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对华北板块中北部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的研究中发现,在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之上、早寒武世府君山组之下,发育一套角砾岩,其究竟属于晚元古代还是早寒武世,并没有确切证据。由此推测为晚元古代并将这套地层命名为“西井峪组”。通过对西井峪组角砾岩的野外实测、薄片观察,对角砾岩的沉积特征做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其成因及物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井峪组为一套厚155 m的角砾岩,并可根据角砾成分和大小的变化分为九段。这套角砾岩中角砾的成分主要为白云岩,还有少量的燧石及石灰岩;整体呈块状,无层理,无层面;角砾含量80%~90%,杂乱排列,大小混杂,分选差,磨圆差,普遍为棱角状和次棱角状,填隙物主要为白云石泥和粉砂,结构成熟度极低。角砾的母岩主要是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少量来自铁岭组。这套角砾岩属于冰川成因,为典型的冰碛岩。这套冰碛岩的发现对恢复晚元古代地球气候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其出现或许与“雪球地球”有关。  相似文献   
42.
塔中近地层春夏季湍强和湍能变化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2006年4月和8月塔中地区近地层10 m处的湍流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春夏季湍流强度和湍流动能的变化,同时对湍流动能供给率做了讨论。结果表明,在近中性层结条件下,3个方向的湍流强度均接近常数,而无因次扰动动能则随稳定或不稳定程度的增大也有增大趋势;在强不稳定层结条件时,热力湍能供给率明显强于机械湍能供给率,而处于稳定层结条件时,热力湍能供给率则减为负值,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比较雌、雄海马对小鼠抗疲劳和改善记忆障碍的不同作用。【方法】转棒实验检测小鼠抗疲劳能力,将小鼠分3组,1组喂食普通饲料,另外2组分别喂食含有质量分数0.22%雌、雄海马的饲料,共喂食6周。跳台实验检测小鼠记忆能力,将小鼠为4组,正常组与乙醇组喂食普通饲料,另外2组分别喂食含有质量分数0.22%雌、雄海马的饲料,共喂食6周。体积分数30%乙醇灌胃乙醇组和雌、雄海马组诱导小鼠记忆损伤模型。【结果】抗疲劳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喂食雄海马的小鼠在棒时间显著延长(P<0.05),其血清中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喂食雌海马的小鼠在棒时间和血清乳酸含量均无明显改变。乙醇记忆损伤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跳下平台的潜伏期显著下降(P<0.01),错误数(次)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喂食雄海马的小鼠跳下平台的潜伏期显著升高(P<0.05),错误数(次)显著减少(P<0.05),脑组织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喂食雌海马的小鼠上述指标均无改变。【结论】在增强小鼠抗疲劳能力和改善记忆方面,雄海马的功效显著而雌海马无效。  相似文献   
44.
探讨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存在下,铟(Ⅱ)与桑色素的荧光反应。在PH为1.71的HCl-NaAc缓冲溶液中,SLS对铟(Ⅱ)-桑色素荧光反应有很强的增敏作用。铟的检测限可达6.9ng/ml,铟在(0-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适当的分离方法消除干扰离子后,可用于纯锡和纯锌中微量铟的测定。  相似文献   
45.
秦岭杂岩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带,是研究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岩石构造单元。喂子坪地区发育有典型的秦岭杂岩,其中的混合岩是由变沉积岩经历了强烈的深熔作用形成的。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岩相学、变质相平衡模拟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以深入揭示它们的变质温压演化特征,进而阐明它们指示的构造意义。混合岩的中色体由含石榴子石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含石榴子石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含石榴子石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只记录了峰期变质矿物组合,为镁铁闪石+石榴子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钛铁矿+熔体,而含石榴子石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记录了3个变质演化阶段,分别是早期进变质阶段(M1):黑云母+斜长石+石英; 峰期变质阶段(M2):镁铁闪石+石榴子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钛铁矿+熔体; 退变质阶段(M3):普通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熔体。全岩成分视剖面图模拟计算显示含石榴子石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含石榴子石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压力峰期的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790~810℃/990~1 040 MPa和840~862℃/1 000~1 190 MPa。含石榴子石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3组局部矿物组合域成分视剖面图模拟计算得到压力峰期后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为735~814℃/400~810 MPa、721~794℃/430~700 MPa、740~810℃/470~780 MPa。因此,本研究揭示了喂子坪地区秦岭杂岩片麻岩记录了近等温降压的p-T轨迹。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含石榴子石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和2个浅色体样品中的变质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83.2±7.0 Ma、400±3.6 Ma和406.7±7.8 Ma。结合已发表的数据,喂子坪地区变沉积岩麻粒岩相峰期变质作用和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的时代约为410~390 Ma,而约380 Ma的年龄可能代表退变质冷却到固相线的时代。片麻岩近等温降压的变质演化轨迹指示喂子坪地区秦岭杂岩的变沉积岩在下地壳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随后的快速抬升,与碰撞造山引起的地壳增厚和随后的地壳伸展有关。  相似文献   
46.
