大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1980′s以来新疆洪旱灾害损失存在扩大化的趋势,这与我国及世界其它地区洪旱灾害增多的趋势相一致。造成当代新疆洪旱灾害增多、灾损扩大的原因除了全球变暖影响外,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新疆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绿洲无度扩张致使临灾区域扩大是新疆近期洪旱灾害增多的主要原因。此外,对未来新疆的洪旱趋势进行初步展望,认为在全球和局域人类活动继续加剧的情况下,未来新疆气候会更加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加,洪旱极端事件会增多,若能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洪旱灾害损失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75.
干旱区绿洲的成因类型及演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绿洲是伴随干旱区荒漠环境的形成而形成的。天然绿洲形成与水、土条件关系密切,人工绿洲形成则与水土及矿产资源开发有关。荒漠区绿洲受水、土条件的限制,具有沿河流冲积平原呈带状,在河流出山口呈扇状或点状分布的特点。绿洲分布模式主要有沿河道线状分布、沿河谷阶地层状分布、沿山麓平原片状分布、沿断层或洼地泉水出露地点零星点状分布等4种。基于绿洲形成与水、土关系密切,而地貌及其过程对水、土条件有制约作用的事实,考虑绿洲成因类型及其演变过程,以绿洲“状态成因”为分类原则,选取(1)绿洲的地名;(2)绿洲形成的地貌形态成因类型;(3)天然植被类型与人工绿洲形成结果等为指标,进行绿洲成因类型的划分。各绿洲成因类型的特点不同。在人为与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绿洲类型常发生由天然绿洲→人工绿洲、绿洲→荒漠或荒漠→人工绿洲演变,其演变模式主要有6种。  相似文献   
76.
新疆自然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水、热地带性差异明显,公路建设遇到的问题较多。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基础上,利用GIS技术进行公路自然区划。通过区域自然环境和公路分布特点,与公路一、二级自然区划问题分析,提出异同性、地方性和实用性等区划原则,采用自上而下细分、自下而上合并和GIS制图的方法,进行公路三级区域划分,结果是将新疆公路自然区域划分为20区及7个副区。各区公路建设的自然条件不同。鉴于自然条件复杂性及公路建设问题多样性,建议利用三级区划结果进一步划分公路建设工程的自然条件类型,使区划成果应用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7.
昆仑山北坡近5000年以来黄土堆积的环境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昆仑山北坡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m的一处台地的风尘沉积剖面KMA,利用沉积物粒度、总有机质含量(TOM)、碳酸盐含量和部分孢粉记录重建了当地近5000年的环境变化历史。研究认为,研究剖面所在地区在4300cal.aB.P.前和3000~2600cal.aB.P.之间相对湿润,其余时段均表现为干旱状态;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风沙活动在3400cal.aB.P. , 3000~2600cal.aB.P. ,1800cal.aB.P. , 1200cal.aB.P. , 900~650cal.aB.P.表现活跃,沙漠向南扩张,表明在KMA剖面古环境记录中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缘和山地的降水存在着显著分异。红色噪声谱分析还显示,KMA剖面的环境记录存在多种与太阳辐射或者太阳活动相关的显著周期,可能表明研究区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与太阳辐射强迫有关。  相似文献   
78.
常规的反褶积方法通过线性褶积压缩子波提高地震记录的分辨率,其能力受到有效信号频带的限制.随机稀疏脉冲非线性反褶积方法将传统的以子波压缩为核心理念的反褶积方法转移到反射系数位置和大小的检测上来,它直接从地震记录中通过非线性反演方法得到反射系数的位置和大小,突破了地震资料有效频带的限制,能够较大幅度提高地震记录的分辨率.同时通过对反射系数统计特征的有效约束,减小了反褶积结果的多解性.模型实验表明,随机稀疏脉冲反褶积对噪声和子波的敏感性较小,能够较好的保护弱反射信号.在模型实验的基础上,利用随机稀疏脉冲反褶积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实验处理,有效的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79.
历史上漓江(桂江)水系名称的变化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漓江从战国时期就有记载一直至今。历史上漓江(桂江)曾分别被称丽水、(丽水)、离水、漓水。从这些称谓中可看出,2000多年以前古人就认为漓江是一条非常美丽神奇的水系,这与今天人们对它的评价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0.
天山北坡玛纳斯河355a来年径流量的重建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玛纳斯河树轮年表序列与该河肯斯瓦特水文站年径流总量相关显著,使用5个树轮年表序列较好地重建出天山北坡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355a来的年径流总量,解释方差达61%.355a重建流量变化表明:1)玛纳斯河年径流总量355a来大致经历了11个偏枯水期和10个偏丰水期,最长的偏丰水期为1670-1699年,持续了30a,最长的偏枯水期为1949-1994年,持续了46a;2)最显著的两个百年流量变枯趋势为1872-1995年和1671-1775年,径流量减少率分别为0.19×108m3·(10a)-1和0.26×108m3·(10a)-1;3)在1711-1712年、1872年重建流量发生过两次突变,前者年径流量由多到少突变,后者相反;4)重建流量最丰水的年代为17世纪80-90年代,比现今偏多17.9%~18.1%,最枯水的年代为19世纪60年代,比现今偏少16.7%;5)重建流量存在着58~59、9.6、27.2、16.9、4.8、4.3、2.9~3.0a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