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近日,由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队承担的河南省荣巩煤田三李深部勘查区煤炭普查项目野外工作顺利完工,并通过了中央地勘基金中心专家组验收,探获煤炭资源量3.8亿吨.  相似文献   
182.
商南县十里坪红岩沟一带太古代变质杂岩的发现及意义陕西省商南县十里坪乡红岩沟一带出露一套深变质岩系,以前一直被划归郧西群或武当山岩群。最近在该区开展l:5万区域地质调查期间发现这套深变质岩系的变质变形特征及原岩建造类型均与武当山岩群有明显的差异。刚刚获...  相似文献   
183.
充分发挥小型实验室设备的功能以提高现场快速分析的能力。在内蒙和新疆两地覆盖区的钻探现场,采用车载化台式偏振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由轻便钻采集的覆盖层和基岩样品进行了贱金属分析。共采集、制备和分析了约400件钻探样品,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这些样品进行比对分析。现场分析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各方法的平均值)的比对结果表明,K、Ca、Ti、V、Cr、Mn、Fe、Ni、Cu、Zn、Ga、As、Rb、Sr、Y、Zr、Nb、Ba、Pb、Th等20余种元素的分析数据的一致性良好;含量超过10μg/g时,除了V和Ba外,其他元素的平均相对偏差均小于25%。在现场作为质控样品分析4个地质标准物质GBW07301~GBW07304,测定结果表明,除了低含量的Cu和Ga外,上述其他18种元素均符合地质行业标准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1∶20万)规定的误差要求。应用研究表明,设计的仪器车载化方案可行,现场分析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野外钻探、化探等急需现场数据支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4.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是勘查与找矿现场常用的分析手段.对于高矿化度样品或矿石样品,由于存在严重的基体效应,难以找到与基体匹配的校准样品,分析数据的准确度会受到严重影响,乃至给出错误的结果,成为制约现场分析高矿化度地质样品的主要难题.本文针对XRF现场分析高矿化样品存在的问题,研制了两种具有双层薄膜结构的液体样品盒,以强酸性溶液进样,应用车载台式偏振激发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PE-EDXRF)技术,采用标准溶液进行含量校准,二级靶钼Kα谱线的康普顿散射峰作为内标校正基体效应,实现了现场准确分析青海祁曼塔格高原矿区铜铅锌多金属矿石中的铜、铅、锌三种元素.为制备适合PE-EDXRF分析的溶液,在祁曼塔格矿区现场对实验室管理样及未知样品试验了水浴加热与电热板加热两种样品处理方式.采用电热板加热方式,分析2件矿区样品的方法精密度(RSD,n=10)均优于2%;分析4件管理样的方法准确度均优于5%(当含量>5‰时);13件矿区未知样品PE-EDXRF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分析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Cu 2.87%(含量范围在0.75%~8.57%),Pb 2.82%(含量范围在0.78% ~29.1%),Zn 6.84%(含量范围在0.11% ~2.51%),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而采用水浴加热方式消解样品,由于在海拔四千多米地区水的沸点仅约为88℃C,样品消解不够完全,导致测定结果系统偏低.现场实验和结果表明,在高原低气压环境下,采用电热板加热方式消解样品,结合使用双层膜液体样品盒建立的PE-EDXRF分析方法,可以解决高矿化度样品及矿石样品的较高精度现场分析问题.本文建立的溶液制样方法可以解决基体匹配的难题,结合使用研制的双层膜溶液样品盒保护了仪器,是对粉末制样法PE-EDXRF现场分析技术的一个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5.
乡村聚落是乡村人地关系最集中的表现,探索流域乡村聚落发展潜能及发展路径对流域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立足乡村地域系统理论和现代化乡村发展特征,综合评测乡村聚落发展潜能,制定区划方案,诊断各区优势因子和制约性,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并以汾河流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以汾河流域11107个自然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约束、社会经济水平、城市外驱5个维度构建了新时代乡村聚落发展潜能评测体系。(2)汾河流域自然乡村地域发展潜能空间差异悬殊,中游、下游高于上游,中部河谷盆地高于两侧山地丘陵。(3)汾河流域自然乡村聚落发展潜能参差不齐,共划分了5个一级区和12个二级区,不同类型区的发展潜能、发展优势和发展路径具有明显特征和差异。研究结果为流域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实施提供了新的考量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6.
