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122篇
大气科学   175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609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51.
钻探是直接获取地下实物资料和提供测量通道的唯一技术方法,科学钻探是人类解决所面临的资源、灾害、环境等重大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要回顾了大陆科学钻探技术发展概况,通过对大陆科学钻探新技术发展动态前沿问题及发展路线进行调研,梳理总结了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面临的高温、高压、高地应力、井斜、取心等技术难题,并提出了以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绿色钻探技术为研究方向的发展路线图,为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进一步发展及组织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2.
第三极地区气候多样、灾害频发,是影响全球和亚洲气候异常的关键区域,针对此地区开展季节—年际气候预测研究对于提高区域预报技巧以及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指导意义.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业务模式(BCC CSM1.1m)的历史回报和预测数据,对第三极地区2m气温和积雪的预测结果进行了确定性技巧评估,并分析了海洋因子对于预测技巧的调制作用.研究表明:该模式对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气温和积雪的季节—年际气候预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夏季气温的预测效果整体上好于冬季气温和积雪深度预测;预测技巧随着模式起报时间的提前而下降,但是存在技巧回升现象.研究也发现,海温异常因子对第三极地区的气候预测技巧具有不同程度的调制作用,厄尔尼诺等海洋信号能够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影响第三极地区的气候预测.  相似文献   
953.
以贵州省红枫湖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RUSLE模型分析了该流域1960~1986年、1987~1997年、1998~2004年三个时段内的年平均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侵蚀强度,并探讨了40多年来流域土壤侵蚀变化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40多年来,流域的土壤侵蚀经历了一个先增强再减弱的过程,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呈西强东弱的格局,且流域西部呈明显先增强再减弱的特征,东部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54.
徐学敏  孙玮琳  汪双清  秦婧  沈斌  郭望  杨佳佳  栗敏 《地球科学》2019,44(11):3717-3724
为明确适用于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成熟度评价的沥青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等效换算关系,利用初始成熟度接近的洪水庄组海相页岩及龙潭组煤样在350~525℃温度范围开展了系列共置热压模拟实验,通过测定各温度下页岩中的沥青与煤中的镜质体反射率的演化规律,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等效换算关系,并利用模拟样品和实际剖面样品开展了方法验证.结果表明两者满足以下关系:VRo(等效镜质体反射率)=0.879 8Rb(沥青反射率)+0.114 5(适用范围:VRo 0.61%~3.04%),本次建立的沥青反射率回归公式可以为准确评价缺乏镜质体的高演化海相页岩地层的成熟度判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55.
哈西金矿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哈图—萨尔托海金成矿带的西延部分,是该成矿带内一个具有较大成矿潜力的金矿。为确定该金矿成矿流体的来源,本文对成矿阶段含明金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及其氢氧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成矿阶段石英中的包裹体数量众多,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其次为富CO2三相包裹体,少量纯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温度范围为226 ℃~325 ℃,盐度范围为2.24%~9.34%,密度范围为0.72~0.88 g/cm3;群体包裹体色谱分析显示,成矿流体液相成分富含Ca2+、SO42-、Cl-等离子,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还有少量CH4、N2等气体。综合分析,哈西金矿成矿阶段的流体为一套中温、低盐度、低密度、受到了古大气水混入的岩浆后期热液,成矿后又伴随着多期次的热液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956.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等金属成矿带,庐枞矿集区中新勘探发现的东顾山矿床与成矿带内燕山期铁、铜大规模成矿作用不同,矿化以钨为主,且已达大型规模。前人已对该矿床开展了基础地质特征和成岩成矿年代学工作,但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来源特征仍不清楚,矿床成因的确定需要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对各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及H、O、S同位素进行了系统测定及分析,并结合地质事实,确定了成矿流体特征和来源,为成矿带内钨矿床的成因认识和下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东顾山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以纯液相包裹体(L)和气液两相包裹体(V+L)为主,矽卡岩阶段(Ⅰ)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351~397℃,盐度变化于10.87%~13.60% NaCleqv;氧化物阶段(Ⅱ)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283~367℃,盐度变化于7.73%~10.62% NaCleqv;第三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Ⅲ)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80~284℃,盐度变化于4.08%~7.57% NaCleqv。从Ⅰ阶段到Ⅲ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有降低的趋势,显示流体混合的特征,可能是其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H-O同位素分析结果(δ18OH2O值为-0.37‰~2.79‰,δD值为-60.56‰~-46.16‰)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并有约40%大气降水的加入。硫化物S同位素研究显示,黄铁矿δ34S值范围为4.39‰~6.00‰,高于幔源硫,略低于赋矿地层硫值(7.60‰~8.13‰),指示东顾山钨矿床硫源为地层硫和岩浆硫混合,地层硫的贡献不容忽视。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及H、O、S同位素特征可知,东顾山矿床热液成矿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流体混合作用,破坏了钨络合物的稳定性,使得大量钨等金属离子从络合物载体中脱离出来并与Ca2+相结合,最终钨酸钙沉淀成矿。通过与成矿带铜铁矿床的成矿流体对比可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钨矿床与铜(金)、铁矿床的成矿流体温度和盐度特征相似(中高温、中高盐度向中低温、中低盐度演化),但是由于围岩性质不同导致硫来源不同,且沉淀机制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矿种的成矿岩体性质和搬运金属元素的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57.
