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质学   9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辽宁清原浑南群变质镁铁质火山岩中首次获得的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3018±110Ma,证实了本区中太古代表壳岩的存在。浑南群为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镁铁质火山岩的原岩相当于TH1型拉斑玄武岩,稀土配分为轻稀土亏损型模式。岩石的εNd(t)值为+0.19±0.17,物源来自亏损相对较小的地幔。  相似文献   
82.
金矿床作为一定条件下地质演化的产物受一定构造背景下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控制.本文在介绍成矿作用和地球动力学一般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有关金成矿地球动力学过程研究的概说.并重点论述TPTt演化,地球动力学过程和金矿化作用。为了论述的完整和方便起见,本文不仅涉及了前寒武纪金矿床.而且涉及了显生苗金矿床.以期为前寒武纪金矿床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3.
84.
85.
中国绿岩带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绿岩带产在古陆核之间或边缘,可能形成在古裂谷或古岛弧的构造环境。按原岩建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作用,绿岩带可分夹皮沟型、清原型和小秦岭型。按后期的活化改造作用强度,可分基本稳定型、活化改造型和强烈活化改造型绿岩带。根据变质程度的不同,可分高级变质和中级变质为主的绿岩带。华北地台绿岩带的形成可分四个时期:中太古代、新太古代早期、新太古代晚期和早元古代。华北地台绿岩带同其他国家绿岩带相比较,其岩石类型、不一的变质程度、相似的花岗质岩石、形成在早前寒武纪和赋存丰富矿产资源等基本地质特征相似。但也具有独自的特色:1.分布面积小;2.科马提岩不甚发育;3.同构造晚期的浅成花岗岩侵入体尚未发现;4.变质程度较高;5.赋存的矿产类别有差异;6.受后期的活化改造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86.
辽北清原地区太古宙地质演化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辽北肖原地区在时空上有系统地发育了三个太古宙地体:深河以南的小菜河花岗岩-绿岩带(XGGB)、浑河以北的清原花岗岩-绿岩带(QGGB)和在QGGB东北部出的景家沟麻粒岩-片麻岩区(JGGR),绿岩带中火山岩组合在XGGB中以双峰式岩套为特征,而在QGGB中以连续的钙碱性系列为特征。XGGB中斜长角闪岩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3018±20Ma,εNd(t)=0.19+0.17,TDM=3347 ̄  相似文献   
87.
李建国  毛德宝 《华北地质》2007,30(3):234-240
本文以满都拉地区为试验区,以ETM 和ASTER为数据源,选择了多种方法对全区及四个重点区进行了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利用ETM 数据提取区域性矿化蚀变信息中,传统的Crósta技术在该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取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与区域已知矿点有显著的相关性,圈定的成矿远景区对区域找矿有着重要参考价值;(2)构建的ASTER数据提取矿化蚀变信息的系列方法是有效的,它大大提高了泥化蚀变信息的可识别性;(3)ETM 数据与ASTER数据的结合使用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展遥感技术在区域矿产调查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8.
阿尔金山北缘红柳沟蛇绿岩带南部发育一套斜长角闪岩,其Sm-Nd等时线年龄为(1 454±65)Ma,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506±11)Ma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具有平坦型和轻稀土元素微弱富集型两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微量元素经洋中脊玄武岩和岛弧玄武岩过渡类型的特征。各种岩石地球化学判别图解主要表现为洋中脊玄武岩,部分为岛弧玄武岩的特征,表明很可能形成于扩张的弧后盆地环境,结合与早古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可以判断区内中元古代末至新元古代早期存在具有洋壳性质的基性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89.
本文通过对二道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指示元素的垂直分带序列、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式、微量元素的垂直变化规律、石英包裹体测定的热晕特征、H2O和CO2的相对平均光密度的指示意义和黄铁矿的热电性等综合研究,指出二道沟金矿深部还有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90.
华北地块北缘中段分布着许多大中型铅锌银矿床,依据其成因特征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沉积喷气型矿床、叠加改造型矿床、与大红峪期碱性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中生代火山-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具多期多成因的特点:古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不仅可能形成了区内最早的VMS型矿床,而且成为区内最重要的矿源层;中元古代早期形成了本区最古老的浅成热液银多金属矿床;中元古代中期形成了又一期VMS型矿床;而中生代是本区铅锌银最重要的成矿期,成矿显然受基底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