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测绘学   234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227篇
地质学   740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北斗二号(BeiDou-2) B1I&B2I标准双频无电离层伪距组合解算的共视比对结果中存在明显的噪声进而影响其短期稳定性的现象, 开展了在BeiDou-2和北斗三号(BeiDou-3)现有可用频率信号中选取最优双频组合的研究, 以期改善BeiDou的共视时间传递性能. 基于开发的CGGTTS (Common 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eneric Time Transfer Standard)软件所生成的标准共视文件, 完成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与捷克光电研究院(TP)之间GPS、Galileo、BeiDou-2 B1I&B2I及B1I&B3I和BeiDou-3 B1I&B3I及B1C&B2a双频无电离层伪距组合共视时间比对试验, 并用Vondark滤波对各双频组合的共视结果降噪处理, 通过计算滤波残差的RMS值来评估共视时间比对的精度. 结果表明, 利用BeiDou-3 B1C&B2a组合伪距值获得的共视时间比对结果噪声相对较小, 相比BeiDou-2 B1I&B2I、B1I&B3I和BeiDou-3 B1I&B3I组合的RMS (Root Mean Square)值分别提高约46%、52%和37%, 与GPS P1&P2组合的精度相当, 且与Galileo E1&E5a组合相差不大. BeiDou-3 B1C&B2a组合链路的短稳(< 1d)要优于BeiDou-2 B1I&B2I、B1I&B3I和BeiDou-3 B1I&B3I组合, 且与GPS P1&P2、Galileo E1&E5a组合的稳定性相当; 6条共视时间比对链路的中长稳(> 1d)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2.
“回流”是大陆碰撞带内普遍发生的一种构造-物理过程。本文基于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地质、地球物理事实,提出“回流”模式,以阐明喜马拉雅碰撞带各种地质、地球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碰撞带的构造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3.
东昆仑西大滩混合岩带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沿昆仑山口北侧大致呈东西向展布的西大滩混合岩带,对探讨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演化,厘定东昆仑地体和巴颜喀拉地体的边界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开展青藏高原地学断面研究之际,横穿东昆仑构造带,进行了近南北方向的地质调查,重点对西大滩三道沟混合岩进行变质构造研究,以期对昆仑地质构造演化提供必要的实际素材。  相似文献   
994.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西部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研究结果表明,青山口组至嫩江组沉积时期,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与西部斜坡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湖盆坡折带.中央坳陷区西部的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均发育有多种成因类型重力流沉积物,主要为:①浊流沉积;②砂泥混杂的泥质碎屑流沉积;③砂泥混杂的砂质碎屑流沉积;④具块状或斜层理构造的砂质碎屑流层流沉积;⑤具有变形构造的砂质块体滑塌堆积.湖平面的升降对重力流沉积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当湖泊处于高水位期,陆源碎屑多以三角洲沉积体堆积于西部斜坡区及中央坳陷的西侧边缘,中央坳陷区则以面物源重力流沉积堆积为主;当湖泊处于低水位期,西部斜坡区为侵蚀区或沉积过路,中央坳陷区则以河流带入湖盆的碎屑形成的点物源碎屑流和陡坡部位前期形成的不稳定沉积层滑塌及其衍生的重力流堆积为主.  相似文献   
995.
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M-S模型的遥感影像多特征融合的分割方法。首先结合改进的Sobel算子进行阈值化轮廓提取方法提取边缘信息;然后利用波段距离加权函数计算边权值,同时按照一定的原则加入边缘特征,采用最小生成树算法获得初始分割对象;最后在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的辅助下进行自适应M-S模型合并,合并后的对象即为分割结果。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采用Quickbird影像和高分二号影像进行实验分析并对结果做出定性和定量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M-S模型的遥感影像分割方法的分割精度优于分形网络演化算法,同时分割速度也略有提升。  相似文献   
996.
