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6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制图自动综合中发现的线面数据存在的没有构建空间实体拓扑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顾及上下文的线状目标实体派生方法。首先,对围墙线、附属设施和建筑物建立空间拓扑邻近关系,对直接邻近群组进行聚类,然后,将其划分为3种模式,即两个围墙之间的拓扑连接、围墙与建筑物之间的拓扑连接及建筑物邻近的悬挂围墙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拓扑连接;最后,对这3种模式分别采用各自对应的最短路径、外轮廓线以及最近点的拓扑连接方法进行连接。以福建省数据为例进行试验,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构建空间实体拓扑连接,有助于提高地图自动综合,同时能够满足生产实践的要求,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2.
通过腾冲北海与香格里拉纳帕海有机碳含量、δ13C、粒度等沉积指标和若干孢粉指标的对比,参照60ka BP以来孟加拉湾的沉积韵律互层与δ18O记录,发现它们同与印度季风系统存在密切关联。然而由于经纬与海陆分布的差异,夏季风和冬季风对各处的影响亦有很大差别。大约发生于37~32ka BP的强大的暖湿型气候事件在北海与纳帕海盆地的沉积序列之中反映突出,成为过去60ka间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但是却缺乏海域记录的有力呼应。海陆记录对比结果表明,MIS3后期区域气候事件的控制因素来自陆地而非海洋,青藏高原在此期间的特别升温导致印度冬季风的衰退及其他大气环流型式的改变有可能是重大气候事件形成的主因。此外,陆地地貌对于季风的降水效应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北山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肃北山为主,探讨了新、甘、蒙北山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主要规律与特征.认为该地区受印支期-燕山期滨西太平洋构造活动影响较大,成矿作用强烈而广泛,为一重要的成矿期.针对本区铜多金属矿勘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64.
殷勇  殷先明 《岩石学报》2009,25(5):1239-1252
埃达克岩是以往20年中特别引起人们兴趣和关注的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岩浆岩之一,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是最近提出来的也与地壳加厚有关的花岗岩类。本文的研究表明,在西秦岭北缘存在印支期的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而且它们均与金、铜、钼等成矿作用有关。研究表明,本区阿姨山和德乌鲁-黑河地区的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具有较高的Mg#数值,可能是加厚地壳底部幔源岩浆和壳源岩浆混合形成的,而温泉和柴家庄地区的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Mg#低,应当是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文中介绍了西秦岭北带斑岩铜-钼-金矿带的地质背景,讨论了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提出了进一步找矿工作的建议。研究表明,三叠纪时期的西秦岭造山带地壳厚度大,岩浆活动频繁,找矿潜力巨大,是我国新一轮的铜钼金找矿区之一,发展前景很大。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苏北高邮湖GY07-02柱状样沉积物的含水率、粒度、有机碳、碳酸盐含量等环境替代指标的分析,结合14 C年代测定,初步揭示了该地区近1 100年来湖泊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历史,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920—980AD,为沼泽沉积环境;980—1240AD,湖泊开始扩张,水位上升;1240AD至今,黄河物质通量显著增加。进一步说明湖泊的演变不仅与黄河南泛夺淮有关,也与人类活动如人口迁移、湖泊周围建闸、围湖造地、富营养化程度加剧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6.
河海交互作用与黄东海域古扬子大三角洲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海交互作用与堆积型大陆架发育,是中国海浅海地貌的主要特色.发源于世界屋脊的大河中有5条汇入中国海,源远流长,携运了巨量泥沙被阻积于岛弧背侧的边缘海中.经过漫长的新生代地质时期,尤其是在中、晚更新世堆积为陆架,并经历着全新世海侵过程中的浪流改造.作者通过近30年对区域海岸海洋研究的成果积累,逐渐认识到:在南黄海-东海海域,分布着一个巨型的三角洲体系:基底的大三角洲是中、晚更新世由古长江、古黄河两条世界级大河输水供沙,受季风波浪和潮流作用形成的,其发育时代应在长江贯通下游汇入黄、东海以后;其上叠置发育了规模逐次减小的古江河三角洲、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全新世—现代长江三角洲和历史时期的废黄河三角洲,组成巨型的复合三角洲体系,表层经全新世以来海侵改造发育了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的沙脊地貌.大三角洲体系覆盖着东海及南黄海海底,形成大陆架表层沉积地貌.这一巨型的河-海交互作用大陆架、三角洲体系,独具特色,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建议:首先需进行一体化全方位的多项调查,包括遥感影像判识,水深与地震剖面探测,海底底质与钻孔取样,以及现代水文泥沙测量等,阐明其分布与环境特征;再进一步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地质地理、地貌、沉积、海洋动力、海平面变化与河流变迁、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等,期以阐明古扬子大三角洲体系各组成部分分布的范围、沉积组成和地貌特点,以及相互叠置关系.最终期以揭示中、晚更新世以来河-海交互作用过程与动力机制、海岸变迁与陆架堆积发育等基础科学问题,为亚太边缘海与大河相互作用的堆积型陆架发育提供实证,丰富海洋地质学理论.同时,可阐明现代海岸滩涂的蚀、淤动态,为新生土地资源规划利用,物源及陆架海疆权益维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烂沙洋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烂沙洋海区的3个钻孔进行的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年代学的分析,就烂沙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千年尺度上,研究区一直处在相对稳定的环境,钻孔所揭示的沉积速率为2.16~4.67mm/a,水深变化幅度不大;在C孔所在的深槽区,有12m的以包卷层理、扰动层理为特征的淤积层,颗石的特点显示其来源于水深较浅处,通过1992年、1994年和2003年共3个时段的海图对比,该淤积层形成于近年,结合其沉积结构分析,该淤积层应为与事件相伴的事件沉积,工作区的整体冲淤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68.
中甸纳帕海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腹地,受西南季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南支多种气候系统的影响,因此该地区是研究西南季风演化、西南季风和东亚季风相互耦合及进行海陆对比的理想区域。 1998年5月在距纳帕海湖盆中心1km处钻获28.81m长的岩芯,主要为灰橄榄绿色和棕色粘土夹少量黄棕色砂和砂砾.有机质碳同位素按20cm间隔采样,共分析样品163件,由意大利生产的NC2500型色谱-质谱联合测定仪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org)最低值-28.8‰,最高值-21.5‰,平均值-24.8‰,与陆地C3类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的有机质碳同位素接近。  相似文献   
69.
浅谈地下水超采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殷勇  邹力 《地下水》2003,25(1):24-25
地下水的超采已是一个十分普遍而严重的问题。本文结合泰安市的具体情况 ,论述了地下水超采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0.
殷勇  方念乔 《地学前缘》2002,9(1):10-10
纳帕海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腹地,该地区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还受西太平洋副高、西风带南支急流和高原季风多种天气环流系统的影响,是研究西南季风演化以及进行海陆气候对比的理想区域.本文通过沉积环境的判别恢复了纳帕海的湖面波动,同时通过与总碳、有机碳同位素等替代性指标的对比,建立了湖面波动和区域气候之间的关系,重建了纳帕海57 000年来的气候演化.和安达曼海、阿拉伯海海洋记录的对比指出了海陆在气候演化方面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