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62.
帕米尔构造结塔什库尔干碱性杂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高精度锆石SHRIMP U-Pb法测定了帕米尔构造结中东部塔什库尔干碱性杂岩的年龄,岩体不同岩石类型的年龄均为11Ma,与野外证据吻合。通过与该杂岩体钾长~(40)Ar/~(39)Ar等时线年龄(23Ma、13Ma)对比研究,~(40)Ar/~(39)Ar定年结果明显偏老,认为是由于钾长石中含有过剩氩所致,并分析了过剩氩存在的可能原因。因此塔什库尔干碱性杂岩的活动时代可以确定为11Ma,而且钾长石不宜作为该杂岩体测年的理想对象。结合岩体的成因及构造意义,认为在11Ma前,帕米尔构造结地区已具有加厚下地壳的特征。  相似文献   
63.
卢仁  梁涛 《地质论评》2020,66(6):1676-1694
天目山正长花岗岩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北秦岭构造带及桐柏—大别造山带构造拼合地区,其岩石成因模型可为秦岭—大别造山带燕山期深部构造演化提供新的限定。它的n(206Pb)/n(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9. 2±1. 7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天目山花岗岩锆石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Ce和Sm正异常及明显Pr、Nd和Eu负异常(δEu值介于0. 01 ~ 0. 19),锆石的形成温度介于603 ~ 788 ℃之间,天目山锆石/熔体体系中稀土元素分配系数波动特征表明其形成中存在深部岩浆/流体混合作用。天目山花岗岩样品具有富硅、碱和贫钙、镁的特征,在SiO2 —K2O图解中落入高钾钙碱性系列。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它们显示了明显的Rb、Th及Zr、Hf的异常峰和Sr、P、Ti的异常谷。它们的稀土总量介于106??10-6~ 139??10-6之间,(La/Yb)N值范围是5. 94 ~ 9. 22,其稀土配分模式具轻稀土富集、中稀土亏损和重稀土略微富集的“V”型(海鸥型)特征,Eu负异常明显(δEu值介于0. 06 ~ 0. 16)。它们的10000Ga/Al值介于3. 38 ~ 4. 15,Nb和Ta的含量分别为63. 5??10-6~ 131??10-6和3. 20??10-6~ 7. 55??10-6(Nb/Ta值介于17. 3 ~ 22. 9),天目山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中富Nb的A1亚类。天目山花岗岩部分熔融源区位于角闪岩相,源区残余相主要为角闪石和斜长石且无石榴子石残余。天目山花岗岩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它是早白垩世~130 Ma桐柏山三合店—鸡公山区域岩石圈拆沉作用的岩浆响应,幔源富Nb岩浆/流体因此得以快速释放,上侵途中混合活化壳源岩浆/流体库之后就位固结成岩。  相似文献   
64.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卷入了西南天山新生代板内造山活动,以发育一系列北东向展布的断层和断层相关褶皱为特征,但该区新生代构造变形的原因尚存在争议。文中以皮羌盆地为例报道了新生代火成岩的地质特征和测年结果,认为构造变形是对幔源岩浆活动的浅部响应,与印度 亚洲大陆碰撞没有必然的联系。皮羌盆地出露有大量的新生代基性岩墙和4个古火山颈,岩墙群整体走向NNW和NNE,产状近于直立,侵入于新生界湖相沉积地层中。火山颈相玄武岩锆石SHRIMP U Pb定年结果为46 Ma,全岩K Ar等时线封闭年龄为(455±613) Ma,表明岩浆活动发生在始新世中期。岩浆活动时间比逆冲推覆构造启动时间(约24 Ma)早约22 Ma。按热传导模式估算,在此期间来自深部热源的热传递距离约为25 km。假定深部热源为底侵或内侵幔源岩浆,新生代岩浆活动可能是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大规模构造变形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65.
