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地震沉积学在中国: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曾洪流 《沉积学报》2011,29(3):417-426
介绍了地震沉积学的发展历史,讨论了地震沉积学的涵义、地质和地球物理背景、关键技术以及近期发展展望。地震沉积学是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得到西方石油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大力扶持,也得到了中国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和支持。地震沉积学与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有着内在联系,但在内容上更注重研究沉积岩和沉积作用。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地震沉积学体现为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的综合。地震沉积学得益于对地震水平分辨能力的利用,对地震反射穿时性的认识,及利用等时地层格架内的虚拟作图解决薄层水平成像问题的顿悟。地震沉积学经济实用的两项关键技术是地震道90°相位化和地层切片。中国地震沉积学的近期发展可能出现在陆相盆地地震岩性学方法、陆相盆地的地震沉积相模式、及陆相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等方面。  相似文献   
72.
在现代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应用11口岩心资料和大量地球物理资料,将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确立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由成熟度较高的中细砂岩组成,发育反映较强水流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以及间断正韵律,分支河道砂体发育,累计砂体厚度达数十米,分布范围广,向湖盆中央方向延伸数十公里。三角洲前缘可细分为內前缘和外前缘。三角洲內前缘水下分支河道连续性好、延伸远;三角洲外前缘水下分支河道连续性差,被改造后形成前缘席状砂。基于浅水三角洲发育主控因素分析,建立了干旱和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利用地震沉积学的地层切片刻画了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的枝状形态和大面积分布特征,指出近油源和临近断层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为有利勘探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73.
吴果  冉洪流  周庆 《地球科学》2022,47(3):844-855
同震位错对川藏铁路等跨断层工程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合理评价活断层的位错参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传统的确定性评价方法存在无法区分工程场点的重要程度和其在断层上的相对位置等缺陷,越来越多的学者推荐采用概率断层位错危险性分析(PFDHA).然而基于经典的概率性方法开展PFDHA原理复杂且实现困难,不利于吸收断层地震活动性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有碍于PFDHA的普及和推广.相比经典的概率性方法,蒙特卡洛模拟具备逻辑清晰易懂、程序易于实现且兼容性和扩展性好的优点.本研究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实现了概率断层位错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性算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鲜水河断裂带的炉霍段.结果显示,PFDHA的结果随着超越概率水准或工程场点在断层上的相对位置的不同而显著变化.适当考虑最大同震位错和地表破裂长度的不确定性得到的位错参数更加合理.超越概率大于等于100年2%时,PFDHA的结果显著小于确定性方法的结果.然而随着断层活动性的提高,100年超越概率1%的结果可能会大于确定性方法的结果.按照不同类型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准选择相应的PFDHA评价结果,既有利于工程的安全,也有助于大多数工程节约成本.PFDHA相比确定性方法具备多种优势,有望为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的抗断参数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4.
b值在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拟合b值的方法有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和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最小二乘法简单易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很多研究表明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极大似然法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最小二乘法的一种可行的替代或补充方法。前人对极大似然法的研究非常繁杂,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程式,每个方程式的隐含假设和求解方式各不相同。文中对主要方程式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按照是否考虑震级的归档效应、是否设定有限最大震级、是否对不同震级档数据取不同的观察时段和是否具有解析解这4个方面,对这些方程式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进而对震级的归档效应、震级的测量误差、样本量、震级跨度、最小完整震级和前余震共6个可能影响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正确使用这些方程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文中的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不同的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的方程式,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5.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现象普遍发育并已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类型,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是当今沉积地质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基于渤海油田大量勘探实践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调研,归纳总结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了目前混合沉积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陆相混合沉积研究历程可划分为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综合研究阶段.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性,混合沉积岩性鉴定方案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具有复杂的成因类型,包括近源混合沉积、远源混合沉积2大类及6种具体沉积类型.渤海油田首次建立了独立的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相体系.陆相混合沉积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括稳定的宏观构造背景与局部强断裂活动、盆内局部凸起碎屑供给的不稳定性、相对干旱的气候与较高盐度的水体条件、正向的古地貌背景.近源扇三角洲混合型、近源扇三角洲侧翼型、近源辫状河三角洲侧翼型、远源高能粗粒型混合沉积优质储层是目前较为有利的混合沉积勘探类型.古地理条件约束、地质模式主导是有效的混积型储层预测思路.现阶段陆相混合沉积研究中需要重视的关键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混合沉积岩性分类方案,钙质壳体生物发育规律及微生物白云岩化作用,细粒混合沉积与页岩油气储层的关系,混积型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技术.   相似文献   
76.
试论北京西山煤田逆冲推覆构造样式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西山煤田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燕山早期,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逆冲,构成对冲式组合。其中,九龙山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双冲构造的组合特点。燕山中、晚期,煤田内逆冲推覆构造进一步发展,并且被一些北北东向逆断层切割、破坏。在推覆体前缘,构造复杂。不仅煤层原生结构遭到破坏,而且煤层厚度也变得相当复杂,从而给煤田勘探和矿山开采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在原地系统中,构造简单、煤层厚度稳定,有利于勘探和开采。  相似文献   
77.
前人研究认为,库车1949年71/4级地震主要与天山南麓活动构造带的NEE向秋立塔格断裂有关.最近笔者根据深地震地壳测深、石油地质及活断裂等研究的新成果,对这次地震的构造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塔里木陆块向天山俯冲,天山上地壳被挤压块断隆升并侧向推覆扩展,于天山南缘形成库车盆地及由秋立塔格等一系列逆断裂组成的逆断-褶皱系,这是发育于沉积盖层的薄皮构造.NE向库车-依西1井断裂是库车盆地构造中重要的传递断裂,位于NE向的乌鲁木齐-库车-柯坪构造带中.有关71/4级地震的地震学研究结果与秋立塔格断裂完全不符,而与库车-依西1井断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8.
基于SIMULINK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非线性动力分析程序的可视化和二次开发能力不强的特点,以SIMULINK为平台建立了层间剪切模型和平面杆系模型的非线性地震反应仿真模型,通过两个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指出了基于SIMULINK的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仿真的优势。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中国大陆51条以走滑活动为主的断层段上强震分布的统计分析,得出强震沿活动断层段的分布是非均匀的,具有趋近段落中心的特点。并建立了强震沿活动断层段的非均匀分布模型,其概率分布密度p(K)与K的关系可以表述为p(K)=1.1206e^-3947K^2(K为宏观震中到断层段中心的距离与断层段半长度之比)。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均匀模型,采用非均匀模型导致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变化,特别是对高震级档年发生率较高的潜在震源区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有明显的影响。该非均匀模型的应用对地震爪小区划和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历史地震资料在核动力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三个核工程安全性评价为例,论述了运用历史地震及其资料对在核工程厂址近区域发生地震的确认及其对厂址的影响;区域范围内大震震中区的确认;对SL-2估计以及历史地震在SL-2确定的原则,历史地震资料在SL-2确定的不确定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