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627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1 毫秒
991.
气候变暖背景下,冰雪、冻土剧烈消融引起的寒区径流成分改变对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及水循环机制产生了深刻影响。对长江源区各水体水化学特征及其生态水文学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主要进展包括:长江源区的大气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的控制。冰雪融水的水化学特征受到消融强度、消融持续时间和新雪融水的影响,同时在冰雪融水、积雪以及冰川融水之间可能存在化学离子的交换。冻土层上水受到降水、冰雪融水、地下冰融水等的混合补给,造成水化学特征变化的随机波动。海拔在4 500 m的地区是冻土层上水水化学特征对研究区离子控制源较为敏感的区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降雨直接补给对河水中化学离子的稀释作用逐渐减弱,同时,海拔从4 500 m到5 000 m的降水对河水中离子浓度的稀释效果最大,而在海拔5 000 m以上河水主要受冰雪融水的补给,降水和消融期的变化对河水水化学的影响很小。研究结果为更系统地认知寒区下垫面变化所引起的水文效应提供科学依据,为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黏弹性阻尼器(ViscoelasticDamper,VED)自复位支撑,设计了普通预应力筋自复位支撑钢框架与SMA-VED自复位支撑钢框架。采用组合模型以及改进材料模型准确模拟了支撑的力学行为,详细讨论了考虑构件失效的模拟方法,通过试验确定了VED的失效应变范围,最后基于概率统计方法进行了易损性分析以及全周期风险分析。研究发现: SMA-VED自复位支撑可显著提升框架抗震性能;倒塌风险以及残余变形超越概率均显著低于普通预应力筋自复位支撑钢框架,下降比例最高超过50%。预应力筋断裂失效导致框架倒塌风险可提高5倍以上; SMA-VED自复位支撑失效会造成残余变形超越概率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总体来说,SMA-VED自复位支撑钢框架具备更好的地震鲁棒性。  相似文献   
993.
铜铁矿区周边地下水硫酸盐污染是生态环境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精确识别硫酸盐来源及迁移途径对于矿区周边地下水污染防控和供水安全至关重要.利用水化学与硫同位素耦合分析,结合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潜在污染源分布,探讨了区内地下水硫酸盐污染特征、来源及迁移途径.区域内地下水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及岩浆岩风化裂隙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型,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硅酸岩、碳酸盐岩和硫酸盐矿物的溶解以及硫化物氧化;地下水中SO42-含量范围为44.4~2 089.0 mg/L,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洪山溪尾矿库、矿渣堆存处及矿业生产区附近;地下水中δ34S-SO42-在2.6‰~31.5‰之间,反映其SO42-具有多源性.地下水中SO42-的主要来源包括含水层中石膏矿物的溶解和黄铁矿等含硫矿物氧化输入,高含量的SO4  相似文献   
994.
梁成 《地质与勘探》2023,59(3):608-616
山东省蒙阴县蒙山北部地区麦饭石矿产资源品质好,且矿石开发利用已具有较大规模。为查明该区麦饭石全岩地球化学及麦饭石溶出和吸附特征,本文对研究区麦饭石岩相学和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蒙阴县蒙山北部地区麦饭石属钙碱性岩浆岩,其对人体的有益和有害元素的含量与地壳元素丰度值相当或略低。麦饭石的溶出和吸附特征表明,麦饭石能溶出有用组分偏硅酸(H2SiO3),并且含量均达到了天然饮用矿泉水的标准要求(≥25.00 mg/L),有益有害元素也均满足限量指标要求,溶出效果较好。麦饭石对有害元素Pb、Cd、Hg、As、Cr均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其中对Cd、Hg、Pb等元素吸附效果最好。本次研究为制定山东省麦饭石矿产地质勘查地方标准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利用2015年黄石市5个监测站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的在线监测数据和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常规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了黄石市大气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水平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年黄石市5个监测站点大气PM10和PM2.5年均浓度范围分别为95.8—108.6μg·m^-3和64.3—68.9μg·m^-3,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季均质量浓度呈现显著的冬季高夏季低的变化规律,冬季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43.9±62.2)μg·m^-3和(95.5±44.5)μg·m^-3,夏季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5.2±24.0)μg·m^-3和(50.7±17.3)μg·m^-3。5个监测站中,下陆区、西塞山区和铁山区的PM10和PM2.5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各站点大气PM10和PM2.5质量浓度显著相关。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气象因素的分析显示,黄石市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气压呈正相关关系,与风速和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受风向影响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96.
