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61.
TerraSAR-X/TanDEM-X获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双星系统(TerraSAR-X/TanDEM-X)下的bistatic数据模式为例研究了差分干涉获取高精度DEM产品的融合算法和技术流程.针对不同观测几何条件下(升降轨,不同入射角)观测数据的畸变和缺失,提出一种迭代的顾及垂直基线、阴影和叠影的数据融合新方法重建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并对TanDEM-X融合的DEM在不同地物属性特征下(山区及高楼林立的城区)的精度进行定量分析.本文采用了两对覆盖珠海、澳门区域的升降轨TerraSAR-X/TanDEM-X干涉对进行融合处理,并通过收集的高精度Lidar数据进行精度比较分析.此外,本文还定量分析了TanDEM-X的DEM对常规DInSAR技术的改进,并与SRTM、ASTER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升降轨融合方法较单一轨道平台能够较好地改正或减弱由于几何畸变引起的高程信息缺失或错误,通过与Lidar数据的对比发现TanDEM-X的融合DEM在山区的精度较高,其残差的标准差为3.5 m,较单一轨道(升、降轨)分别降低8%和22%,能够通过迭代的方法获取高分辨率(可达2~5m)、高精度的地形信息;而针对城区密集建筑物的复杂地形来说,融合的DEM的精度稍低,残差的标准差为11.8m,但较单一轨道(升、降轨)来说有较大改进,其残差标准差分别降低了28%和22%;而在分布较为稀疏的居民区,融合的DEM能够较Lidar数据获取更好的建筑物高度及外形信息,此时的残差标准差可达5m.同时,TanDEM-X的融合DEM作为外部DEM能够较SRTM和ASTER来说更好地去除地形信息,尤其在山区及高程建筑密集分布的城区,从而利于后续的相位解缠和形变信息的精确获取和解译,为更高精度的时序InSAR形变监测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2.
一次降水过程的GPS可降水量资料同化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取2005年7月23—24日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利用MM5模式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和GPS可降水量资料的伴随同化试验。为了检验GPS可降水量资料对模式湿度场的改善程度和伴随同化效果,采用24h降水TS评分、模拟湿度场与真实场的均方差和实况降水等检验方法,通过温度场、高度场和风场的均方差试验,结果证明加入GPS可降水量资料在改善初始湿度场的同时对初始温度场、高度场和风场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3.
王军祥  姜谙男 《岩土力学》2015,36(4):1147-1158
在实际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开挖引起地下岩体应力重分布使得围岩的微裂纹扩展损伤,并伴随有塑性流动变形。在地下水环境中对于孔隙和微裂隙围岩介质受到应力作用时,在内部将产生高孔隙水压力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也改变了围岩的破坏模式。为了研究损伤引起的刚度退化和塑性导致的流动两种破坏机制的耦合作用,从弹塑性力学和损伤理论的角度出发,同时引入修正有效应力原理来考虑孔隙水压力的作用,建立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针对该本构模型推导了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数值积分算法-隐式返回映射算法,分别对预测应力返回到屈服面的光滑圆锥面或尖点奇异处两种可能的情况给出了详细的描述,隐式返回映射算法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大多数弹塑性损伤模型中涉及参数多且不易确定的问题,采用反分析方法获得损伤参数,解决了损伤参数不易确定的难题;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使用C++语言编制了弹塑性损伤本构求解程序,并对所建立的弹塑性损伤模型和所编程序进行了试验和数值两个方面的验证;最后将其在吉林抚松隧道工程中进行应用,模拟了塑性区和损伤区的发展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岩石的力学性能、塑性和损伤变化趋势,所编程序能够进行实际工程问题的模拟,对现场施工给予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4.
近年来,藏西北革吉县雄巴乡场镇内的冻土灾害日趋严重,研究该区冻土灾害的特征、成因及危害,对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从基本特征、成因条件、风险性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对雄巴乡场镇的冻土灾害开展了综合研究,认为加剧该区冻土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降雨量增加和气温升高,使场镇内透水性差、不均匀分布的土体含水率...  相似文献   
165.
