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8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北山北带古生代岩浆活动与金矿床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山地区处于塔里木板块、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板块聚合部位。区内深大断裂纵横交错,岩浆岩发育金矿床(点)星罗棋布,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区之一。  相似文献   
292.
雾灵山杂岩体是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河北省兴隆县境内的一个出露面积为230 km2的大岩基,岩体主要由似斑状碱长正长岩、碱性石英正长岩和碱长正长斑岩组成。对该杂岩体中最早侵位的似斑状碱长正长岩的3件样品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和原位Hf同位素测试,获得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28.0±0.6) Ma、(127.3±1.2) Ma和(126.8±0.4) Ma,表明该岩体最早侵位于早白垩世;同时,两阶段Hf模式年龄介于1.13~1.75 Ga,εHf(t)值为-7.8~1.7。通过对似斑状碱长正长岩εHf(t)值及其中暗色包体岩相学分析,表明该岩石源区岩浆可能是由地壳重熔形成的花岗质岩浆、岩石圈富集地幔以及亏损地幔岩浆混合形成。通过对华北克拉通北缘早白垩世不同地区A型花岗岩的εHf(t)值的对比分析表明,这些A型花岗岩的源区物质来源具有多元性,并随着时间演化,A型花岗岩中亏损地幔的成分贡献越来越多,表明这个时期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近于完成,亏损地幔物质开始上涌,并直接参与了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93.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江思宏  聂凤军  张义  胡朋 《地学前缘》2004,11(2):401-411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 ,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该类型矿床的深入研究 ,包括对该类矿床的进一步分类、流体形成演化、成矿时代、与碱性岩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斑岩型及其他类型矿床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表明 ,高硫化型与低硫化型金矿床不仅在矿物组合上具有显著差别 ,而且在形成的构造背景、成矿机理等方面也明显不同。高硫化型矿床主要形成于挤压应力场环境和流体混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 ,而低硫化型矿床主要产于张性或中性环境下由于流体的沸腾使得矿体形成。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时间受其所处大地构造环境演化的控制。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有关的碱性岩通常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即碱性岩具有异常高的氧逸度和富含挥发份。由于发现大量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斑岩型矿床之间密切伴生 ,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矿床学家的重视 ,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94.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对阳山金矿床进行的地质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石中金主要以微细粒金(2-3μm)包裹于毒砂,黄铁矿等矿物之中;矿石中As,Sb及有机碳含量较高,且Au与Ag,As,Hg,Sb等低温热液元素相关性明显,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0-250℃、盐度w(NaCleq)为1.6%-6.5%,流体包裹体成分为H2O和CO2为主,含少量CO、CH4、H2。黄铁矿,辉锑矿δ^34S值为-3.47‰-- 13.23‰,石英δ^18O值为-3.09‰-+0.41‰,δD值为-92.4‰--62.9‰,全岩δ^13C值为-2.19‰--9.14‰,δ^18O值为-13.54‰--9.06‰,反映了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热液,其组成以大气降水为主,并有岩浆热液参与,成矿物质来自泥盆系地层及燕山期岩浆岩体,矿床为受构造直接控制的,与沉积作用及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叠加改造型微型细浸染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95.
韩宁  江思宏  白大明  陈春良  刘源  康欢 《地质通报》2019,38(11):1920-1937
东欧南部阿普塞尼-巴纳特-蒂莫克-斯雷德诺戈里斯基(ABTS)成矿带位于特提斯巨型成矿域的西段,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铜-金-钼矿床、矽卡岩型钼-铁-铅-锌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等,成矿作用主要与晚白垩世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整个成矿带的矿床形成于20Ma,为短期构造成矿。空间上,斯雷德诺戈里斯基地区成岩成矿年龄有自北向南减小的趋势。目前,该矿带成矿模型主要为板块折返模型,在板块俯冲的过程中,受非洲和欧洲板块之间的远程作用力的影响,俯冲角度逐渐变陡,导致上地幔和软流圈物质上涌,并伴随上盘的伸展,熔体上升到浅部层位形成相关的岩体和矿床。伴随着板块折返,岩浆侵位轨迹南移,导致斯雷德诺戈里斯基和蒂莫克地区自北向南成岩成矿年龄逐渐降低。该成矿带与国内冈底斯成矿带具有相似的矿床类型和成岩年龄空间分布特征,在成矿时代、成矿构造环境上不同。  相似文献   
296.
