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31.
前寒武纪一寒武纪转折期是地球历史演化的重要阶段之一,不仅纪录了后生动物的产生、灭绝以及加速分异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海洋地球化学明显的变化、长期全球性海洋缺氧等.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一重要时期地球表层环境演变及动力机制,我们对湘西地区台地一盆地转换带不同沉积类型及空间变化进行了重点解剖,发现寒武纪最早期该地区在台一盆转换带上...  相似文献   
32.
鄂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烃源岩形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二叠统柄霞组下部烃源岩广泛发育于扬子地台台内盆地和台地边缘.多种古环境参数V/(V+Ni)、V/Cr、Cu、Ni、Zn、Hf、Nb、自生U含量和烃类百分含量的研究表明,栖霞组烃源岩周期性变化的有机质埋藏量主要受控于海洋表层初级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变化受气候引起的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海平面的上升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提高海洋...  相似文献   
33.
二叠纪末期海洋缺氧:来自黄铁矿形态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二叠世是古生代环境和生物演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的"冰室气候"时期,但其中仍然含有大量的富有机质沉积,并发育成为我国南方扬子板块重要的烃源岩层位.为恢复这一时期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我们对湖北恩施赵家坝剖面大隆组硅质岩和四川广元上寺长江沟剖面大隆组碳酸盐岩中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大小和分布进行了测量、统计和研究.统计结果显...  相似文献   
34.
广西南宁地区泥盆系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泥盆纪时,广西南宁附近发育了一套从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到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末的硅质岩建造,硅质岩多为薄层,灰黑到黑色,至弗拉斯阶上部变为灰黄色,水平纹理发育,常夹火山凝灰岩或与之互层。这套硅质岩SiO2含量高(一般>90%),其他主量化学成分均很低(一般<5%)。TFe2O3和含量相对比较富集(平均含量3.32%), Al2O3、TiO2、MgO和MnO相对贫乏(平均含量分别为0.71%、0.04%、0.10%和0.02%)。常量元素Fe/Ti、(Fe+Mn)/Ti和Al/(Al+Fe+Mn)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91.65,92.12和0.25,微量元素Ti/V和U/Th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4.57和4.09,其中U/Th比值在弗拉斯期早期达到最大。这些数据说明,硅质岩在形成时受到了明显的海底热液活动影响,而这种热液活动在弗拉斯期早期达到最强,后逐渐减弱,而热液活动的强度可能主要受盆地裂解(或张裂作用)的影响;因此,盆地拉张作用在弗拉斯期早期达到最强,这与硅质岩的空间分布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35.
遇昊  陈代钊  韦恒叶  汪建国 《岩石学报》2012,28(3):1017-1027
晚二叠世是古生代环境、生物演化的关键时期,发育广泛的富有机质沉积,并成为南方重要的烃源岩层位。为了解该时期的富有机质堆积机理,我们选择了鄂西台内盆地晚二叠世大隆组富有机质硅质岩(TOC平均值为5.8%,峰值为18%)作为研究对象。硅质岩中常量元素Al/Fe均值为0.79,Mn/Ti均值为0.21,显示为大陆边缘环境下的生物成因,即非热水成因。∑REE值与Al2O3含量有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当时陆源物质的输入对硅质岩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微量元素U/Th、V/(V+Ni)均说明硅质岩沉积环境为缺氧水体环境。通过对草莓状黄铁矿粒径的统计表明,大多数(64%~89%)的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小于5μm,反映缺氧甚至硫化的环境。而且,U、V、Mo的富集以及Ni、Cu元素的亏损说明水体的缺氧主要是由于海水分层,水体循环受阻造成的。TOC与氧化还原参数的变化步调基本一致,两者有着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生产力指标Ba/Al相关性很差,说明有机质富集主要是由水体的缺氧而不是初级生产力控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