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站网布局、观测技术、检测技术、台网管理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介绍和讨论了地热观测和数字化地下气体观测新技术新方法探索研究工作进展情况。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发展趋势与前沿性的探索工作,以满足未来十年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震情监视跟踪需求为目标,提出了未来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7.
流体在断裂和岩石骨架间的交换被认为是影响岩石弹性参数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理论研究表明断裂尺度同样对弹性参数的各向异性也有影响.为了说明两者对各向异性影响以实现多尺度断裂裂隙的识别,本文在等效介质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速度和衰减(1/Q)随多尺度断裂、频率和流体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介质弹性参数是频率依赖的,并且参数中存在衰减项,而这种频率依赖性与介质物性参数中的断裂尺度及流体性质存在一定的联系;当断裂定向分布时,参数结果显示为各向异性;不同断裂尺度具有不同的波速频散特性,剪切波分裂程度依赖于频率,断裂尺度起着控制作用,高频时对小尺度的敏感,低频段对大尺度敏感.在地震频段Thomsen参数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断裂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地震数据可能区分断裂和微裂隙引起各向异性,从而可测量断裂尺度.  相似文献   
188.
1958-2006年玛纳斯河流域水系结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玛纳斯河流域水系结构演变状况,利用其1958、1976、1987、2006年4期遥感影像图,在ArcInfo支持下进行目视解译,根据解译结果,定量分析了水系长度、密度、分枝比、长度比和分维等参数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958-2006年玛纳斯河流域水系变化满足Horton定律,水网数目及河道平均长度随水网级别呈几何级数变化,并且水网密度、水系长度比、分枝比等参数持续增大;流域内绿洲地区水网密度高于南部源流山区与北部荒漠区,这种区域差异是由不同生态经济单元的自然生态环境类型、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综合发展需求及生态修复重建等方面共同决定的;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量近50年来不断增加,人口数量持续攀升,耕地与绿洲面积不断扩大等因素是玛纳斯河流域水网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然而耕地不能无限扩大,绿洲也不能过度扩张,要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限,因此确定合理的绿洲面积,优化水系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9.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水在干旱区维护生态和发展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水资源的形成、转化和消耗,主要取决于大地貌类型。本文以大地貌类型为单元,将玛纳斯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经济功能区;即南部天山草原森林牧林矿产区,对应为径流形成和水源涵养区;中部玛纳斯河平原农业和城镇绿洲区,对应为径流消耗和转化区;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态保育沙产业区,对应为少流和无流区。在3个一级区划内,再根据中地貌条件、生态系统类型、产业结构及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划分二级区,共分为9个。分别论述了各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各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为分区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只有把玛纳斯河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经济系统,实行以水资源合理利用为核心,以山区的综合治理为基础,以发展绿洲经济为支撑,以防治荒漠化的扩大为保障,才能使其良性互动,实现和谐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0.
“十五”数字化网络项目完成后,我国地震前兆观测井水位观测网已颇具规模。为了摸清其监测现状,为未来台网优化改造、仪器更新提供依据,开展了观测网的清理和监测效能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总体上,观测网中有61.8%的水位观测站监测效能良好。 73.5%的观测站观测环境符合地震井水位观测要求,75%的观测仪器运行率在95%以上。观测网的运维状态总体趋好,大部分的井水位监测地壳应力变化、地震活动的能力较强。但仍然有些观测站,因观测井先天不足、环境干扰、仪器老化、运维水平低等问题,亟待通过观测环境改造、仪器更新、运维管理培训等措施来提高监测效能水平。大约有6.5%的观测站因观测环境不合格需要停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