中哈边境地区旅游廊道空间布局与发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大背景下,新疆丰富多样的边境旅游资源迫切需要寻找可行的路径加以释放。如何围绕边境旅游主题构建旅游产业要素线性空间,将是边境旅游发展需要从空间上思考和突破的关键问题。以“点-轴”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心职能指数和引力模型的定量方法分析中哈边境地区旅游节点、旅游廊道及其旅游地发展系统,对促进边疆地区旅游产业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目的地形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表明:中哈边疆地区一级旅游节点有5个,二级旅游节点有7个;一级廊道节点段5个,二级廊道节点段11个;四大旅游地发展系统为哈吉民族风情边境旅游系统、塔城生态休闲边境旅游系统、博温康养度假边境旅游系统和霍霍察昭文化古迹边境旅游系统。  相似文献   
166.
恩施地区滑坡灾害频发,为揭示恩施地区滑坡地质灾害成生规律,在综合研究恩施地区基础地质和滑坡地质灾害调查统计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滑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从影响滑坡发生与否的典型因素出发,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高程、地形坡度、沟谷)、降雨、人类工程活动,通过统计分析,完成滑坡发育分布与各个单因素间的关系探究。基于以上研究,结合敏感性分析模型,针对连续变量影响因素、线状影响因素和离散变量影响因素,分别计算单因子不同状态的敏感性系数,并对敏感性系数相近的状态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状态的敏感性差异,完成恩施地区滑坡成生条件研究。本文研究成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研究区滑坡防治规划。  相似文献   
167.
化学腐蚀-冻融综合作用下岩石损伤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化学腐蚀-冻融综合作用对岩石损伤蠕变特性的影响规律,选取大东山隧道石英岩和石英砂岩开展研究。将岩石试件在不同化学溶液中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采用电镜扫描对岩石表面细观特征进行分析。并开展岩石三轴蠕变试验,分析化学腐蚀-冻融综合作用对岩石瞬时应变、蠕变应变、蠕变速率和长期强度等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化学腐蚀-冻融综合作用导致岩石发生损伤,岩石损伤程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化学腐蚀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HCl溶液、NaOH溶液和NaCl溶液;岩石各蠕变力学参数随着冻融次数和溶液环境的改变而明显变化。随着化学腐蚀-冻融作用加剧,岩石试件破裂形态有由脆性向延性转变的趋势。冻融循环和化学腐蚀对岩石损伤是相互促进的,双因素耦合作用对岩石损伤和蠕变特性影响均大于单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8.
李晶  陈育民  方志  高晗  飞田哲男  周葛 《岩土力学》2019,40(11):4352-4360
减饱和法是一种通过减小砂土地基的饱和度,从而提高地基抗液化强度的新方法。基于减饱和砂土中流体模量同步更新的改进算法对减饱和砂土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进行了数值分析,并与单一流体模量的简化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改进算法中考虑了因孔压变化引起的等效流体模量的变化,其计算结果更接近试验结果,而简化算法低估了减饱和砂土的孔压积累。基于改进算法开展了不同饱和度、倾斜角度的缓倾场地上液化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发现超孔隙水压力增长的速度及其峰值随着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饱和度从100%降低至96.4%,同一深度处的超孔压峰值降低约20%~65%,加速度响应的峰值也有明显的降低;沿地基深度0.75 m到9.00 m,侧向位移减少约20%~50%,表明饱和度的降低对抑制倾斜场地上可液化砂土层的侧向变形有显著效果,随着地基深度的减小,饱和度对于侧向位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9.
针对年近年来我国的^14C年代学研究,由于体制转轨相当的实验面临经费紧帛、收样量不足等困难,部分实验室停止运转,少数实验室已变卖仪器设备不再测试等现状,笔者根据近10年来的切身体会,提出若干^14C年代学研究的应变措施。  相似文献   
170.
张虎男 《华南地震》1996,16(3):38-45
在新的地震活跃期中,台湾海峡7.3级地震和北部湾两次6级地震的发生,标志着华南弧岛系统相应了进入了强烈活动阶段,它们虽然都受控于太平洋板块(包括菲律宾海弧块)的西向挤压,但由于块体运动的主支与被动,作用力量级的不同和地质构造的差异而存在强度和诸多参数的差别。尽管如此,两处地震无疑都属于板内地震,利用它们和板缘地震的关系,可宏观地观测华南大陆的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