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放射化学中子活化分析 (RNAA)方法测定广东南雄盆地K/T界线剖面恐龙蛋壳的铱含量 ,发现在根据孢粉组合变化划分的K/T界线及其附近的 3个层位的蛋壳样品有铱含量异常 .在界线层底部的蛋壳样品 (CGD1 1 1 )中铱丰度最高 ,相当于背景值的 8~ 1 0倍 .另外两个含有铱异常的样品 (CGD1 0 9和CGD1 1 9)分别采自界线层之下 2~ 5m间隔和界线层之上 31~ 33m间隔之中 .这一新发现能够把K/T交界Ir富集事件与恐龙灭绝直接联系起来 .结合过去在这一相同的地层间隔内已发现的蛋壳其它微量元素、氧同位素以及蛋壳结构的异常变化 ,提出 (ⅰ )恐龙蛋壳含有异常量的铱和其它微量元素是通过食物进入恐龙体内 ,然后经新陈代谢作用而沉积到它们所产的蛋壳中的 ;(ⅱ )南雄盆地K/T过渡期间发生以铱异常为标志的环境事件至少持续了 1 5 0ka .  相似文献   
12.
用中子活化分析法研究了一组印度洋深海钻孔样品中的26种元素地球化学行为,这些元素是Fc,Co、Cr、Na、K、Rb、Cs、Ca、Sr、Ba、U、Th、La、Ce、Nd、Sm、Eu、Tb、Yb、Lu、Zr、Hf、Sb,Ta、Sc和Au,给出了它们的浓度垂直分布特征,表现为典型的深海碳酸盐型沉积物,并讨论了它们的富集系数和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3.
第三系-第四系黄土界线铱异常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放射化学中子活化分析和仪器中于活化分析方法,测定了我国陕西段家坡黄土剖面第三系-第四系(2.48 Ma)沉积界线附近黄土样品中铱和一些其它微量元素的丰度.在古地磁倒转界线处发现了铱的丰度异常,其最高含量为 58.5×10~(12)g/g,比其背景含量至少富集了10倍.除了铱和金之外,其它元素,特别是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的As和Sb等亲硫元素在界线附近并无富集.因此,铱异常的火山成因基本上可以排除.铱异常的出现与古地磁倒转事件(M/G)具有等时性.这表明第三系-第四系之交的古地磁倒转事件以及全球性的气候突变可能与这次地外撞击事件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4.
张勤文等曾对四川峨眉麦地坪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进行了研究。1991年对此剖面又进行了加密间距采样。中子活化分析结果表明,在震旦系-寒武系界线附近的标本具有较高的Ni,Co,Cs含量,Ir的含量也较上覆,下伏地层的标本为高。因而认为,在麦地坪剖面把中国C点作为震旦系与寒武系的分罪比采用中国A点,B点及D点界线,依据更充足些。  相似文献   
15.
16.
深海沉积物中硅质小球的稀土元素丰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宇宙尘的研究已成为宇宙化学和天文地质学界中的一个很活跃的领域。作者利用中子活化法测定了从深海沉积物中挑选出的硅质和玻璃质小球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这些硅质和玻璃质小球主要属地外来的物质。  相似文献   
17.
利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低水平r射线测定法和电子探针法,初步研究了宁强陨石的化学元素丰度、宇宙成因核素的含量以及少量单矿物化学组成。宁强陨石的难熔元素丰度相对于Cl的富集因子约为2,而一些易挥发元素显示不同程度的亏损。宁强陨石的元素丰度与阿仑德(Allende)陨石的丰度十分相似,意味着宁强陨石亦属CV群。根据测得的宁强陨石的[2]Al含量,估算出宁强陨石的宇宙线暴露年龄至少为3百万年。此外,用中子探针测定了从宁强陨石中挑出的13颗单矿物,其中有一颗熔为典型的富钙、铝包体,其难熔元素丰度相对于C1的平均富集因子为20—100。  相似文献   
18.
用高灵敏度和具多元素分析能力的中子活化分析法研究了取自印度洋海底岩柱样品中钾、铀和钍的浓度,给出了它们离洋底距离而变化的分布模型,实验得出的钾和钍的变化曲线似乎与用18O/16O法以及230Th/234U法给出的古温度曲线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北极阿拉斯加巴罗 Elson泻湖 96- 7- 1沉积岩芯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及其沉积相特征 ,以重演区域气候、环境的变化并且与全球变化相比较。结果表明 ,稀土元素总量 ∑ REE低 ,表现出北极地区以寒冻物理风化为主 ,沉积环境稀土元素含量偏低 ,其分布模式为轻稀土富集 ,Eu弱亏损 ,受沉积母岩影响显著 ,表现出亲大陆的地球化学特征。约 1 740年以前 ,陆相特征明显 ,气候干燥、寒冷 ,但是 ,1 5 5 0年左右有一暖期。1 740年后 ,出现海侵 ,巴罗气候变暖 ,1 82 1年后 ,变暖较明显 ,1 890年左右为低谷。1 90 4年持续变暖 ,1 971年左右 ,有一变冷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以开展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为目的,采用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中子活化分析和扫描核探针方法,系统测定了四川新街层状侵人岩体的铂族元素分布结果表明,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硫化物的分凝作用(segregation)是铂族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之一、Pt元素主要以砷化物形式独立存在在岩浆分离结晶作用下,铂族元素Os,Ru,Ir和Pt,Pd间出现分组现象,这很可能与他们在岩浆中的难熔程度有关用铂族元素C1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对新街岩体的物质来源和岩浆演化过程作了讨论.发现在硫化物析出阶段,随着Pt的富集,出现Ir的正异常,而在岩浆晚期出现Ir的负异常.研究表明,铂族元素可作为岩体物质来源、岩浆演化、硫化物馆和程度的地球化学指示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