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0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赣杭构造带上新路盆地中发现有晚期侵入到黄尖组凝灰岩中的粗面斑岩岩脉。本文运用激光等离子质谱(LAICP-MS)对该粗面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31±1Ma的形成年龄。新路粗面斑岩具有高碱、高钾、高K2O/Na2O,在Si O2-K2O图解中落入橄榄安粗岩(shoshonite)系列岩石的范围之内。新路粗面斑岩还具有贫铁、钛、钙、磷以及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等特征,具有较高含量的高场强元素,亏损Nb、Ta、Sr、P、Ti,以及中等铕负异常(Eu/Eu*=0.32~0.46)和铈负异常(Ce/Ce*=0.64~0.73)的特点。粗面斑岩的全岩εNd(t)值为-5.01~-4.77,锆石的εHf(t)值为-8.3~-3.8(集中在-6~-4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集中在1.4~1.6Ga之间。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新路粗面斑岩是幔源岩浆和壳源岩浆混合形成的产物,为赣杭构造带早白垩世幔源岩浆活动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82.
黑云母、斜长石等矿物可作为寄主岩石的岩浆演化的指示剂。本文借助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通过对赣杭构造带中相山盆地火山侵入杂岩中这些矿物的化学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碎斑熔岩、花岗斑岩及石英二长斑岩的斜长石环带不明显,并且主要是中长石;石英二长斑岩中黑云母矿物成分为镁质黑云母和铁质黑云母,化学成分更为接近研究区镁铁质微粒包体中黑云母的成分,而碎斑熔岩及花岗斑岩中黑云母的镁含量较低。结合黑云母、斜长石矿物的化学特征及前人的工作研究,相山碎斑熔岩和花岗斑岩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壳源,没有明显地幔物质的加入,而石英二长斑岩有一定量的地幔物质的加入,并且这个地幔物质的加入发生在石英二长斑岩的黑云母开始结晶之前。  相似文献   
83.
根据赣南会昌地区中基性火山岩高碱、富钾、低钛、贫铁,岩石中斜长石斑晶具钾长石环边,基质中存在大量钾长石微晶,以及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确切厘定会昌地区的中基性火山岩为橄榄玄粗岩安粗岩组合,属典型的大陆板内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对会昌橄榄玄粗岩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确定其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07.3±2.3Ma。 会昌橄榄玄粗岩系火山岩SrONdPb 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为: 偏高的 ISr(0.7098~0.7115); 较低的δ18O值(5.3‰~7.0‰);中等的εNd(t)(-0.61~-3.60); 富放射性成因铅((206Pb/204Pb)i=17.32~18.29, (207Pb/204Pb)i=15.34~15.65, (208Pb/204Pb)i =37.51~38.60)。会昌橄榄玄粗岩的Δ7/4Pb值为-7.8~+16.8(平均值为+5.42), Δ8/4Pb值为27.3~97.3 (平均值为68.04), ΔSr值为96.2~114.1 (平均值为104.3),这表明存在典型的Dupal 同位素异常。根据SrO, SrNd, SrPb, NdPb, PbPb同位素相关特征, 判明会昌橄榄玄粗岩是由亏损地幔端元(DM)和岩石圈富集地幔端元(EM)在源区混合形成的。按SrNd双变量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源区物质中亏损地幔端元和富集地幔端元所占份额各占50%左右。会昌早白垩世橄榄玄粗岩系火山岩带的形成反映了华南板块内部在燕山晚期发生的一起重要的伸展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84.
赣南会昌橄榄玄粗岩中镁铁矿物斑晶以角闪石为主, 通过电子探针分析、湿化学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一致确认会昌橄榄玄粗岩中角闪石属于钙质角闪石亚类,为镁绿钙闪石.采用3种钙质角闪石Al地质压力计及CaO地质温度计估算会昌橄榄玄粗岩中角闪石的形成温度约为927 ℃,压力约为0.82 GPa. 根据晶体化学特征, 判明会昌镁绿钙闪石属幔源成因,从而为会昌橄榄玄粗岩的幔源成因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85.
