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42.
本文报道了冀西北地区麻粒岩相片麻岩中矿物内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并讨论了其地质意义。根据包裹体的形态、赋存状态并结合包裹体CO2密度的演化,在麻粒岩相花岗质片麻岩的矿物中可识别出四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1)一相富CO2包裹体、2)气液两相富CO2包裹体、3)三相含液态CO2包裹体,4)含石盐子晶的多相包裹体。不同类型包裹体的特征和密度等表明,该区花岗质片麻岩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质过程。第一阶段,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峰期之后捕获了高密度的富CO2包裹体。在第二阶段形成了两相富CO2包裹体。第三阶段捕获了低密度的三相含液态CO2包裹体。这种很低密度的流体包裹体反映了晚期变形和退变质期间的温压条件  相似文献   
43.
冀西北麻粒岩是我国北方麻粒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年龄对探讨我国地壳早期演化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报道了采自赤城伙房村和崇礼上新营变质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和Sm-Nd同位素年龄。赤城伙房村变质岩年龄为2513±55(2σ)Ma,INd=0.50944±5(2σ),εNd(t)=+1.2±0.5;崇礼上新营变质岩年龄为2667±90(2σ)Ma,INd=0.50930±8(2σ),εNd(t)=+2.4±0.7。冀西北变质岩可能存在两个系列,其原岩分别形成于2900~2800Ma和2700~2600Ma。该区最早地壳可能形成于2932±84(σ)Ma  相似文献   
44.
45.
采自矽卡岩矿床的5块光片,在矿相显微镜下,环带状磁铁矿显示光学各向异性效应,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表明,磁铁矿晶一菜是立方体。在高位矿相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反射光强度略有差异的黄铁矿极细条带。  相似文献   
46.
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性火山作用与地壳增生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华北克拉通在早前寒武纪阶段有两个主要的基性火山活动时期,一期发生在2.7Ga左右,另一期发生在2.5Ga左右,代表了两期强烈的地壳增生事件。太古宙末期基性火山岩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基性火山岩与其他岩石的关系和组合特征表明,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时期,在陆块之间基性火山岩的喷溢使地壳面积增大并把原本分离的小陆块拼合到一起,造成地壳的增生。在陆块内部,地壳的增生主要通过地幔柱的方式进行,在较均匀的地壳部分主要通过基性岩浆的垫托方式使地壳增厚,部分岩浆侵位到地壳较浅部位,甚至溢出地表。这两种地壳增生方式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联合作用形成了太古宙末的华北古大陆。  相似文献   
47.
河北省井陉-鹿泉以南至赞皇-邢台境内的赞皇变质杂岩(前称"赞皇群"或"阜平群")位于华北中部构造(造山)带中央地段.  相似文献   
48.
中国太古宙地质体组成、阶段划分和演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沈其韩  钱祥麟 《地球学报》1995,16(2):113-120
我国太古宇陆壳主要见于华北克拉通区内,由高级变质的麻粒岩相带、角闪宕相区和低、中级变质的绿岩-花岗岩区组成。按地质时序可划分为始、古、中、新太古4个阶段。麻粒岩相带的组成主要由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为主和少量表壳岩或主要由表壳岩含一些花岗质岩石。绿岩-花岗岩区时代主要属新太古代,绿岩属基性火山-沉积建造,基性岩的原岩物质来自相对亏损的上地幔,形成于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太古宙末,板块体制已经形成,麻粒岩相带是板块体制的俯冲碰撞机制的产物。对克拉通古陆块能长期成为大陆的解释,应认为是下地壳的挤压环境,促使陆壳以板底垫托叠置、垂直增生所致。  相似文献   
49.
青藏高原的隆起是亚洲大陆挽近地史时期发生的最雄伟壮观的地质事件之一;地球科学工作者相继提出解释高原形成、演化与动力学的地质模型。现有的众多模型,各有侧重点,有一些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但一般地说,这些模型往往侧重从宏观尺度的科学推理与从外部动力学条件来解释高原的形成机理及其地质特征(大规模的地壳增生、地形隆起、地体物质转移等),而较少涉及高原地质体本身在外力作用下,可能影响青藏高原内部物质条件及性状的具体实验研究。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即相当组成壳内低速层(深20~30km的低速层)的斜长角…  相似文献   
50.
浓度是溶液中客观存在的物理性质,活度则指非理想溶液(包括非理想固溶体)中组分的"有效浓度".本文以石榴子石-黑云母(GB)温度计、石榴子石-Al2SiO5矿物-斜长石-石英(GASP)压力计为例,探讨了矿物活度模型对于温度计与压力计的影响.将石榴子石和黑云母作为理想或非理想固溶体,根据实验数据建立的不同版本的石榴子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