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全球成矿域和成矿区带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作者在编制1:2 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的基础上,根据全球地质构造背景与成矿特征,划分出劳亚、冈瓦纳、特提斯、环太平洋4大成矿域和北美、格陵兰、欧洲、乌拉尔-蒙古、西伯利亚、中朝、南美、非洲-阿拉伯、印度、澳大利亚、加勒比、地中海、西亚、喜马拉雅、中南半岛、北科迪勒拉、安第斯、楚科奇-鄂霍茨克、东亚、伊里安-新丙兰、南极等21个巨型成矿区带,简要论述了各成矿域和成矿区带的成矿特征,首次构建了全球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32.
33.
国外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成矿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铜的消费量及用途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高低.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外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和特征以及典型的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并将铜矿床按照岩浆熔离型、斑岩型、矽卡岩型、层状(控)型和海相火山气液型5种类型进行介绍.世界上著名的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主要为智利的楚基卡马塔特大型铜矿床、埃斯康迪达超大型铜矿床,印度尼西亚的格拉斯贝格超大型铜金矿床,中非巨型铜矿带上的赞比亚铜矿带、刚果(金)沙巴铜矿带和赞比亚西北省铜铀矿区,阿富汗的艾纳克超大型铜矿床,波兰的卢宾超大型铜矿床.根据上述主要铜矿床的特征总结出国外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具有统一性、专属性、偏在性和异常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4.
矿产勘查的双控论与合理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荣富  梅燕雄 《矿床地质》2001,20(4):307-312
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研究保证程度与技术-经济条件研究保证程度双控制的和对其保证程度相对优选的合理区域,是深化认识矿产勘查-开发客观规律和合理进行评价的新发展,也是把以往仅按在一定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矿床特征及其勘查类型的传统方法。变革为按“景、场、相、床”4个等级体制成矿序次及其随成矿史演化进程的耦合程度,以及有机地结合经济-技术条件进行勘查评价的新方法。重点阐述了等级体制成矿概念的形成、意义和研究内容,提出了地质、技术经济和合理投资的矿产勘查评价三原则,建立了以保证等级体制成矿研究程度和技术-经济条件研究程度双因素控制,以及研究程度相对合理优选区域的矿产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35.
铜陵矿集区矿田构造垂直分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铜陵矿集区内矿田构造分类及其控矿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空间分布位置将矿田控矿构造带划分为浅带、中带和深带3个层次,其空间配置为浅带"行、列、汇"构造样式、中带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和深带"隆中凹"构造,三者在空间上构成了矿田构造的垂直分带.以上覆地层厚度估算矿田各层次控矿构造带的深度大约为浅带0~1 km;中带1~3.0 km;深带>3.0 km.三个层次的控矿构造带分别控制了热液脉型、矽卡岩型和层控矽卡岩型等主要矿床类型.浅、中、深控矿构造带在不同的矿田常具有不同的组合形式,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两两组合,当三者复合产出时则构成完整的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的发育程度往往决定矿田的成矿特点,是控制成矿系列和"多层楼"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壳幔不谐调(同步)运动和构造圈热侵蚀与成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提出成矿学中壳幔不谐调(同步)运动和构造圈热侵蚀的事件激发正常成矿作用异常,形成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和特大型矿床。重点内容为探讨跨区域壳幔结构不连续性、幔根构造的形成和构造圈热侵蚀事件与成矿,并列举中国南岭钨锡多金属矿集区陆缘与陆内异曲同工成矿形成不同成矿系列的实例。  相似文献   
37.
华南是我国最主要的钨、锡、铋、铜、银、锑、汞、稀有、重稀土、金和铅锌多金属成矿省,本文初步论述了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基本特点。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170~150Ma,140~126Ma和110~80Ma三个时间段,其中第一阶段以铜铅锌和钨矿化为主,第三阶段主要是锡金银铀矿化。尽管140~126Ma也是一个成矿相对集中时间段,但主要表现为第一个阶段的继续,同时,也是第一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的过渡,以钨锡矿化为主。  相似文献   
38.
对甘肃小柳沟钨钼矿床进行了辉钼矿Re-Os和白云母Ar-Ar同位素定年。2件辉钼矿样品获得的Re-Os模式年龄分
别为(427±6)Ma和(428±6)Ma,平均(427.5±6)Ma;3件白云母Ar-Ar定年获得的Ar-Ar坪年龄分别为:(391.98±1.95)、
(391.13±1.88)、(392.04±1.98)Ma,平均(391.7±1.9)Ma。上述年龄指示小柳沟钨钼矿化发生在428~392Ma之间。碰撞造
山过程中地壳收缩增厚、深部岩石增温加压和变质脱水,特别是在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换阶段的构造减压,将进一步促使部
分熔融过程及花岗岩浆的形成。含矿岩体从岩浆源区通过部分熔融作用获取成矿物质,在岩浆后续分异演化过程中,作为不相容
元素的W、Mo将倾向于在残余的熔体中进一步富集。随着岩浆上侵到浅部,因温度、压力的下降而使含水流体或挥发分饱和而发
生出溶,成矿元素将优先进入溶液,并随溶液迁移到赋矿的断裂或裂隙中沉淀成矿。因此,碰撞造山过程为祁连造山带同期含矿
岩体的形成和钨钼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学环境,而花岗岩浆上侵、结晶分异和流体析出,为W、Mo元素的最终迁移、富集成矿提
供了热动力学条件。因为造山后伸展阶段更利于花岗岩浆上侵和流体的分异,所以此阶段形成的花岗岩与成矿关系更为密切。
因此,祁连地区钨钼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应对造山阶段尤其是造山作用后伸展阶段花岗岩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9.
事件地质激发成矿作用异常与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成矿学中的事件地质,系指在成矿历史演化进程中发生的地质事件激发正常成矿作用异常形成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和特大型矿床。重点探讨跨区域壳幔结构不连续性、幔根构造的形成和构造圈热侵蚀事件与成矿,并列举美国西部有色金属成矿区和中国南岭钨锡多金属矿集区与幔根构造有关地质事件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实例。  相似文献   
40.
梅燕雄  叶锦华 《福建地质》2000,19(2):103-110
成矿年代学以成矿地质年代时间维为主线,应用地质构造、岩石、矿物、矿床和同位素地质等多学科综合技术方法,在维时空上研究成矿地质历史演化和规律。开展成矿年代学研究,不仅是运用的年代学测定方法,精确地确定一个具体太床的成矿年代,更重要的是要分析成矿的序列性,研究成矿与异常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进而研究各种不同构造尺度上的成矿演化规律。成矿年代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