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91.
改进的VCT长时间序列森林干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VCT(Vegetation Change Tracker)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引入双季节数据,提高了森林干扰提取精度。以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和渌口区为例,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搭建了VCT模型,构建了长时间序列Landsat 5/8卫星数据堆栈(LTSS),实现了研究区1989—2019年以来的森林干扰历史重建,分析了研究区森林干扰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等。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双季节数据的VCT算法可有效提取森林干扰信息,干扰提取的总体精度达到81.33%,较传统的VCT方法提高了4.44%;研究区1989—2019年干扰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干扰主要体现在城镇扩张、农业开垦和交通网建设3方面。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可应用于我国南方森林干扰提取研究。  相似文献   
292.
介绍了淄青线弥河定向钻穿越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优化情况。通过分析地质条件和地面附属物情况,确定了穿越地层和穿越深度;采用管体3PE防腐和环氧玻璃钢补口方式,保证了穿越管道防腐层的完整性;对施工过程的关键工序,采取优化施工工序,优选钻具组合,控制泥浆性能,严格钻进轨迹控向,采取卡管风险削减措施等,保证了施工的顺利实施,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293.
通过对藏南隆子-古堆一带广泛发育近东西走向的中基性脉岩较系统的地质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3个基性脉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33~140.9Ma,代表了辉长岩的结晶年龄,而中性脉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130±1.7Ma代表了闪长岩的结晶年龄。表明中基性脉岩属于钙碱性-碱性系列,总体富Ti O2,平均含量为3.08,LREE富集,轻重稀土分异较为明显,LILE略为富集,HFSE亏损不明显,属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可能代表了早白垩世新特提斯洋扩张引起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一侧裂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294.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正确认识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攸关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定义绿色煤炭资源为在当前先进技术条件下,资源禀赋条件适宜,能够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生态环境友好,适宜清洁高效利用,且具有经济竞争力的煤炭资源。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煤炭资源状况,详细阐述了绿色煤炭资源的概念内涵,构建了绿色煤炭资源评价技术框架,并对我国绿色煤炭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煤炭资源总量较大,其中已探明资源量为9 733.65亿t,且集中分布于“井”字形区划下的晋陕蒙(西)宁地区和新疆北疆地区,但绿色煤炭资源基础储量约为855.77亿t,经济可采的绿色煤炭资源储量仅为445.34亿t,资源保障程度仍有待加强。全面确立基于绿色煤炭资源评价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将有助于系统规划我国煤炭地质工作,明确区域资源开发战略与产能布局,实现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95.
吴铭  黄珏  宫丽娇  江涛 《遥感学报》2021,25(3):830-845
北极Lena河是世界第十长河,也是北极地区第二大河,其年径流量约占北冰洋淡水总量的20%,同时将陆地生态系统上的大量有机物携带进海洋,并且在全球碳循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卫星遥感数据是监测河流有机碳循环的重要数据源,特别是在无冰期的高纬度地区.本研究的目的是:(1)建立一种高精度反演算法估算北极Lena河的溶解有机碳...  相似文献   
296.
向湖盆中心和深层寻找油气勘探新领域已成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二连盆地剩余油气资源量达8亿吨,主要分布于各富油凹陷洼槽区,以非常规资源形式富存,页岩油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对富油凹陷洼槽区非常规油气地质特征、成藏富集机理和成藏模式开展研究,总结提升断陷小湖盆洼槽区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认识。研究表明:二连盆地多个洼槽区发育互层型页岩油聚集,富集于洼槽区边缘,存在腾二期(120 Ma)未致密先成藏和赛汉期(105 Ma)边致密边成藏(先致密后成藏)两期成藏过程;高充注动力富集区,砂体规模控制页岩油富集程度,低充注动力洼槽区内甜点储层发育及规模控制页岩油富集程度;二连盆地夹层型页岩油存在两种富集机理,即“储层主控”和“生烃主控”。据此,构建了二连盆地斜坡带-洼槽区“常非共存、有序分布、满洼汇聚、差异富集”的全油藏系列成藏模式,研究成果坚定了深入湖盆内部寻找烃源灶边缘互层型页岩油及烃源灶内夹层型页岩油的勘探信心。  相似文献   
297.
研究目的】新疆横跨古亚洲洋、特提斯洋两大构造成矿域,长期的洋-陆转换过程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地壳增生史和复杂多样成矿作用。作为中国能源、有色、铁矿、钾盐和非金属的重要资源基地,截止2019年底,新疆已发现矿产152种,建设矿山3000余座,形成了一批以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锰、铅、锌、铜、镍、金、锑、铀、稀有金属、萤石、钾盐等优势矿种为主的勘查开发基地。为进一步解析新疆多阶段、多旋回的地壳生长过程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亟需开展新疆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研究,以期更精准地开展成矿预测评价,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研究方法】在对全疆沉积建造、火山建造、侵入岩建造、变质建造、构造变形、成矿规律等方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洋板块地质学思想”为统领、以增生造山过程的解析为主要手段,结合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成矿响应,提出新的全疆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研究结果】全疆划分出一级构造单元6个、二级构造单元14个、三级构造单元32个以及四级构造单元99个。提出以塔里木克拉通为界,以北属古亚洲洋构造域,以南属特提斯洋构造域。并根据新疆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划分出4个构造-成矿阶段。【结论】将全疆构造-成矿旋回划分为太古宙—古元古代古陆核的形成与铁-铜成矿阶段、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期塔里木古陆及古生代洋中陆块基底的形成与铁-铅锌-磷灰石-石棉-宝石-石英岩成矿阶段、南华纪—三叠纪大陆地壳的增生与聚合及石油-天然气-金-铜-镍-铅锌-铁-锰-锑-钨-钼-稀有金属-石棉-石墨-云母-红柱石-宝石成矿阶段、侏罗纪至今的盆山构造形成与演变及石油-天然气-煤-铀-铅锌-盐类成矿阶段。创新点:(1)以洋板块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不同构造环境的成矿专属性,提出了新疆“三系两带一块”的大地构造新格局。(2)新疆矿床类型以岩浆热液型、生物化学沉积型、化学沉积型、海相火山岩型、岩浆型、变成型等为主。(3)全疆划分出4个构造-成矿阶段,提出了“三系两带一块一缘”的成矿理论新认识,认为中生代成矿作用是新疆今后地质勘查找矿的主攻成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