根据泉州沿海的崇武验潮站和晋江验潮站的海水表层温度资料,统计分析泉州沿海的SST。结果表明:泉州沿海SST月平均的年变化都呈单峰型。两月SST之间的变化,与本月SST和上月气温之差有很大关系。泉州沿海2—9月为增温期,其中4—5月的增温速率最快,在9月达到高峰;9月—翌年2月为降温期,其中11—12月的降温速率最快。经过最大熵谱分析分析得出,泉州沿海SST同时存在多种形式的周期振荡,而且南北两站的周期振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两站的年平均SST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极值SST出现时间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97.
修建地下截渗墙是防治海水入侵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利用OpenGeoSys软件建立二维饱和多孔介质变密度地下水流的溶质运移模型,对地下截渗墙影响下的咸水入侵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室物理模型实验的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建数值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自然条件下和有截渗墙存在情况下的浓度场,并跟踪咸淡水分界面随着时间的运移情况。接着,利用验证后的数值模型,分析了咸、淡水侧水位差、截渗墙高度及截渗墙位置对咸水入侵规律的影响,得出结论:(1)淡水侧水位越小,咸水楔向前入侵的距离越大,导致横向距离同一位置咸水楔越厚,上覆淡水层越薄;安装截渗墙后,淡水侧水位越小,截渗墙右侧残留咸水体完全消散所用的时间越长。这表明要从根本上解决咸水入侵问题,必须提高滨海地区向陆一侧的地下淡水水位。(2)对于不同的截渗墙高度,残留咸水的消散特性也不同。要排净残留咸水,截渗墙有最小高度要求,且相对较低的截渗墙更有利于残留咸水被冲散。(3)在截渗墙高度大于最小高度要求的情况下,截渗墙离咸水侧距离越远,残留咸水排净所需的时间越少。本文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地下截渗墙影响下的咸水入侵规律,而且对地下截渗墙的结构设计和规划布置、以及有效防治咸水入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基于Bernese 5.2软件,利用精密单点定位(PPP)的方法,分别采用只包含GPS单系统的IGS快速、最终产品和由IGS多GNSS实验(MGEX)先导项目分析中心GFZ和CODE提供的包含4系统的产品,共4种不同的精密卫星轨道和钟差产品,对PTB-NTSC和PTB-ROB两条国际时间比对链路2个月的GPS数据进行了时间传递试验。选取使用IGS快速产品的时间传递结果为参考,以其他产品时间传递结果与参考值的差异来评价不同精密产品尤其是包含4系统的MGEX产品对GPS PPP时间传递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产品时间传递结果差异的RMS在0.1 ns左右,验证了MGEX多系统产品可以用于GPS PPP时间传递。考虑到MGEX产品本身的自洽性,该结果可以为后续基于MGEX产品进行北斗、Galileo PPP时间传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旨在将深度基准面思想引入内陆湖泊水深测量,实现湖泊"海图"的制作。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内陆湖泊基准面确定原则及水深归算方法,在湖区水深图可读性、实用性、船舶航行安全性及湖区水域监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科学确定掘进速度是保障高瓦斯、突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前提。为确定煤巷最佳掘进速度,减小动力灾害发生,理论分析掘进工作面前方瓦斯分布规律,并建立瓦斯涌出量数学模型,分析不同掘进速度下瓦斯涌出特征。以山西汾西矿区金晖万峰煤矿为例,分析其巷道瓦斯涌出规律,确定其最佳掘进速度。结果表明:煤巷掘进速度v等于应力迁移速度vσ,即以v=vσ持续掘进时,落煤瓦斯涌出量Q1不变,瓦斯涌出总量Q不变;当v < vσ持续掘进时,Q1线性减小,Q也持续减小;当v>vσ持续掘进时,Q1呈指数增加,Q持续增加;金晖万峰煤矿1115工作面区域应力迁移速度约为2.1 m每班次,以2.1 m每班次持续掘进或分别以每班次2.4、1.6、2.4 m速度循环掘进时,能够实现煤巷快速安全掘进。在该矿1115工作面进风巷对研究结果进行现场验证并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