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日照时数、气温、天空状况等方面分析了湛江太阳辐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特点,指出湛江具有光照时间长、气候环境温度高、天空状况良好等自然气候条件,太阳能资源丰富,热状况优越,太阳能利用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湛江市每年能接收的太阳能达5.737×1013kJ,太阳辐射总量达到4 600 M J/m2,日照时数平均值为1 935 h,建议应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利用优厚的太阳能资源。湛江市人口约700万,按70万户算,如果50%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每户使用4 m2集热器,每年至少可节约9.8×108kW h的电量,节约标准煤7×108kg。  相似文献   
62.
偏碱性矿井水演化过程中的水岩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中国淡水资源相对贫乏、煤矿开采不同程度地使水资源受到污染的现状,以阜新矿区为例,应用水文地质学和水文地球化学原理,研究煤矿开采条件下偏碱性矿井水演化过程中的水岩作用.结果表明:地层为碱性岩石和煤层含硫量偏低使矿井水酸碱度大于7,呈偏碱性.偏碱性条件使铁离子质量浓度降低,同时促进了氨氮硝化反应进行,使矿井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增加.偏碱性条件也可能是造成氟质量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煤岩层地球化学特征是本地区偏碱性矿井水形成的基础,水岩作用对矿井水各组分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3.
传统的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假定滑坡块条间相互作用力方向与上一块条底滑面的方向相同,但当滑面较陡与较缓或有地下水作用时,条间力方向不能保证一直与底移滑面方向相同,从而使计算有所偏差.为此提出了改进的传递系数法,推导出静水和动水作用情况下传递系数法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新传递系数法对假定边坡稳定性系数进行计算,并与其他稳定性系数计算法计算出的系数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改进的传递系数法具有一定的精度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64.
针对油气田地区的地下水污染日益突出问题,文章综合考虑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中扩散、吸附解吸、分配和生物降解等环境行为,建立了土壤-水环境体系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非平衡动力学模型,并编制了RBCA有限元程序,预测污染物在土壤-水环境中浓度分布变化趋势,探讨了模拟参数κd、κ变化对有机污染物迁移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吸附解吸速率参数的变化对污染物达到平衡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其结果可为定量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水环境中的归宿提供可靠的理论根据,同时为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5.
含瓦斯煤的内时本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冰  王泳嘉 《岩土力学》1995,16(3):22-28
根据瓦斯对煤的力学变形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采用内蕴时间塑性理论,建立了含瓦斯煤的内时本构关系,给出了本构关系中材料常数的确定方法,并地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66.
雷州半岛旅游气候资源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湛江市6个气象观测站50年(1951~2000年)天气气候资料对雷州半岛南、北部天气气候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人体舒适度公式和等级划分,结果认为:雷州半岛长夏无冬,四季适宜旅游,其中秋冬季节气候最舒适,春季旅游应注意防御阴雨和大雾,夏季多雷雨和热带气旋影响,旅游者应积极做好应对措施,还对雷州半岛的旅游气候资源和旅游特色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67.
刘晓丽  梁冰  薛强 《岩土力学》2004,25(2):207-210
运用多孔介质溶质运移理论及水力学原理,建立了土壤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释放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模型进行了解析求解,运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所建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土壤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释放的真实过程,准确地描述土壤固相释放时液相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规律,为准确预测和预报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扩散状况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防止二次污染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赵颖  梁冰  薛强  刘磊  王永波 《岩土力学》2007,28(12):2574-2578
在考虑对流弥散、平衡/非平衡双点吸附解吸、微生物降解等情况下,建立了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有限差分解。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并对一阶吸附解吸速率常数 和平衡吸附点位所占总点位的比例 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分析研究表明:参数 对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又与非平衡吸附点位所占总点位的比例(1- )有关;污染后期土壤吸附相的存在,也会起到增加土壤水溶质浓度的作用,且 越大,这种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69.
大海洋生态渔业理论与海洋渔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海洋生态系统现状,地球上有90%以上的生物量存在于海洋中,即使我们目前仅利用了其中的0.2%,它们已经为人类提供了超过20%的动物蛋白质来源。海洋渔业生产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类重要的食物保障。但由于过度开发、资源滥用、环境破坏等因素,世界主要渔场均处于崩溃边缘,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0.
裴桂红  刘建军  曾流芳  梁冰 《岩土力学》2005,26(Z2):207-210
油藏中大孔道的存在不仅导致套损和井壁失稳等,而且大大降低了油田注水和注化学剂的驱油效率。因此,研究大孔道形成及大孔道内流体-砂粒两相运移机理十分重要。根据多相流体力学的理论,考虑流体-砂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砂粒的沉降等,建立了大孔道内流体-砂粒两相运移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有限元方法探讨了数值求解的方法。从而为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形成预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