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南海东北部HD196A岩心的自生条状黃铁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生黄铁矿是海洋沉积物缺氧硫酸盐还原过程的主要产物。南海东北部的HD196A岩心中发现大量条状的自生黄铁矿,以中空或实心为主。含量分析表明,岩心500cm附近为黄铁矿富集带,与沉积物有机碳(Corg)、硫酸盐[SO4]2-、甲烷(CH4)以及碳酸钙(CaCO3)的地球化学特征分界一致,是岩心的沉积边界,反映了沉积物所处的缺氧环境。岩心沉积物地球化学剖面表明,有机质参与的硫酸盐还原过程和甲烷厌氧氧化作用是黄铁矿形成的主要因素。黄铁矿异常可以作为指示沉积物甲烷异常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2.
古地理重建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表构造过程、海陆格局和地貌环境特征的一项综合研究,并通过绘制表达海洋和大陆的古代轮廓以及重要的地形和地表环境的地图来呈现,是还原地球演化历史、预测能源矿产分布、认识生命和气候演变的基础性工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方法的应用为古地理图快速更新和友好呈现提供了方便。目前,全球有多个团队发布了数字化的全球古地理重建模型以及相关的数据和方法,如EarthByte、PaleoMap、UNIL、Deep Time Maps等团队。笔者研究团队基于“深时数字地球(Deep- time Digital Earth, DDE)”国际大科学计划提出的数据- 知识- 模型驱动的古地理重建思想,提出基于数字化方法驱动的升级更新全球古地理图的新流程,并通过不断尝试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从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等方面开发了多项古地理重建应用技术。以东特提斯域中二叠世—中三叠世的古地理重建为例,首先在GPlates软件平台上重建了板块构造框架,再利用岩相古地理图自动生成地形地貌图并结合人工校正,最后在GPlates软件通过图层叠加实现了中二叠世—中三叠世东特提斯域的动态数字综合古地理重建。本用例与广泛使用的Scotese (2021)的古地理图对比,在成图效率、数据丰富性和可追溯性、模型准确性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并为该时期板块运动、冰期消亡、大洋缺氧和生物灭绝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研究提供新的约束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3.
贵州五指山铅锌矿床为近年新勘探出的特大型铅锌矿床,其成矿时代不明,成因类型及控矿因素争议较大。本文测定的该矿床那雍枝矿段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458. 2±2. 9Ma (MSWD=1. 07,n=5),初始~(87)Sr/~(86)Sr=0. 713823±0. 000010,表明矿床的成矿时代为中奥陶世晚期至晚奥陶世早期,晚于赋矿地层沉积时代。结合矿床地球化学及矿床地质特征,认为五指山铅锌矿床为典型的后生矿床,成因类型属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五指山铅锌矿床的形成与加里东构造运动紧密相关,与黔中隆起构造事件对应。基底断层构造及破碎带是成矿作用的内在控制因素,而加里东期华夏地块与扬子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运动,即都匀运动及广西运动是五指山特大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的外因。  相似文献   
104.
稳定重矿物的特征指数可较好地反映沉积物的物源信息。在连云港海州湾地区入海河流及海域中采集碎屑沉积物,分析海州湾近海碎屑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及特征。海州湾地区近海沉积物中的轻矿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重矿物主要由锆石、钛铁矿、绿帘石、角闪石、榍石和石榴石组成。重矿物特征指数分析表明:海州湾近海海砂沉积物是河口-浅海环境的产物,砂矿主要来源于连云港地区花岗岩、片麻岩和榴辉岩,属于河-海作用成因的滨海沉积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5.
106.
推进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岸带是一个完整的环境系统,位于海陆相互作用的交集地带。海岸带地质工作是海岸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海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布局、海岸带土地利用和海洋功能区划、重大工程布局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减灾防灾和应急、地质资源开发规划、地质科学发展等都迫切需要加强海岸带地质工作。通过海岸带海域综合地质调查、海岸带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立、海岸带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中心建成,将取得一批服务于海岸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调查成果、一批服务于各级政府决策的专题性成果和破解重大地质问题的技术创新示范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7.
国际上流行的造山型金矿理论主要是在前寒武古老克拉通剪切带型金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流行观点认为:造山型金矿主要发育在增生造山带,而碰撞造山带似乎不利于成矿.然而,我国西南地区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大量发育,至少形成了2条重要的金矿带,即滇西哀牢山金矿带和川西锦屏山金矿带,前者受哀牢山大型走滑剪切带控制,后者受剪切带和层间滑脱带控制.  相似文献   
108.
大港滩海埕北断阶区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二段砂体是由辫状水道控制的近岸水下扇。主要发育基质支撑砂砾岩相、颗粒支撑砂砾岩相、正递变层理砾岩相、含砾砂岩相、逆递变层理砾岩相、含砾砂岩相、泥质支撑砂岩相和粉砂岩相,粒度粗是其主要特征;水平层理、块状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包卷层理和变形层理十分发育;砂球、重荷模、砂岩脉和冲刷面等沉积构造也十分发育:电阻率曲线呈正韵律,曲线由高幅至中幅呈钟形及箱形,与不同岩性和不同沉积相具良好对应关系。通过对区内各井的岩性组合观察,结合各砂层组的沉积特征及其相应的测井相标志将研究区近岸水下扇划分为2个亚相和5个微相:扇中(包括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和扇中前缘)和扇端亚相(扇端泥、扇端席状砂)。其中扇中辫状水道为主要储集层。  相似文献   
109.
梁金龙  孙晓明  徐莉  翟伟  汤倩  梁业恒 《地质学报》2006,80(12):1904-1910
单斜辉石中发育石英出溶体是UHP变质作用的典型矿物学标志之一,在世界上著名UHP变质地体中屡有发现。本文利用激光Raman光谱和电子探针分析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CCSD-PP1)榴辉岩岩心的绿辉石中发现了大量石英(棒)出溶现象。通过与CCSD主孔榴辉岩各种赋存形式的绿辉石成分对比,发现含石英出溶体的绿辉石具有超硅特征,这是出溶现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结合高压实验岩石学资料,提出在UHP变质的峰值期部分Si进入六次配位的Si-O八面体位置,压力降低这部分Si析出,形成石英出溶体的出溶机制。结合新的矿物学研究进展,认为绿辉石中出溶石英所标志的压力应远大于前人提出的2.5GPa,意味着苏鲁超高压变质带陆壳物质的俯冲深度要大于目前一般认为的80~120km范围。  相似文献   
110.
长坑金银矿是新近发现的新型大型贵金属矿床.较系统的N2-Ar-He示踪体系、He和δD-δ18O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建造水(或称沉积热卤水),而不是前人所普遍认为的大气降水.成矿流体中幔源岩浆水的比例也很低,一般不超过10%.根据成矿流体来源,长坑金银矿应属沉积热卤水改造型矿床.在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粤中三洲盆地由于巨厚沉积物的积聚,其中建造水受到挤压加温,顺层侧向迁移,并最终沿盆地边缘缓倾斜的层间断裂向上运移,由于温、压下降等原因导致矿质在断裂中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