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质学   74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52.
陕西八卦庙金矿石英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卦庙金矿的石英可分为3期,即早期近EW向顺层脉、中期NE向节理脉和晚期缓倾斜切脉。X光衍射分析表明,石英的日胞参数、晶胞体积及有关衍射强度比值(I101/I100)和石英的Au的含量相关关系不明显,但总体上有关晶胞参数值较一般标准石英的要大;不同标高石英的晶胞参数表现为脉动式的变化。另外,从成矿早期到晚期;c0/a0和I101/I100值随温度降低而有所降低,石英薄片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石英包裹体中H2O的相对光密度D1/D0值除一个样品较小(0.32)外,其斜 均在1.23-4.77,平均2.3143。总体上Au含量较高的石英其H2O和CO2的相对光密度D1/D0和D2/D0值也具相对较高的趋势;并且D1/D0和D2/D0具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58。这种同步增长说明H2O和CO2气液丰富有利于Au的矿化定集,标高相差150 m样品的H2O和CO2的相对光密度值未发生显著变化且无意含Au性较好的信息说明八卦庙金矿深部的矿化前景依然不错。  相似文献   
53.
有色地质矿产勘查,科研若干主要成果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有色地质部门40多年来的若干主要勘查,科研成果,内容有:找到和探明的矿产资源情况,发现和总结出的在成矿理论方面的新贡献、在成矿勘查规律方面的创造性成果,选择和合理使用的针对性找矿技术方法及其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54.
55.
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生界上三叠—下侏罗统兰塘群系在加里东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衍生含锡建造,是厚婆坳锡矿的主要物质来源。成矿流体为同生建造水,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为T=260~375℃,盐度6.14~7.42%,fo_210~(-30)-10~(-37),fs_210~(-10.5)-10~(12.5),PH4.91-5.40,锡以氯的亚锡配合物形式迁移。矿床的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分带序列是垂直的(上-下);Ba-Y-Mn(As.Sb.Hg)-Cu-Ni-Co-Zn-(Sn.Mo.Bi)-Pb-Ag-Ti-V-Cr-Be。  相似文献   
56.
57.
金矿化过程中两个地球化学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东波  邵世才  徐勇 《地球科学》1999,24(3):292-297
论述了金矿化过程中的两个地球化学问题,即沉积喷流作用与金矿化的关系,金与铅锌矿化的关系,海底沉积喷流作用不仅能形成重要的贱金属硫化物矿床,而且也导致金的明显富集;大量的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已识别出一些沉积喷流型金矿床,揭示出部分太古宙绿岩石带中的脉状金矿床与沉积喷流作用密切的时空关系。  相似文献   
58.
同位成矿概论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同位成矿是指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同时代与不同时代,同矿种与不同矿种,同类型与不同类型相对稳定的成矿作用及其成矿规律的总称。提出了同位成矿是大型一超大型金属矿术(矿田)形成的宏观机制,讨论了同位成矿的边界条件,只有在边界条件以内才有可能形成大矿;阐述了同位成矿的某些特点;划分了同位成矿的类型。并指出同位成矿可能与幔流柱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9.
塔里木西南缘MVT型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塔里木板块西南缘塔木、卡兰古、乌苏里克、卡拉牙斯卡克等铅锌矿区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单一,多为流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中高盐度、高密度特征、是富含Ca^2 ,Mg^2 ,Na^ 离子及有机烃类物质和硫化氢气体的热卤水。矿化剂主要是Cl^-离子,可与北美典型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类比。  相似文献   
60.
武当山地区中上元古界及成岩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分布于武当山地区的中上元古界武当山群,耀岭河群的变火山岩、变沉积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有关图解的综合研究和应用,笔者认为武当山群的成岩环境为古岛弧,而耀岭河群的成岩环境为古陆缘裂谷。中晚元古代期间,武当山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从古岛弧向古陆缘裂谷转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