浙江省萤石矿床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国成  张永山  程海艳 《矿床地质》2015,34(6):1209-1222
萤石矿是浙江省的优势矿种之一,储量在中国名列前茅。根据矿床成因可分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充填型、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和岩浆热液交代型3种类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主要分布于浙东南火山岩分布区,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和岩浆热液交代型萤石矿床主要分布于浙西北燕山期花岗岩周围,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文章根据浙江省萤石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作用、构造环境、成矿时代等特征,可将其归纳为2个成矿系列: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和与中生代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其中,与中生代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又可分为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亚系列及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交代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亚系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大萤石矿床成矿系列的找矿方向分别为浙东南晚白垩世火山断陷盆地边缘断裂、火山口环形和放射状断裂及浙西北高氟岩体。  相似文献   
997.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晚白垩世岩浆岩带的岩石成因和动力学对于揭示大陆碰撞之前的特提斯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南木林县南部的辉绿岩岩株及侵入其中的正长花岗岩脉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以及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并探讨了晚白垩世构造-岩浆作用过程。辉绿岩年龄为93.8Ma,正长花岗岩脉年龄为92.4Ma,为同期晚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辉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锆石εHf(t)为+8.5~+14.2,具有亏损的岛弧岩浆特征,可能是俯冲交代的地幔楔熔体与软流圈熔体相互作用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正长花岗岩具有富Si O2(74.76%~76.02%)、富K2O(4.75%~6.18%)、富碱(K2O+Na2O=7.57%~8.44%),以及过铝质特征(A/CNK=1.10~1.18),εHf(t)为+7.7~+13.0,岩石属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可能源于新生的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从南木林地区产出的基性岩和酸性脉岩构成的"双峰式"岩石组合、靠近弧后的伸展构造背景、软流圈和岩石圈的共同参与、上地幔和下地壳同时产生岩浆作用等过程,结合78~100Ma岩浆作用大规模东西向带状分布等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南木林南部岩浆岩可能是在新特提斯洋壳北向俯冲挤压的同时,在大约90~100Ma时期,深部发生了板片断离或者板片回转,浅部造成了弧后伸展的构造背景。位于板片窗上方,源于交代地幔楔和软流圈相互作用产生了镁铁质岩浆,上侵后诱发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基性岩石、花岗质岩石以及特殊类型的紫苏花岗岩、埃达克岩等多种岩石类型并存,表明晚白垩世时期,特提斯洋向着拉萨地块之下的总体俯冲背景下,可能存在洋脊俯冲、板片断离、板片回转等多种构造-岩浆体制。  相似文献   
998.
老挝及邻区构造单元划分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东南三江—印支地区是世界构造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而老挝位于中南半岛中北部,相比于周边邻区地质研究程度较低。文章结合近年来参加项目研究成果,综合前人研究资料,通过区域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区内各构造单元的延伸趋势及其相互关系,对老挝及邻区进行构造单元划分,并初步概括了老挝及邻区的大地构造演化史。基于区域构造-岩石组合的分布发育及时空属性特征,文章将该区划分为7个三级构造单元:景洪—素可泰火山弧、难河—程逸缝合带、思茅—彭世洛地块、奠边府—黎府缝合带、万象—昆嵩地块、色潘—三岐缝合带、长山地块。研究区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具有多重大地构造属性,总体上经历了3个重要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特提斯演化和中新生代陆内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时期,主体表现为昆嵩、长山古地块的形成,一直到早古生代都具有亲扬子—华南地块的大地构造属性。自中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为古特提斯演化时期,表现为以奠边府—黎府洋、色潘—三岐洋、难河—程逸弧后洋及邻区马江洋为主导的洋陆构造演化格局。晚中生代—新生代则为板内伸展、走滑、地壳物质均衡调整及伴生的盆地形成、碱性岩浆活动等作用期,也是区内现今地质构造格局的定形期。  相似文献   
999.
位于印支陆块东北部长山成矿带内的越南石溪铁矿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矽卡岩型富磁铁矿。本文对矿区与铁矿成矿有关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体富硅(SiO2为69.82%~71.8%)、贫钙镁(TFeO/MgO比值为4.07~4.76)、弱过铝质(A/CNK为1.01~1.05),明显富集Rb、Th、Pb、Zr,亏损Ba、Sr-P和Eu-Ti,属于铝质A型花岗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矿区Phia Bioc杂岩体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位于257.8±2.2 Ma,属于晚二叠世。锆石的εHf(t)值为-2.6~-6.4,对应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296~1505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Hf同位素组成表明,石溪铁矿区Phia Bioc杂岩体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古老下地壳岩浆岩的部分熔融,应该形成于特提斯马江洋向长山带下俯冲时期的弧后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孔隙特征进行描述,统计不同孔隙孔径分布范围,同时结合其样品粘土矿物成分、含量测试实验,分析不同孔隙成因。针对18口取芯井,共399.04m岩心进行样品采集,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典型陆相页岩储层105块岩石薄片样品及83块铸体薄片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的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页岩油气地层,有机质演化程度中等,RO在0.6%~1.3%之间,其孔隙类型主要分为基质孔隙和有机质孔隙两大类,其一为基质孔隙,包括有原生晶(粒)内、间孔及晶间隙和次生的晶间溶孔,主要是与蒙脱石转化为I/O混层或伊利石时脱水形成的微孔隙,同时见有少量经过溶蚀孔形成的晶间溶孔;其二为有机质孔隙,主要是在有机质不同演化阶段排烃形成的出油孔和出气孔,及演化到大规模成气阶段的"气孔群"。孔隙尺度统计结果表明,该套陆相页岩油气地层的微孔隙大小主要分布在0.02μm~100μm之间。基质孔隙尺度分布较宽,平均尺度相对较大,微米级孔隙占约23%左右,纳米级孔隙占约77%;有机孔隙尺度相对较小,主要分布在20nm~750nm之间,以纳米级孔隙为主。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页岩气地层微孔隙体系的形成与(泥)页岩的成岩演化及有机质的热演化成熟度有关,不同演化阶段形成不同微孔隙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