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质学   3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21.
梁金龙  孙晓明  徐莉  翟伟  汤倩  梁业恒 《地质学报》2006,80(12):1904-1910
单斜辉石中发育石英出溶体是UHP变质作用的典型矿物学标志之一,在世界上著名UHP变质地体中屡有发现。本文利用激光Raman光谱和电子探针分析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CCSD-PP1)榴辉岩岩心的绿辉石中发现了大量石英(棒)出溶现象。通过与CCSD主孔榴辉岩各种赋存形式的绿辉石成分对比,发现含石英出溶体的绿辉石具有超硅特征,这是出溶现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结合高压实验岩石学资料,提出在UHP变质的峰值期部分Si进入六次配位的Si-O八面体位置,压力降低这部分Si析出,形成石英出溶体的出溶机制。结合新的矿物学研究进展,认为绿辉石中出溶石英所标志的压力应远大于前人提出的2.5GPa,意味着苏鲁超高压变质带陆壳物质的俯冲深度要大于目前一般认为的80~120km范围。  相似文献   
22.
珍珠颜色的优化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珍珠的颜色可大致分为白色、黄色、红色、深色和杂色五大色系。然而刚从母贝中取出的珍珠不论是天然还是养殖珍珠,颜色都难尽人意,颜色纯净度、饱和度、均匀度都达到好的珍珠少之又少。传统上人们十分偏爱白色珍珠,近年来黑珍珠又被受青睐,因此绝大多数的珍珠必须经过优化处理(主要是颜色的优化处理),才能提高其价值。1 珍珠的颜色珍珠的颜色分为体色和伴色。体色是指珍珠本体所具有的颜色,亦称背景色,是由有机质中特有的一种元素———卟啉所决定的。卟啉是卟吩(C20H14N4)的衍生物,是由四个吡咯环通过四个C原子连接…  相似文献   
23.
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及其在矿物学、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矿物谱学是目前矿物学,甚至岩石学、地球化学中方兴未艾的一个研究领域。但现在常用于矿物学研究的谱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穆斯堡尔谱只能研究穆斯堡尔核,通常为57Fe、119Sn。可见吸收光谱限于研究能产生颜色的过渡金属离子或色心,电子顺磁共振谱要求被...  相似文献   
24.
汤倩  孙晓明  徐莉  翟伟  梁金龙  梁业恒  沈昆 《岩石学报》2006,22(7):1927-1932
CCSD主孔榴辉岩等UHP岩石石英脉中存在团块状到不规则脉体状的磷灰石集合体,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中存在四种出溶物:磁铁矿和赤铁矿的连生体、赤铁矿、独居石和锶重晶石;出溶物的长轴和生长方向均基本平行于磷灰石之C轴,显示它们可能是基本同时出溶的。其中独居石出溶体多为菱形到板状自形晶体,宽约6—10μm,长约50~75μm。运用CHIME化学定年方法对CCSD磷灰石团块中的独居石出溶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其Th-Pb等时线年龄为202±28.3Ma,表明磷灰石团块形成于榴辉岩在折返过程中的重结晶和退变质,时代为晚三叠世。该年龄可能也代表了CCSD中UHP岩石中包裹磷灰石团块的石英脉的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25.
CCSD HP-UHP变质岩中石英脉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了CCSD HP-UHP变质岩中石英脉及东海水晶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结果显示其中微量元素总体含量很低,Bb/Sr、Nb/Ta和Zr/Hf变化很大,说明Rb和Sr、Nb和Ta、Zr和Hf之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异,但变质岩未曾发生过广泛强烈的水岩反应.部分样品中Rb和Cs含量特别低,显示CCSD中部分石英脉可能曾经历过超高压变质过程.CCSD石英脉和东海水晶均具有LREE富集而HREE明显亏损的特征,显示其来源主要为壳源.CCSD石英脉中正负Ce异常同时出现,显示板块俯冲前,超高压变质岩的原岩曾在地表较氧化的环境下经历过强烈的风化作用.对比研究显示,CCSD不同围岩中石英脉、地表石英脉和东海水晶的微量元素N-MORB标准化模式和B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与其各自围岩具有一定的对应相似关系,表明大多数石英脉(水晶)来自于围岩,同时显示板块俯冲和折返所释放的流体活动范围较小,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迁移.  相似文献   
26.
