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279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244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646篇
海洋学   148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基于小波分析与Mann-Kendall法的岩溶大泉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地下水动态是认识地下水资源的有效手段。根据1956-2013年济南岩溶泉域大气降水及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突变检验法研究了58个水文年泉水位对大气降水的响应,可以看出:(1)大气降水和泉水位呈现出多尺度的变化特征,长时间尺度上两者的变化周期基本相同,变化周期为16年和12年,说明大气降水对泉水位有直接影响;(2)在1956—2013年,济南泉域地下水水位具有0.65 m·(10a)-1的年际显著下降趋势,但降水具有12.65 mm·(10a)-1的不显著上升趋势,说明在人为因素影响下泉水动态的影响因素的权重发生了变化;(3)大气降水在1999年发生突变,1999年之后年降水为增加趋势;而地下水水位突变年份为1967年,1967年以后水位持续降低,2004年以后水位快速上升,泉水位未来趋势应与降水保持一致,呈上升趋势,说明大气降水并非泉水动态的唯一影响因素;(4)通过建立不同时段的多元回归模型,表明近58年来地下水水位的主要影响因素由大气降水到人工开采之间的转换,同时验证了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法研究地下水动态的适宜性和可靠性,也为济南市的保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
临潭-岷县-宕昌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腹地具有构造边界性质的区域断裂带之一,它由多条近于平行的逆冲-走滑断层组成。通过对其主要断层之一的小寨-浦麻断层(F3)典型断层带内断层岩类型和分带特征、构造要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构造截切关系等观测分析,表明其主要为新生代形成的一条脆性断层,至少经历了3期具有不同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构造活动历史。第一期表现为向北北东陡倾(倾角为70°~80°)的自北向南高角度逆冲作用;第二期表现为向北北东中等倾斜(倾角为30°~50°)的自北向南逆冲作用;而第三期则表现为向南西陡倾(倾角为60°~70°)的左旋走滑作用。根据断层卷入的最新地层时代、三期变形构造要素产状及截切关系和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以来区域断裂活动、沉积盆地演化和地壳隆升过程分析,认为第一期挤压逆冲作用起始于始新世中期(45~50 Ma左右)持续到渐新世初期;第二期挤压逆冲作用发生在中新世末或上新世初,持续到早第四纪;而第3期左旋走滑作用只是晚第四纪以来的构造作用。临潭-岷县-宕昌断裂带的小寨-浦麻断层的三期构造活动可能记录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过程不同阶段在西秦岭的构造动力学响应。第一期挤压逆冲作用可能与印度-欧亚汇聚碰撞高峰期(55~45 Ma)地壳的挤压缩短作用的远程效应有关;而第二期的逆冲作用与青藏高原地壳增厚和高原隆升向东北缘的扩展作用相联系;第三期左旋走滑作用则是晚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明显滞后于5Ma青藏高原腹地的东西伸展和挤出走滑作用,这有可能暗示着青藏高原东北缘断裂构造活动及地壳隆升过程与青藏高原腹地并不同步。这为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作用是逐渐向北扩展生长过程提供了构造地质学约束。  相似文献   
53.
复兴屯银铅锌多金属矿是近两年在大兴安岭成矿带中生代陆相火山盆地里首次发现的特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在矿床普查与勘查期间开展了地面高精度磁测、时间域激发极化法面积性测量、AMT电磁测深等物探方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①通过地面磁异常数据RGIS软件处理解释判定了普查区构造构局;②综合利用地磁异常和视电阻率异常特征,结合地表出露岩性判定了破火山口断陷盆地位置;③利用激电测深判定了断陷盆地形成过程与构造特征及断裂构造的多期次与硫化物沉淀的多期次性;④依据视极化率异常特征,结合地质构造环境判定了场源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⑤利用AMT电磁测深资料圈定了筒状次火山岩侵入体。本文在上述研究结果和钻探基础上,还研究了该矿床形成机理,给出了一套寻找该类矿床的物探方法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54.
岩土参数的正态分布是岩土工程可靠分析的基本假定之一。目前,岩土工程参数的正态性检验以KS (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为主,然而诸多研究表明,对于小样本数据,KS检验的正态性检验结果并不可靠。本文以废黄河泛滥沉积相粉土中的孔压静力触探(CPTU)锥尖阻力qt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ANOVA (方差分析)检验,从CPTU测试资料中进行总体的样本筛选,然后应用SW (Shapiro-Wilk)检验、KS检验、LF (Lilliefors)检验和AD (Anderson-Darling)检验等4种正态性检验方法,在不同样本容量条件下,对测试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评价。当测试数据的样本容量充足时,分析结果表明:SW检验结果最为严格,KS检验结果最不保守,而LF检验和AD检验的严格性介于两者之间;对于常规岩土工程设计,采用KS检验结果即可满足稳定性分析要求,对于复杂岩土工程设计,采用SW检验对设计参数进行正态性检验,可降低设计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5.
几种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胂类显色剂与钍的显色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金如  梁雨果 《岩矿测试》1990,9(2):134-138
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6种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胂类显色剂与Th的显色反应,并对各自与Th形成络合物的条件和主要干扰离子的允许量、灵敏度等方面做了比较,以求推荐出优于偶氮胂Ⅲ,并适于不同成分样品特点的有效显色剂,供有关分析部门测定Th时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56.
57.
粤西地区的地震尾波Q值和尾波衰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劳  林美 《华南地震》1989,9(2):1-13
根据Aki的尾波理论,利用短周期仪器记录的地震资料,用两种方法估测了粤西地区的尾波Q值,得到了如下结果;Q_0值为260—370,频率相关系数η值为0.0—0.2。阳江地区的Q_0值较低,其它地区大致相同.Q_0值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有较好的相关性. 研究了粤西地区的尾波衰减特征,得到尾波衰减率K为1.88—3.18,K值与Q值的分布彼此有较好的对应性。以上结果可为地震烈度衰减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闽西南地区中石炭世早期曾发生过一次构造运动,笔者命名为“闽西南运动”,本文就闽西南运动的表现型式及控矿等特征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9.
本文根据1979—1983年6—8月常规观测资料及卫星云图的分析和统计,提出对流层中上层冷空气由中纬度进入热带地区时有利于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季风槽以及南北半球气流交换可能是一个或几个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