李贤  汪时机  何丙辉  沈泰宇 《岩土力学》2019,40(8):2956-2964
影响土体适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的主要因素有颗粒的有效粒径、孔隙直径、颗粒级配以及水动力学参数等,实际工程土中复杂的孔隙结构难以通过单一的参数来衡定,而土体的渗透性能够综合反映诸多因素。针对分步、低速工艺下的定容量饱和渗透灌浆,提出了在满足土壤颗粒粒径和微生物尺寸相容性的前提下,以渗透系数表征的土体适用MICP技术的条件判断公式;并通过涵盖砂土、粉土、砂质黏性紫色土、膨胀土等9种土(控制粒径 0.040~0.913 mm,初始孔隙率 31.5%~54.9%)的固化试验、渗透试验和强度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结合渗透性折减参数 值的选取(无黏性土 ,黏性土 ),渗透条件Ⅲ可适用于多种土体;渗透条件Ⅰ适用于MICP技术广为应用的砂土。同时得出了灌浆浆液总量和灌浆总时长的计算公式,为MICP固土技术可行性评估和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8.
在对山西省阳泉矿区中新景煤田15号煤层采集的30个煤样进行ICP-MS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讨论了新景矿15号煤层剖面上Li、Be、Sc、Cu、Ba、Sr、Rb、U、Th和Pb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富集特征,发现15号煤中Li富集,Be,Sc,Rb亏损。通过计算Sr/Ba、Sr/Cu和U/Th比值作为判断成煤环境的地球化学指标,分析新景矿15号煤层的成煤环境。  相似文献   
959.
期刊评价形式很多,包括“核心期刊”评选、影响力排名等。正确把握各期刊评价体系的初衷和发展,了解其功能、指标及其测算方法的特定内涵,对于优化办刊理念、提高期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及最新版评价采用的指标,分析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在前者中排位比较靠后、在后者中“红点指标”偏低的现状及其原因,认为决定期刊影响力的主要因子除了文章质量,还有文章体例的规范性及与被引量相关的各项指标。继而统计分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年和10年刊文数据,获得该刊学科分布、文章影响力、摘要、关键词等方面的特点,认为存在学科比较分散、高影响力论文不多、摘要信息量不足和关键词不规范等问题。据此,提出了提升期刊影响力的措施:(1)办刊要坚持一定的学科方向和特色,合理控制学科分;(2)要规范要求文章体例,提高文章质量,吸纳高影响力论文,吸引高质量稿源;(3)加强摘要特别是英文摘要,扩充信息量,以促进文章的传播及期刊的国际化;(4)规范摘录关键词,提高文章被检索引用概率。并建议编辑要系统研究同一学科内期刊的特点,及时发现学科热点,更好地提升期刊的专业影响力。  相似文献   
960.
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汪德根 《干旱区地理》2008,31(3):456-463
运用最近邻比率Rn、β指数、γ指数、紧密度指数、平均径路长定量研究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性,分析得出,目前该旅游区的旅游资源集聚性强(Rn=0.03),适合区域旅游活动的开展,但由于β=1.5,γ=0.58,平均径路长为2.57,表明旅游交通网络连接性和通达性较差,说明该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空间联系较弱,加强旅游区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性水平,是该旅游区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旅游区紧密度指数C=0.81,则表明较紧凑的区域形态为改善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性能提供了较好的基础.研究表明,最近邻比率Rn、β指数、γ指数、紧密度指数和平均径路长等5种分析技术是研究区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较为合理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