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3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对作者于1998~2003年间在中国沿海采集的褐毛藻属 Halothrix 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经鉴定,确认有4个种,即可疑褐毛藻H. ambigua Yamada、细弱褐毛藻H. gracilis Luan et Ding sp. nov.、褐毛藻 H. lumbricalis (Kuetzing) Reinke和垫状褐毛藻 H. pulvinata Luan et Ding sp. nov.,其中新种2个。文中对这4个种进行了较详细的特征描述,以及较完整的其他分类学信息,并编制了检索表。细弱褐毛藻H. gracilis Luan et Ding sp. nov.的长同化丝稍细,直径15~55μm,中、上部细胞较长,长宽比为1.3~3;短同化丝的细胞较多,10~17个;具有匍匐丝体。垫状褐毛藻 H. pulvinata Luan et Ding sp. nov.具有明显垫状的基部,由多数无色丝体组成,丝体细胞13~20个,细胞长宽比为1.3~11,长同化丝在基部多分枝。其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大型海藻的物种多样性。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AST)。  相似文献   
233.
竹园沟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园沟钨钼矿是近年来在东秦岭地区发现的又一大型钨钼矿.在讨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矿体的空间分布与矿区内褶皱、断裂、岩性、围岩热液蚀变强度有关,矿体受黄背岭背斜及石宝沟斑状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向北西侧伏的内外接触带控制.矿床成因为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同时指出了找矿标志.分析了找矿远景,对以后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4.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IGMA5000)是由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的4个分会,亚欧20个国家的100余名地质学家合作完成的。它是第一幅全面反映亚洲大陆及相邻海域地质的IGMA5000;第一幅按CGMW和IUGS国际标准编制的IGMA5000;第一幅在ArcGIS平台上建有空间数据库并采用计算机辅助编图方法编制的IGMA5000。图幅西起阿尔卑斯,东到马里亚纳海沟,北起北冰洋,南到爪哇海沟,空间数据库的数据量达到2.14 GB。本文介绍了IGMA5000空间数据库的基本建设情况。IGMA5000的完成,为亚洲大地构造、成矿规律和资源环境研究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5.
汝阳东沟钼矿为新近探明的一特大型斑岩钼矿床.燕山期花岗斑岩体向北东方向呈舌状隐伏于下铺一带,倾向南东,为高硅、富钾、低镁铝的浅成侵入岩.下铺花岗斑岩体是成矿的主导因素,其形态、产状特征控制了矿体形态、产状、厚度及品位的变化.这一发现为外围钼矿勘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36.
利用西藏江孜气象站1957-2006年气温、降水等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西藏南部(下称藏南)河谷地区的气候变化,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趋势做了预测。分析表明:藏南河谷的气温在过去50年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升温速率较全球平均升温速率偏高,主要表现为日最低气温的上升,降水呈波动下降变化;在21世纪的前期,藏南河谷气温上升、降水增加,但气温变化较降水更为明显,故湿润度呈波动减小。2030年代起由于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呈现出趋于暖干化趋势,将预测结果与2007-2008年的实际观测资料相比较,预测结果与实际值接近。因此,预测结果基本可信。  相似文献   
237.
兰州市冬季霾的统计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污染扩散方程,在分析了能见度与空气污染浓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兰州市冬季霾的统计预报模型。此预报模型既考虑了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浓度的作用,又考虑了气象条件的影响。利用兰州市2003—2008年冬季的能见度资料和同期兰州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要素、天气形势和T213数值产品,分析了霾的出现与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发现哈密、敦煌、酒泉3站平均海平面气压与兰州市之间气压差增大或是兰州附近的气压梯度增加时,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发生霾的可能性较低;反之,容易出现霾。此外,通过逐步回归,最终确定了冬季兰州市霾的24 h预报方程。使用2009年数据进行试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此预报方法方便实用,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可以用于兰州市霾的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238.
浙江青田县地质灾害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田县发育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4种地质灾害。在对全县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及室内整理分析成果,介绍全县的地质灾害现状,灾害主要类型及分布规律。最后,从内部控制因素———地质环境条件、外界诱发因素———可变自然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的观点出发,结合青田县的具体情况,对该县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39.
地下水中苯并[a]芘来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色谱质谱法对2000~2002年地下水中苯并[a]芘含量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苯并[a]芘在地下水环境中迁移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地下水中苯并[a]芘的来源。结果表明,苯并[a]芘在潜水含水层、200m的承压含水层以及500m的煤系地层和1000m以上的岩溶水中都有检出,含量低,为数个ng/L;由于苯并[a]芘的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很大,为106个数量级,具有很强的憎水性,会强烈地被吸附在土壤颗粒物的有机碳上,因此苯并[a]芘很难从表层土壤中迁移进入地下水,土壤和沉积物是其主要的环境归宿;从理论上看,地下水中的苯并[a]芘是天然来源。  相似文献   
240.
一系列有限单元模型模拟了阿留申岛弧板块边缘附加体在晚白垩世板块增生过程中古构造应力场的演变特征。该地区板块增生过程中的楔形附加体具有不同的长度和厚度,在数学模拟过程中,附加体被假定为弹性连续体,根据有限单元程序计算出数学模型应力场,断裂发育状况是根据库仑-莫尔准则确定的。有限单元模型的边界条件为太平洋板块相对北美大陆板块的俯冲及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大洋地壳的逆冲作用。数学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附加体古构造应力场有一定的演化规律。在板块增生的早期阶段,古应力1σ表现为近水平方向的压应力,逆断层发育于附加体中。大洋地壳的逆冲作用使得附加体应力轨迹重新定向,正断层发育于楔形附加体的底部,平移断层发育于大洋地壳的深部位置。逆冲作用可能导致了楔形附加体的侧向增生和垂直方向上的厚度加大。在板块增生的晚期阶段,楔形附加体中晚白垩统沉积岩尚未固结时,古应力1σ表现为近于垂直方向的压应力;当晚白垩统沉积岩固结之后,1σ为近于水平方向的压应力,逆断层发育于楔形附加体顶部。晚白垩统沉积岩的成岩过程对楔形附加体顶端古应力场分布特征和断层发育状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