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质学   125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超大陆旋回和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构造与成矿是矿床是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诸多将板块构造与成矿作用相结合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对成矿作用地进一步认识。构造背景是成矿作用的基本控制因素,同时矿床的形成也受背景地质条件的制约。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在地史中具有明显的旋回性,与超大陆的滞和裂解作用相一致。即成矿旋回与超大陆的裂陷、离散、会聚和拼合作用等构造旋回相耦合。大量资料说明,在地史中,至少存在7个超大陆旋回,最早的超大陆可能出现在2700Ma,骐 后分别在2700-2500Ma、2500-1800Ma、1800-1000Ma、1000-540Ma、540-230Ma、230-0Ma出现了超大陆旋回,相应的演化阶段也出现了相应的成矿旋回。这一事实表明:构造背景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区域成矿作用和矿床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报道了采自吐哈盆地南缘大南湖和克孜尔卡拉萨依花岗质岩基的锆石SHRIMP定年结果。采自大南湖岩基的二长花岗岩中的10粒锆石~(206)Pb/~(238)U年龄为363~400Ma,加权平均为(383±9)Ma,采自克孜尔卡拉萨依岩体花岗闪长岩的11粒锆石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57.3±6.2)Ma,分别为中泥盆世早期和石炭纪初。说明该区大规模的陆缘型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在中泥盆世早期就开始发育,并可能发育古老的陆壳基底。  相似文献   
53.
西昆仑山北缘盆山构造转换解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李向东  王克卓 《新疆地质》2002,20(Z1):19-25
根据新藏公路南段、穿越玉龙喀什河谷至和田以北的剖面考察解析及山前钻井和物探解释,结合杜瓦及皮阿曼等地综合考察分析,西昆仑山北缘向塔里木盆地的盆山过渡,是以帕米尔-西昆仑逆冲断裂系的构造形式向塔里木西南前陆盆地(简称前陆盆地)渐变,表现为一系列褶皱冲断组合的构造样式.研究表明,帕米尔-西昆仑前缘逆冲断裂系的形成发育,是控制帕米尔-西昆仑造山带(简称造山带)和前陆盆地发育的重要变形机制,逆冲断裂系的扩展大致可分4个时段.  相似文献   
54.
迄今已提出了很多有关绿岩带金矿的成因模式,其中包括绿岩地体深部产生的变质流体中金运移、沉淀的模式即变质模式,并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则通过对绿岩带内变基性岩类岩石在脱水/脱碳酸盐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流体成分的计算,并结合绿岩带变质作用过程中PT变化特点,从变质流体的成分构成与矿化流体成分相一致,变质作用与金矿化在时间上的紧密关联性,进一步论证了绿岩带金矿的变质成因特点。同时对大多数绿岩带金矿床形成于区域变质作用峰期之后、以及大多数绿岩带金矿床常和绿岩带晚期的长英质侵入岩和煌斑岩共生作了较为圆满的解释。绿岩带发生变质作用的动力条件是地壳通过碰撞作用而超覆增厚,而同时发生岩石圈的减薄作用,这种动力学条件使得地壳较深部位的变质峰期随着深度增加发生的愈早,即“愈深-愈早”,其PTt轨迹是逆时针型式,但是地壳浅部的变质峰期随深度的增加发生的愈晚即为“愈深愈晚”型,其PTt轨迹是顺时针型式。  相似文献   
55.
前寒武纪浊积岩金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前寒武纪金矿床,人们自然就联想起太古宙绿岩带金矿床,过去普遍认为元古宙是全球金成矿的一个薄弱期。但随着金矿工作的深入,元古宙地层中找金有很大的突破,特别是许多大型特大型金矿床的发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其中浊积岩金矿床是最重要者之一。  相似文献   
56.
在研究冀北洞子沟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从矿石矿物组成、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成分和物理化学特征以及成矿年代学等方面论述洞子沟银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指出该矿床的成矿作用与中元古代早期大红峪火山活动有关,是一个浅成低温效液矿床。  相似文献   
57.
“沟变论”这一经典的地学原理最近成了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新思潮,而对立新的诠释为“板块构造是打开过去的钥匙”。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外太古富克拉通典型地区有关板块构造的研究进展,板块构造的证据以及有关大古亩地球动力学的讨论。  相似文献   
58.
太古宙板块构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9.
阿尔金成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尔金成矿带介于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之间,呈北东向带状展布,长约600km。该带以北东向带状分布的太古宇-古生代变质地层为特征,同时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分布有弱至未变质的沉积岩。该区经历了多期造山运动和岩浆热事件,遭受了多期的抬升、走滑和变形作用。研究表明具有漫长地质演化历史的阿尔金成矿带发育类型较为齐全的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床,其中金、铜、铅、锌等矿种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区内金属矿床可划分为9个矿床类型,典型矿床如采石沟、大平沟、祥云金矿,拉配泉、索拉克、喀拉大湾铜矿床等。在对地、物、化、遥、区域成矿特征、控矿因素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基础上,采用GIS技术进行了矿产预测,将阿尔金成矿带划分为5个成矿亚带、10个找矿远景区和25个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60.
本文根据对已有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系统论述了吐哈盆地南缘古生代活动陆缘残片的时空分布、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古亚洲洋构造演化进行了简要的探讨。该区活动陆缘残片由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火山沉积岩系和泥盆纪、石炭纪深成岩组成。这些不同时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揭示出该区弧岩浆前锋带的演化具有向南逐渐迁移的特点。这些不同时代的火山岩和深成岩在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方面都类似于钙碱系列弧岩浆岩。它们的这些特征,结合它们的区域地质背景,使我们得出如下初步结论:它们的形成演化与以南侧康古尔塔格碰撞带中的洋壳残片为代表的古洋岩石圈板块向西伯利亚古板块之下的俯冲有关;它们很可能是出露在阿尔泰山南侧、蒙古南部和大兴安岭中部等地的类似杂岩一起构成了古亚洲洋中西伯利亚古板块活动陆缘;该活动陆缘的发育,提示出古亚洲洋板块向西伯利亚古板块之下的俯冲在奥陶纪至古炭纪期间一直在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