焦家金矿是胶东蚀变岩型金矿的典型代表,金储量超过200t。矿体受焦家主干断裂控制,呈脉状产出,发育钾化、绢英岩化、硅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热液成矿期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i)、金-石英-黄铁矿阶段(ii)、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iii)和石英-碳酸盐阶段(iv)。本文选取焦家金矿床深部I号主矿体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不同标高(-600~-1100m)的钻孔岩心样品,分析了黄铁矿的微量元素和S-He-Ar同位素组成,以此讨论成矿流体的组成、性质及来源。研究发现:焦家深部I号矿体黄铁矿呈浅黄色,强金属光泽,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度50~1000μm,呈浸染状-细脉状分布于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中,为第ii成矿阶段的产物。黄铁矿的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为3.27×10-6~38.5×10-6,富集轻稀土元素,δCe值为0.81~1.05,δEu值为0.67~1.43,Th/La、Nb/La比值均小于1,指示成矿流体为富Cl的还原性流体。Co/Ni比值介于0.54~1.57之间,平均值为0.99,与变质流体相近;Y/Ho比值在21.9~35.5之间,与地幔值(25~30)和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值(20~35)接近,指示成矿流体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Y/Ho值、Zr/Hf值和Nb/Ta值变化范围较大,表明成矿热液体系发生了交代作用或有外来热液加入。与大陆地壳相比,黄铁矿富集Cu、Pb、Zn、Cd、Co、Ni等亲硫、铁族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焦家深部金矿床黄铁矿的δ34S值介于7.5‰~9.8‰之间,平均值为8.7‰,低于浅部矿床δ34S值,呈现出由浅到深δ34S值逐渐降低的特点。胶东金矿硫同位素组成整体一致,绝大多数矿床δ34S值均为正值,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6‰~12‰,其来源与古老的变质基底岩系、中生代花岗岩以及幔源流体具有继承演化关系。δ34S值整体呈现出:石英脉型 < 硫化物石英脉型 < 蚀变岩型的变化规律,说明矿化类型的差异是造成硫同位素组成差别的最主要因素。黄铁矿的3He/4He值为1.6±0.1Ra~1.8±0.1Ra,40Ar/36Ar值为750~3106,均显示混合来源特征。幔源He所占比例为20%~22%,表明幔源流体可能参与了成矿过程。焦家金矿成矿与燕山晚期中国东部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
江苏观山铜铅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观山铜铅金矿矿石中含有4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Ⅰ)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Ⅲ)富气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Ⅳ)纯气相包裹体。它们的气相分数变化较大,显示成矿过程中可能发生过沸腾作用。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的冰点温度为-0.3℃~-4.7℃,流体盐度w(NaCleq)变化范围为0.48%~7.39%,均一温度为133~304℃,对应流体密度为0.70~0.98g/cm3。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δD水=-81.0‰~-90.0‰,δ18O水=0.1‰~2.3‰,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但在矿体深部可能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热液方解石碳同位素δ13C方解石=-1.2‰~2.9‰,显示其中的C主要来源于流体对流循环过程中对基底岩石中碳酸盐地层的溶解。综合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流体的证据与围岩蚀变类型,初步推断观山铜铅金矿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属矿床,沸腾作用可能是引起矿质发生沉淀富集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8.
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是中国"滇黔桂"金三角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床之一。黄铁矿和毒砂是水银洞金矿的主要载金矿物。背散射电子图像和NanoSIMS高分辨率元素面扫描分析显示载金黄铁矿普遍发育环带结构,不同环带的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有显著差别。如增生环带富集Au、Cu、As元素,而核部则相对贫这些元素,富Se。同时,即使在富Au环带中,Au和微量元素也并非均匀分布,环带之中又发育次一级环带。这表明热液来源呈现阶段性和"脉冲式"特征。在元素面扫描分析(Mapping)基础上,本次研究对载金黄铁矿中不同成分特征的核部和环带分别进行了原位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核部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1.3‰~6.5‰,而富金环带的δ34S值为-3.5‰~7.4‰。与国内外同类矿床的硫同位素特征比较之后发现,这些硫同位素显示岩浆硫特征,暗示载金黄铁矿的硫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计算表明,有部分沉积硫混入了成矿流体。最终,我们为水银洞金矿建立了岩浆-热液模式:从深源岩浆分异出的超临界气-液流体携带Au、As等元素沿区域深断裂上升,在区域不整合面和灰家堡背斜轴部破碎带等构造薄弱部位,通过充填、交代围岩的方式沉淀成矿。大气降水的淋滤和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金矿化。  相似文献   
29.
30.
徐莉  孙晓明  汤倩  翟伟  梁业恒  梁金龙 《矿物学报》2007,27(Z1):201-203
位于江苏东海县毛北村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图1-1)主孔深达5000余米,钻孔中主要岩石单元包括各类榴辉岩、斜长角闪岩、副片麻岩、正片麻岩以及少量的超基性岩、片岩和石英岩等.同时,在CCSDHP-UHP岩石中还普遍出现呈透镜状、团块状、囊状和条带状产出的石英脉(图1-2,1-3).而且,东海境内还出现大量出露地表的石英脉和水晶矿(图1-4,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