粤北茶山岩体岩石成因与铀、钨成矿潜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北诸广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床产地之一,该地区部分岩体亦与钨成矿关系密切。茶山岩体位于诸广山南部岩体的中北部,研究程度较低。茶山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48.2±1.9Ma,形成于燕山早期。岩相学上可见原生白云母。岩体富硅、略富碱,贫铁、镁、钙、磷,分异演化程度高(DI=92.2~95.6),弱过铝质(ACNK=1.00~1.08);稀土含量较低(∑REE=90.5×10~(-6)~163×10~(-6)),Eu强烈亏损(δEu=0.04~0.08),富集Rb、U和Ta,亏损Ba、Sr、Ti和P。以上特征表明茶山岩体属于高分异的S型花岗岩。此外,岩体ε_(Nd)(t)值低(-10.6~-9.4),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1.70~1.80Ga,结合其高的Rb/Sr比值(12.6~77.3)和低的CaO/Na_2O比值(0.10~0.28),这些特征表明茶山岩体可能由古元古代从地幔分离出的地壳岩石演变而成的变质泥岩部分熔融而来,并经历后期高分异作用,成岩构造背景属于燕山早期板内伸展环境。对比研究显示,茶山岩体与华南印支期产铀花岗岩和燕山期产钨花岗岩在主要地球化学指标和源区特征上相似,但其W含量较低(1.60×10~(-6)~3.94×10~(-6)),钨成矿潜力较小;而U含量较高(平均19.0×10~(-6)),且主要以铀钍石等易淋滤的富铀矿物存在。该区断裂构造发育,岩体中见晚期岩脉侵入且热液蚀变强烈。岩体西北部有明显的铀矿化显示,钻孔ZK55-4见有沥青铀矿。综上,茶山岩体具有较强的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6.
当前我国尚无菱镁矿、蛇纹岩、高品位碲金矿化学成分标准物质,国外相应标准样品存在定值元素少,且主成分含量不成系列,不能满足地质行业对菱镁矿、蛇纹岩、碲金矿标准物质的迫切需求。该文研制了菱镁矿、蛇纹岩、碲金矿化学成分标准物质共12个,将采自典型矿区的样品按照常规球磨方式粉碎混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选择11家有资质的实验室,采取经典分析方法与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选用2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度高的可靠方法对该标准物质联合定值,依照JJF 1343—2012和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12个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给出了30项主、微量元素的认定值和不确定度。其中,菱镁矿Mg O的含量范围为43.64%~81.26%,蛇纹岩Mg O的含量范围为23.73%~43.09%,高品位碲金矿Au的含量范围为19.6×10~(-6)~32.1×10~(-6)、Te的含量范围为51×10~(-6)~83×10~(-6),基本涵盖我国菱镁矿、蛇纹岩、高品位碲金矿的矿物类型,能够满足菱镁矿、蛇纹岩、碲金矿勘查、评价和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87.
热水岩体位于贵东岩体中部南侧,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62.8±5.8 Ma(MSWD=4.2),属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具有富硅(SiO2平均为76.32%)、富铝(A/CNK值平均为1.14)、钾大于钠(K2 O/Na2O值平均为1.32)和高的P2O5含量(平均为0.41%);大离子元素富集,...  相似文献   
88.
2002年度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承担了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2个,国土资源部科技项目2个,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省直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2个,省直矿产资源补偿费保护项目2个,地市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3个,地质市场项目12个。在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测试技术与资源化研究、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1 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1.1 山东省地层标准剖面调查与保护本年度选择调查了部分断代地层标准剖面,主要为:栖霞市新太古代胶东岩群2个岩组剖面,烟台…  相似文献   
89.
90.
本文对湘东湘乡-醴陵地区和湘东南桂阳地区的新元古代浅变质沉积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和锆石U-Pb定年及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显示两个地区的碎屑沉积岩具有相似的中等的成分成熟度,但大的K2O/Na2O变化指示不同沉积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风化淋滤作用。两个地区多数样品的稀土分配模式与澳大利亚后太古代页岩(PAAS)的稀土分配模式相似,但总体具有更高的含量,尤其是重稀土。湘东地区板溪群沉积岩含有更高的相容元素(如Sc, Cr, Ni),说明源区具有更多的中基性组分,而湘东南震旦纪沉积岩主要由再循环物质组成。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湘东新元古代沉积岩中含有大量850~800Ma的碎屑锆石,而缺少1000Ma左右的碎屑锆石,显示了与扬子地块的亲缘性。而湘东南新元古代沉积岩中含有丰富的Grenville期和一定数量的~2.5Ga的碎屑锆石,相似于华夏地块物质组成。表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在西南地区的分界线很可能就从湘东的湘乡-醴陵地区和湘东南的桂阳地区之间通过。前人对华南早古生代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显示湘东和湘东南地区的早古生代沉积岩的物质组成均相似于华夏地块,指示它们的源区是东南的华夏地块。因此,从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湘东地区的沉积物源区发生了重大改变,暗示在新元古代晚期(震旦纪)与早古生代(中寒武世)之间发生过一次构造运动,使华夏地块逐渐隆起或使湘东-湘西盆地进一步沉陷,从而使湘乡-醴陵地区从早古生代开始接受了来自华夏地块的碎屑物质。这期构造运动可能与泛非构造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