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武红岭 《地球学报》1999,20(3):225-231
针对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板壳力学模型的分层问题,根据等效原则, 给出了用各分层弹性参数和厚度表示的中性面位置、折合抗弯刚度和等效弹性参数。结合实际地壳受横向和侧向力作用时产生的弯曲形变和应力,具体介绍了用这种折算模量的方法去求解地壳中的应力、应变状态, 并通过比较等效应力与各分层应力的差异, 阐明了岩石力学性质的不同对各圈层应力的影响作用。研究进一步表明,来自地壳深部的垂直向上的力是造成上部地壳伸展类构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2.
辽河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辽河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的分布规律和岩石学特征表明:辽河盆地新生代的构造环境的为大陆裂谷。地壳深部资料显示了辽河地区存在上地幔隆起,它控制了浅部构造的发育。而辽河盆地新生代断裂构造组合,反演出辽河盆地新生代4期的构造应力作用方式。为此,笔者将造山和成盆作用纳入统一的动力学机制,提出了辽河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43.
大巴山侏罗纪叠加褶皱与侏罗纪前陆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大巴山是NWW_SEE走向的中央造山带中惟一的向南凸出大型弧型褶皱带,与秦岭—大别造山带的构造特征明显不协调。研究表明,大巴山弧型构造卷入了侏罗纪地层,因此不属于三叠纪中央造山带。秦岭、大别山和大巴山最新的证据证实侏罗纪曾经发生陆内俯冲作用,大巴山是侏罗纪陆内造山作用的产物。大巴山西侧为典型的叠加褶皱变形样式,三叠纪近东西向褶皱叠加上近南北向褶皱构成横跨型干涉变形图像。由此,确立了侏罗纪复合前陆的存在,证明中国东部甚至亚洲东部侏罗纪陆内造山的广泛性,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是波及亚洲中东部的重要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44.
京津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津地区是首都北京和天津所在地,随着区内工程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及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区域地壳稳定与否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通过对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新构造活动、现今地壳形变、地震、现今构造应力场、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质灾害特征以及外动力地质作用等研究分析,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照地壳相对稳定、相对较稳定、相对较不稳定和相对不稳定4个等级,对京津地区地壳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5.
武红岭  王仁 《地球物理学报》1998,41(Z1):236-243
在岩石圈板块弯曲问题的研究中常常忽略地壳曲率,用平板代替球壳计算.本文从弹性扁球壳和薄板形变的基本方程入手,通过对典型问题的解析解,推导出作简化处理所引起误差的表达式,着重分析了区域的几何尺度和地基模量对误差的影响.研究表明,用弹性平板模型取代球壳模型计算板块弯曲形变会引起较大的误差.但如果采用具有适当地基模量的弹性基础板,不但更符合地学实际,且能有效地改善误差状况,获得与用肩球壳计算弯曲问题接近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
巴尔喀什成矿带晚古生代地壳增生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重要的晚古生代斑岩铜钼成矿带。巴尔喀什成矿带晚古生代花岗岩类(石炭-二叠纪)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晚期出现钾玄岩系列岩石,主要为I型花岗岩类;石炭纪处在同碰撞和火山弧环境,二叠纪为后碰撞环境。分析表明,博尔雷属于经典的岛弧花岗岩区,科翁腊德、阿克斗卡和萨亚克属于埃达克岩(Adakite)区。巴尔喀什成矿带内花岗岩类εNd(t)值为(-5.87~+5.94),εSr(t)值为(-17.16~+51.10)。以巴尔喀什中央断裂为界,成矿带东、西分带,断裂两侧具有不同的地壳生长历史:断裂以东的萨亚克和阿克斗卡地区εNd(t)值较高,具有亏损地幔组分特征,为古生代增生的新生陆壳;以西的科翁腊德和博尔雷εNd(t)值较低,主要是壳幔岩浆混合的结果,反映了古老基底的存在,主要为新元古代增生地壳。成矿带花岗岩类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范围分别为18.3346~20.9929、15.5213~15.7321和38.2874~40.0209,为造山带花岗岩类,具有与天山、阿尔泰和准噶尔花岗岩类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47.
大巴山前陆弧型构造带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野外观察和构造测量,论述了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包括弧形带展布特征、分带特征、分段特征、分层特征、构造变形样式、叠加变形特征和古构造应力场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巴弧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大巴弧形成的机理不同于经典的碰撞造山模式,该弧形构造带经历了古生代大陆边缘伸展裂陷初始期、中晚三叠世碰撞造山雏形期和中晚侏罗世陆内造山定型期.造山作用前的古大陆边缘伸展作用及其产生的不规则边界形态对弧形带的形成起到了决定作用.其中先成的城口-房县弧形断裂带不仅控制了早古生代沉积-岩浆作用,同时成为大巴弧形成的主导边界条件,而弧形带两端的基底隆起也起到了重要的限制作用.根据实际地质资料设计的简单沙箱模型模拟了这个弧形带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相似文献   
48.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成岩深度: 争论及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红岭 《地质论评》2011,57(4):555-564
有关高压、超高压岩石的成岩深度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对此进行了较全面、详实的回顾、介绍和评述;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作者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供争论的双方参考或做进一步的争辩: ① 因为有构造压力的存在,超高压变质岩壳内成因观点更合理;② 成岩深度的测算方法需要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改进和完善;③ 不应完全否定基于静岩压力的大陆深俯冲机制;④ 建议争论双方相互吸收对方观点中的合理成分,联手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9.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世界著名的中亚成矿域斑岩型铜钼成矿带, 产出许多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一些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对巴尔喀什成矿带西部的东科翁腊德、阿克沙套、扎涅特3个典型的石英脉-云英岩型钼钨矿床的成矿时代和剥露过程进行了地质热年代学研究.锆石SHRIMP U-Pb定年给出东科翁腊德、阿克沙套、扎涅特与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时代分别为293.6±2.7 Ma、306±1 Ma和304±4 Ma, 属海西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岩类40Ar/39Ar测年结果给出了与成矿有关岩体的冷却年龄, 其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92±3 Ma(阿克沙套黑云母)、288.8±3.6 Ma(阿克沙套钾长石)和278±5 Ma(东科翁腊德钾长石).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给出东科翁腊德、阿克沙套、扎涅特的年龄分别为92.1±5.7 Ma、92.2±5.0 Ma和80.3±4.9 Ma, 说明这3个矿床的剥露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花岗岩类岩石U-Pb、40Ar/39Ar和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 揭示了巴尔喀什成矿带Mo-W矿床从深成岩浆侵入活动、成矿作用、区域冷却到剥露作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0.
祁连山东北缘武威盆地发育一套灰白色-砖红色砂质细砾岩、含砾粗砂岩、泥质粉砂岩.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通过区域地层对比,将其确定为新近系甘肃群.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通过详细的钻孔地层剖面和地表地层剖面测量,结合钻孔古地磁年代学分析,依据甘肃群岩性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将甘肃群划分为上、下2个组,分别命名为果园组和丰乐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