康欢  刘翼飞  江思宏 《地质学报》2019,93(12):3082-3094
莲花山铜矿床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南段,其成因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对其开展了辉钼矿铼-锇测年和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矿床形成于139.1±1.1 Ma,属于早白垩世,并非前人所认为的三叠纪。莲花山铜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_(V-CDT))分布于-1.5‰至5.0‰之间,具有塔式分布特征,与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产出的其他锡-钨-银多金属矿床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非常类似,显示硫来源于深部岩浆,受到浅部硫源混染程度较小。莲花山铜矿床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线性排列特征,显示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物质经历了两端元的混合,包括一个低放射性成因铅端元和一个高放射性成因铅端元。这种铅同位素特征与大兴安岭中南段产出的其他多金属矿床中的铅同位素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反映了这些矿床可能含有一个相似的低放射性成因铅端元,但受到浅部不同铅的混染。莲花山铜矿床辉钼矿中铼的含量平均为1078×10~(-9),低于兴蒙造山带中与俯冲环境形成的斑岩铜矿床中辉钼矿铼的含量2个数量级,但与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的锡-钨-银多金属矿床中辉钼矿中铼的含量相似,显示莲花山铜矿床的形成可能与高分异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是高分异花岗岩晚期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莲花山铜矿床的产出指示区域内可能具有寻找高分异花岗岩型深成高温锡-钨矿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297.
以采自重庆南川地区金佛山羊口洞中一支石笋YK719为研究对象,利用精确的230Th测年数据、δ18O数据和灰度数据重建了重庆地区早全新世古气候变化序列。将石笋YK719灰度序列和δ18O记录进行对比后发现,在弱季风时段,石笋δ18O值偏重,石笋灰度值较高,灰度序列表现出“谷”构造;反之亦然。分析显示羊口洞石笋灰度序列与树轮Δ14C数据、太阳黑子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太阳活动是驱动石笋灰度序列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太阳活动可能通过温度和季风降水两方面来影响石笋灰度的变化:温度升高促使土壤微生物活动量增加,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和CO2含量增加,从而形成较为纯净的方解石沉积物,石笋颜色暗而透明,反之,石笋表现为不透明乳白色;北大西洋浮冰变化在早全新世可能通过季风-欧亚大陆雪盖耦合来间接地影响亚洲季风降水变化,从而影响石笋灰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98.
沙漏型岩溶地面塌陷物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研究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发生条件和机理,在作者关于土体塌陷理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渗漏型地面塌陷的地质现象、地质模型、物理模型及其数学表达式。根据地质现象和砂性土中砂颗粒在塌陷过程中的运动学响应特征,建立沙漏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概化出物理模型,并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推演沙漏型塌陷的数学表达式。由此探讨了沙漏型塌陷规模与岩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认为沙漏型塌陷历时与砂性土的摩擦系数的平方、水力坡降的平方根及可溶岩洞径的8/3次方根成反比,与塌陷坑深度的立方成正比。文章从地质现象→地质模型→物理模型→数学表达式来研究沙漏型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理论依据充分,物理过程可靠,数学逻辑严密,所推导出的数学表达式较好地反映了沙漏型地面塌陷的基本规律。经工程案例验证,该物理力学模型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299.
泰安市城区旧县水源地岩溶塌陷演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吴亚楠 《中国岩溶》2017,36(1):94-100
通过综合分析项目前期开展的塌陷群现场调查、物探、钻探、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等多项工作所获取的珍贵资料,将泰安市区划分为三个岩溶塌陷集中区,分别讨论了岩溶塌陷的发育条件、分布特征及成因演化过程,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岩溶塌陷防治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岩溶塌陷多发生于以下区域:(1)埋藏型岩溶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奥陶纪-寒武纪灰岩、白云岩;(2)断裂及其影响带;(3)上覆土层厚度小于20 m,多层结构,即上部黏性土、中部砂类、下部黏性土区域;(4)岩溶地下水降落漏斗及其影响范围内。研究区岩溶塌陷是各种不良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最重要的诱发动力条件为水动力条件,结合各类水文、地质、灾害资料,绘制岩溶塌陷与地层、降水、开采及岩溶水位关系图,可清晰地反映出在岩溶发育地区随着岩溶水开采量增大,岩溶水位随之降低,当岩溶水位低于基岩面后,岩溶塌陷开始发生,并且随着水位的降低及波动幅度的增大,塌陷次数明显增多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00.
在云南蒙自盆地开展了现场调查、采样、抽水试验、动态监测等工作,经与以往研究成果对比分析,揭示出近30年来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蒙自盆地的地下水环境变化特征:蒙自盆地第四系中20个天然水点断流;盆地内不同地区水位下降5~20 m;地下水中SO42-、Cl-含量显著增多,地下水类型由原来的2种增为10种;地下水水质变差,水质良好及以上者占取样总数的百分比由原来的80%,降至17.4%,其主要原因是城镇扩张、人口膨胀,对地下水资源需求量增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