岩浆岩砾石磨圆度地质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地质学的兴起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快速发展,但是国内外对砾石磨圆度与搬运距离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明显的进展。本次研究通过对永定河、碓臼峪、滦河和大石河四条河流进行系统的野外考察,从河流的出山口开始向下游设定考察点,详细描述各考察点砾石的磨圆度、粒度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岩浆岩砾石磨圆度与搬运距离的定量关系以及磨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岩浆岩砾石的磨圆度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大而变好,在搬运的初期变化最快,而后逐渐缓慢下来,最终磨圆度趋于稳定。岩浆岩砾石由棱角状变为次棱角状一般需要搬运3~6 km,由次棱角状变为次圆状一般要搬运12~21 km,圆状砾石大量出现至少要搬运22~31 km。砾石的磨圆度受搬运距离、母岩成分、粒度和破碎作用的影响。棱角状、次棱角状砾石容易被磨蚀,在搬运初期转化为次圆状、圆状,而圆状砾石不易磨蚀达到极圆状;岩浆岩砾石磨圆速度比石英快,比石灰岩慢;相同母岩成分的砾石,粗粒砾石比细粒砾石磨圆快;破碎作用则会降低砾石的磨圆度,使部分砾石呈现出与搬运距离不协调的磨圆特征。  相似文献   
47.
滇西富碱斑岩型多金属矿区黄铁矿和石英脉流体包裹体中R/Ra值主要为0.160 8~3.470 0,远高于地壳特征值,而整体略低于地幔特征值;20 Ne/22 Ne和21 Ne/22 Ne平均值分别为11.271 0和0.032 2,接近地幔同位素组成;40 Ar/36 Ar和38 Ar/36 Ar平均值分别为395.510 0和0.197 6,均高于大气比值,而低于MORB比值;与大气相比,128 Xe/130 Xe、129 Xe/130 Xe、131 Xe/130 Xe、132 Xe/130 Xe、134 Xe/130 Xe、136 Xe/130 Xe值均表现出过剩的特征;富硅成矿流体的δ30Si值为-2.4‰~-0.1‰,表现出几乎未经动力分馏的原始地幔流体性质,而富碱岩浆的δ30Si值为0.0‰~0.4‰,表现出历经强烈动力分馏的交代富集地幔流体性质。综合研究表明:滇西地区硅同位素组成与包裹体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在显示含矿流体的幔源特征的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地壳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交代作用形成的富集地幔分异产物,即富碱岩浆和与之伴随的富硅成矿流体,二者携带成矿物质沿断裂进入地壳,伴随富硅成矿流体在富碱岩浆的成岩过程中对富碱斑岩与地层岩石的交代蚀变,从而引发壳幔物质叠加混染。正是这种流体作用构成了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多金属成矿的内在统一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8.
49.
西藏亚贵拉含钼岩体锆石LA-ICP-MS年龄和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奋其  高明  唐文清  梁婷 《中国地质》2010,37(6):1566-1574
冈底斯带东段的念青唐古拉地区除了发育许多大中型铅锌矿床外,还发育大型钼矿床,前者被认为是始新世成矿作用的产物,后者则被认为是古新世斑岩型钼矿床。在该区规模最大的亚贵拉铅锌矿床评价过程中,不仅发现铅锌矿化与石英斑岩体关系密切,而且在岩体内发现了规模较大的辉钼矿脉。应用LA-ICP-MS对石英斑岩锆石微区U-Pb年龄和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90%的测点Th/U比值较高,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明显的环带构造,具岩浆成因特点。2件石英斑岩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65.8±1.3)Ma(MSWD=3.0)、(68.6±1.7)Ma(MSWD=1.8),表明岩体形成于晚白垩世。在野外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石英斑岩体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前人对钼矿体的辉钼矿Re-Os年龄测定,认为辉钼矿化、铅锌矿化均与石英斑岩岩浆热液密切相关,但亚贵拉钼矿化与沙让斑岩钼矿化有别。念青唐古拉地区在晚白垩世可能发生铅锌成矿作用以及钼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50.
为了研究大荔冬枣本地化需冷量指标,通过分析大荔县一般国家气象站1980-2017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7.2℃模型、0~7.2℃模型和犹他模型三种模型,对大荔县冬枣树的需冷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荔县稳定通过7.2℃的日期差异性大,最大相差22 d;三种不同模型统计得出的需冷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7.2℃模型得出的需冷量偏高,不宜作为大荔冬枣实际需冷量的测定方法;0~7.2℃模型与犹他模型得出的需冷量差异小,且较为一致。大荔冬枣需冷量为319 h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