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615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甘肃小柳沟钨钼矿床进行了辉钼矿Re-Os和白云母Ar-Ar同位素定年。2件辉钼矿样品获得的Re-Os模式年龄分
别为(427±6)Ma和(428±6)Ma,平均(427.5±6)Ma;3件白云母Ar-Ar定年获得的Ar-Ar坪年龄分别为:(391.98±1.95)、
(391.13±1.88)、(392.04±1.98)Ma,平均(391.7±1.9)Ma。上述年龄指示小柳沟钨钼矿化发生在428~392Ma之间。碰撞造
山过程中地壳收缩增厚、深部岩石增温加压和变质脱水,特别是在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换阶段的构造减压,将进一步促使部
分熔融过程及花岗岩浆的形成。含矿岩体从岩浆源区通过部分熔融作用获取成矿物质,在岩浆后续分异演化过程中,作为不相容
元素的W、Mo将倾向于在残余的熔体中进一步富集。随着岩浆上侵到浅部,因温度、压力的下降而使含水流体或挥发分饱和而发
生出溶,成矿元素将优先进入溶液,并随溶液迁移到赋矿的断裂或裂隙中沉淀成矿。因此,碰撞造山过程为祁连造山带同期含矿
岩体的形成和钨钼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学环境,而花岗岩浆上侵、结晶分异和流体析出,为W、Mo元素的最终迁移、富集成矿提
供了热动力学条件。因为造山后伸展阶段更利于花岗岩浆上侵和流体的分异,所以此阶段形成的花岗岩与成矿关系更为密切。
因此,祁连地区钨钼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应对造山阶段尤其是造山作用后伸展阶段花岗岩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92.
993.
徐州活动断层探测项目主要断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徐州市主要可能的发震断层开展了活动性探测及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这对徐州市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前人资料,分析了威胁徐州市区安全的主要5条隐伏断层,它们分别为幕集-刘集断裂、不老河断裂、废黄河断裂、班井断裂和邵楼断裂.同时根据徐州市活动断层探测项目的要求,针对这5条主要断层开展了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野外地震地质调查等相关工作,评价了这5条断层的活动历史、活动性质、规模、展布和地貌特征,及其最新活动时代.结果表明,废黄河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邵楼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这2条断层是目标区具备一定程度发震能力和地震危险性最大的断层.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围压下灰岩三轴压缩过程能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勇  俞然刚 《岩土力学》2014,35(1):118-122
对灰岩岩样进行了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了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与围压的线性关系式。利用应力-应变曲线拟合了3种围压下应变能与应变的关系式,从而可以求得灰岩在任一轴向应变时的能量值。在考虑岩样对液压油做功的前提下,分析了压缩过程中几个阶段的能量转化方式,解释了高围压条件下岩石破坏更加剧烈的原因。基于裂缝扩展程度影响弹性模量大小的情况,提出了裂缝发展系数F的概念,给出了3种围压下利用轴向应力? 求取F的经验公式,从而可以获得灰岩压缩破坏过程中各阶段的实际岩石力学参数,并且用F值的变化趋势解释了高围压时峰值强度附近出现塑性平台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腹膜后寄生胎MSCT轴位图像及后处理图像的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检查方法的认识。方法:2例临床可疑诊为腹膜后寄生胎患儿先行MSCT平扫,再将原始薄层图像传至A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仲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轴位、MPR、VR、MIP影像学特征。结果:2例轴位图像示中上腹见一混杂密度影,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其内见液体、脂肪、骨骼和软组织密度影,后处理图像示脊柱、骨盆及部分四肢影像。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对腹膜后寄生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特别是VR可以直接提供寄生胎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了解右侧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对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功能的影响。方法:从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中,选择右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5%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34人为病变组;选择无冠状动脉病变的22人为对照组。将心动周期间隔10%,分割成0%~90%10个相位,自动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和舒张末期容积(EDV)及射血分数(EF),重建左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短轴位,分别测量左室下壁、下间壁收缩末期厚度(ESWT)和舒张末期厚度(EDWT),分别计算、比较和分析左室下壁和下间壁的收缩期增厚率(SWT)。结果:病变组ESV较对照组增高,两组ESV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为0.001,EF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为1.21×10-5;两组下壁ESWT及EDWT、下间壁ESWT比较无差异性,P值分别为0.156、0.316、0.666,下间壁EDWT增厚,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值为0.049;病变组左室下壁及下间壁SWT明显降低,两组左室下壁及下间壁SWT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6.02×10-8、4.02×10-6。结论:右侧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导致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左室下壁和下间壁收缩期增厚率降低,并对左室下间壁舒张功能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997.
GNSS抗干扰技术中常采用功率倒置算法(PI)来得到自适应波束形成的零陷。信干比为80dB时,PI算法能准确识别干扰的方向,抗干扰分辨率好,但当信干比降低到20dB左右时,在射频干扰信号方向谱周围会形成大量带状的零陷,干扰信号的分辨率恶化严重。空间谱估计中的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具备超分辨率特性,通过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的正交功率最小化原理,采用空间二维谱峰搜索方位角和仰角,能够准确进行DOA估计,有效区分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在高信干比条件下,基于MUSIC算法的最小功率估计抑制深度明显好于传统的PI算法;在低信干比条件下,MUSIC-PI算法在干扰信号方向谱判别及零陷抑制方面依然有效,而传统的PI算法失效。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GNSS抗干扰领域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98.
昆明盆地粉质粘土土动力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动力参数是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重要的参数之一,且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点。本文收集了昆明盆地区域内68个场地的137组粉质粘土的动三轴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通过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与袁晓铭的推荐值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中给出的规范值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统计的土动力参数,所得的地震动参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适用性。在昆明盆地区域,本文的统计值在Ⅱ、Ⅲ类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济南市泉群喷涌经历了自流期、自流- 季节断流期、季节性断流或长年断流期、人工调控期等几个历史阶段。本文在分析济南市四大泉群喷涌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利用统计资料,首先建立泉群年平均喷涌量与年最低地下水位之间的定量方程,得出四大泉群喷涌的底限水位与最低景观流量的对应关系,然后,计算泉域内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再得出保证泉涌的地下水最大允许开采量的控制性参数。最后,结合保泉供水的实际需求,提出扩大地表水供应量、开辟新水源、实施多种形式的人工回灌以及调整供用水结构、实施分质供水等宏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1995~2004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河南省降水最多年份汛期降水集中时段的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发现降水集中时段100 hPa南亚高压120°E脊线基本维持在25~32°N之间,降水集中时段开始前南亚高压有一个东移北跳过程,降水集中期间100 hPa高度场上呈现东高西低形势,有利于副高西伸和北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对稳定,在多雨时段副高进退次数较多,且较长时间稳定在25°N左右,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沿副高外围进入河南省境内,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在降水集中时段,中纬度西风急流轴位置被北抬到40°N 以北,40°N以南基本是东风,这种中纬度地转西风持续偏弱,有利于副热带高压北跳和北跳后稳定,使雨带稳定在河南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