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 毫秒
61.
选取河南范县及邻区2008年1月~2015年9月M_L≥2.0地震78个,用双差定位法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重定位的震中主要沿聊城-兰考断裂带呈NE向分布,较此前更集中。重定位后的震源深度82%位于7~8km,也比此前更集中。在此基础上,用CAP方法研究了该地区2008年以来M_L≥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节面Ⅰ的14个地震中有11个地震震中分布呈NE向,这与用双差法重新定位后的震中分布方向一致。此外,这14个地震中有9个地震的P轴方位在50°~100°,均值为75°,这与华北地区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域的地震活动与聊城-兰考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62.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锰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的含量及其成因,笔者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3组地表水样。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锰含量在未检出至8.32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34mg/L,超标率达49.4%。在该区9个地级市范围都存在地下水锰超标现象。区内地下水的锰含量与总溶解固体(TDS)、化学需氧量(COD)以及HCO3ˉ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E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含量的分布与该地区的工业化程度以及所处的补、径、排条件密切相关。影响该地区地下水锰含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条件、地下水的总溶解固体、上覆盖层性质、地下水径流条件以及含水层介质等。  相似文献   
63.
梁国昭 《热带地理》2013,(3):341-348,355
位于广州海珠区西北部的漱珠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被覆盖改造成为地下排污渠,从此它作为一条河涌连同名字在广州地图上消失了。百年前,这条涌曾经十分繁华,时人称其不让秦淮。这一带是清代广州"河南"地区商业开发最早的区域,又是清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曾经蜚声海外。当年许多中外画家、摄影师、诗人和志书编撰者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关漱珠涌的文字与形象资料,使我们今天仍能窥得漱珠涌昔日的辉煌。为了让人们留住广州城市发展的这一份历史记忆,文中提出建设一个集休闲、娱乐、美食、购物、旅游于一体的漱珠涌历史文化旅游区,重现漱珠涌的历史文化风貌。这将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如何治理漱珠涌污染,发挥漱珠涌在水利、生态、美学、休闲游憩等方面的综合功能,是一个困难而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4.
本文结合苏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综合考虑沉积时代、成因类型、沉积环境及土性特征等要素,对东部堆积平原区进行了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并对城市地质体的关键持力层组和软弱敏感层进行了判识。采用自由活塞薄壁取样器和冷冻掰断-黏贴法,制作了用于微观结构分析的土样。基于扫描电镜图像的处理分析,对苏州软弱敏感层的软土微观尺度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原状土天然状态下的微观结构类型,颗粒排列的定向特征,颗粒偏心度,定向概率熵等量化指标。研究表明:苏州软弱敏感层的颗粒长轴与水平x轴的夹角分布区间较为集中,土体的各向异性程度相对较低; 滨浅海相沉积环境以及晚第四纪以来海侵、海退的水动力作用导致⑦层软土的定向概率熵和颗粒偏心度在(0.6,1.0)区间内的分布概率值较高。上述工作为深入理解其基本工程性质,建立土体沉积环境、微观结构与宏观工程特性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5.
龙岗火山区尾波Q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龙岗火山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内的41次Mt.≥1.6地震的波形资料,计算了龙岗火山区的尾波Q值,得出尾波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42.65±7.53)f(0.845 9+0.164 2),具有以低Q值高η值为特征的火山构造活跃地区的尾波...  相似文献   
66.
侧限压缩下砂土的细观力学特性及其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室内固结试验,自行设计加工了土体受到轴向压力和侧限条件时,对土的细观结构进行观测的细观结构观测固结仪.通过对中砂半模固结仪试验的宏观变形场分析选择了细观特征观测点,发现中砂的位移场类似于抛物线形,位移量最大区总是发生在上透水石的底面中心处;利用MiFas图像软件对中砂压缩过程中的显微图像进行处理,分析了中砂试样...  相似文献   
67.
南京河西地区软弱土层性质复杂.为对工程建设提出针对性的设计和治理措施,有必要对该地区软弱土层成因及工程特性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河西地区地层结构及沉积演化特点,对软弱土层的物质成分、微结构特征以及土的渗透、压缩、强度、灵敏度和蠕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西地区软弱土层属于河漫滩沉积,其沉积过程与河道变迁密...  相似文献   
68.
张志  胡祥昭  郭旻 《地质找矿论丛》2011,26(1):34-38,45
南江褐铁矿产于下石炭统南好组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规模较大、品位很高、质量较好.矿区内发育3组断裂,NNE向断裂控制了矿体的产出,并为矿液运移提供通道;兰洋岩体提供了成矿热液和物质来源.从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为先成的热液型铁矿受古地理条件和气候影响,风化淋滤成褐铁矿,在地表出露为铁帽.预测其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69.
为防御和减轻雷电对工业用PLC系统造成的损害,需要对该系统进行防雷保护.首先介绍了PLC系统的基本概念,然后从直击雷、屏蔽、接地、等电位连接、安装浪涌保护器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对PLC系统进行防雷保护.  相似文献   
70.
受季风槽影响,2018年8月30—31日华南地区出现一次极端暴雨过程,单日站点累计降水量达1?056.7 mm,刷新了广东有历史纪录以来新的极值。对于此次极端降水事件,常用的业务模式包括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模式(ECMWF)、日本气象厅谱模式(JMA)和中国气象局广东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CMA-GD),都低估了降水强度。利用深圳市气象局业务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系统分析了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系统对本次特大暴雨过程具有比较好的预报能力,概率匹配平均最大雨量达348.7 mm·(24 h)-1,集合平均的强降水中心和观测基本一致,观测极值附近区域发生大暴雨(≥150 mm)概率最大值达到80%。选取了较“好”和较“差”集合成员预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较“好”成员预报的强降水中心位置和观测基本一致,而较“差”成员预报的降水中心位置则偏向福建地区。较 “好”成员预报出莲花山南侧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较长时间的维持和缓慢移动,导致强降水雨团在莲花山脉附近不断地触发和维持,同时地形的阻挡作用使得对流系统在地形附近区域持续维持,造成了罕见的特大暴雨;而较“差”成员辐合区位于莲花山以北,对流形成后向东、向北移动,最终导致强降水预报位置偏向福建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