不同尺度流域地表径流氮、磷浓度比较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选择太湖上游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400 km2不同尺度小流域产出径流TN、TP浓度实测数据,结合前期开展的地表坡面流人工暴雨实验监测结果,开展不同尺度流域水质监测对水体面源污染产出浓度估算影响的比较研究,探讨流域尺度之间入渗、汇流以及伴随的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盐调节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域监测尺度对土地利用面源污染产出浓度估算有较大影响.地表坡面流由于未经过流域汇流过程伴随的下渗滤过与吸附等过程,产出径流TN、TP浓度一般高于小流域.小流域林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入渗机制、接近自然的生态沟谷汇流网络,对面源污染TN、TP有较强的削减作用.农业生态系统较弱的入渗机制、人工沟渠汇流网络对面源污染TN、TP的削减作用较弱.现代农业造成流域面源污染增加不仅仅是因为人类农业活动对流域局部土体及养分的改变,农业生态系统改变流域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水文过程及营养盐调节机制也是面源污染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恢复小尺度的生态沟谷网络系统对削减流域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卵砾石地层被掘削时,其主要破坏模式并非一般的宏观整体剪切破坏,而是刀具切入卵砾石间的缝隙,将卵砾石颗粒剥离出原始地层,该过程较为契合颗粒离散元的物理力学假设。为确定掘削工况下的颗粒材料最优细观参数,对不同的颗粒接触法向刚度、接触刚度比、粒间摩擦系数、颗粒形状、颗粒尺寸等的颗粒材料开展了截割三维仿真试验,并分析研究了不同细观参数对掘削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颗粒接触法向刚度、接触刚度比的多种细观参数组合可以对应同一个宏观弹性模量值,接触刚度比大的细观参数组合的抗掘削能力更大。颗粒形状、粒间摩擦系数的多种细观参数组合可以对应同一个内摩擦角值,形状复杂的颗粒材料具有更大的抗掘削能力。在宏观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平均粒径更大的颗粒材料抗掘削能力更大。因此,利用颗粒离散元模拟掘削卵砾石地层问题时,除需保证虚拟颗粒材料的宏观整体剪切破坏响应与真实材料基本一致外,还需根据材料的抗掘削能力进一步标定细观参数,以获得更贴近实际情况的模拟效果。文章提出的方法可以为其他颗粒离散元掘削工况数值模拟中的参数标定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67.
京津地区近几年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实施的建筑基础绿化做多方位的比较分析。主要针对平屋顶、坡屋顶以及垂直墙体的不同建筑基础模式加以分述。  相似文献   
68.
69.
构造活动是源-汇系统中形成古地貌和砂分散体系的重要影响因素。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在早白垩世是一个典型的断陷湖盆,经历了多期幕式断陷活动,但同沉积构造活动及其配置所产生的古地貌对层序结构特征、沉积体系及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仍不明确。文中以地震、测井、岩心资料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古地貌控砂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结合断层活动性分析,阐明了不同类型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和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和规律。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的综合研究表明: 受控盆主断裂的幕式断陷活动及同沉积断裂的差异断陷活动影响,塔南凹陷发育横向凸起和走向斜坡2种类型的构造调节带,这些构造调节带是水系入盆的通道,控制着盆地的主体物源方向、沉积体系类型与分布特征;根据断层的几何形态及发育部位,共识别出4种类型构造坡折带,分别是陡坡断崖型坡折带、陡坡断阶型坡折带、缓坡反向断阶型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它们各自控制了不同类型沉积体系的形成与分布;沉积物入盆后,沉积物分散体系和砂体的分布特征受同沉积断裂的组合样式控制,研究区共发育梳状断裂系、叉状断裂系和平行断裂系3种同沉积断裂平面组合;与构造调节带相对应的断裂坡折带低部位是大型储层砂体,特别是低位扇三角洲或盆底扇砂体发育的有利部位,是寻找砂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带。研究成果对于深化断陷湖盆源-汇系统理论、指导断陷湖盆砂体分布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70.
梁涛  卢仁 《地质论评》2023,69(5):1741-1762
崤山北部早白垩世侵入岩的简单年龄结果中包含了复杂地质信息,6个岩株的侵位年龄集中于~130 Ma和~145 Ma两期,复杂的单颗粒锆石年龄谱为反演区域构造背景提供了新途径。白石崖岩株锆石的U-Pb年龄和微量元素特征不仅对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深部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为建立崤山北部燕山期侵入岩的精细的年代学框架和整合的成因模型提供新限定。白石崖岩株定年样品BSY03为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3次LA-ICP-MS锆石U-Pb测试中分析了77个测点,其中73个有效测点的年龄值分成~132 Ma(15个)、~145 Ma(49个)和~158 Ma(9个)3个年龄组,形成了锆石年龄谱,最晚一组加权平均年龄132.1±1.0 Ma为白石崖岩株的形成时代。3组年龄锆石均显示了轻稀土亏损和重稀土富集的特征,整体为Ce正异常及Pr、Nd负异常,~145 Ma和~158 Ma两组锆石的稀土总量分别为694×10-6~2213×10-6(平均值1309×10-6)和950×10-6~1849×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