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AcasestudyofKorea-investedenterprisesinShandongPeninsulaFANJiePANGXiaominYANGXiaoguangInstituteofGeography,ChineseAcademyofS...  相似文献   
32.
Canonicalcorelationanalysistolandusestructureanditsdrivingforces———TakingYulinPrefectureasanexampleZHANGMingInstituteofGeog...  相似文献   
33.
Waterenvironmentalplanningfornewzoneofeconomic-technologicaldevelopmentinChinaGuoHuaichengZouRuiCenterforEnvironmentalScience...  相似文献   
34.
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是造成极震区严重的地震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的根本原因。汶川地震中因此而导致的交通工程结构损坏、中断和次生崩滑流、堰塞湖等地质灾害,不仅加剧了灾害损失,并给震后的灾区恢复重建和对外交通遗留了较多的安全隐患。从岩体稳定、山体稳定和区域稳定的层次,分别对有关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对研究思路和方法论的讨论,构建了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研究的体系框架,提出了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以期明晰概念,理清思路,为有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5.
拜仁达坝和维拉斯托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发现的2个大型银多金属矿床,文章对其开展了硫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拜仁达坝矿床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4.0‰~+1.6‰,维拉斯托矿床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0.8‰~+2.0‰,与岩浆热液型矿床的硫同位素值接近,表明这2个矿床中的硫主要来自岩浆。拜仁达坝矿区43件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为18.333~18.515,207Pb/204Pb值为15.532~15.656,208Pb/204Pb值为38.057~38.610;维拉斯托矿区20件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为18.304~18.377,207Pb/204Pb值为15.520~15.610,208Pb/204Pb值为38.112~38.435。拜仁达坝东矿区矿石中的铅同位素组成与维拉斯托矿区相似,变化范围小,相对贫放射性铅同位素,并且均为混合铅。矿石中的铅可能来自围岩地层及深源岩浆。  相似文献   
36.
基于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对咸宁两次冰雹天气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对两次冰雹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暖湿气流输送、中层干冷空气侵入,在0~10 km形成"上干、下湿"2层垂直分布结构。低层的感热和潜热随上升气流向上输送,2~3 km层明显增温,0、-5和-20℃层略微上升。同时,低层水汽也随上升气流向上输送,降雹前大气液态水总含量(ILW,下同)和大气水汽总含量(IWV,下同)及过冷水含量快速增长。水汽经过冷层后,冰晶增多增大。当冰晶增大落入0℃以上区融化层时,冰晶融化导致液态水增加,一部分形成冰雹或地面降水,导致降雹之后ILW、IWV及0℃以下液态水含量减小。上述结论对冰雹的预警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7.
对流层气溶胶的直接气候效应对平流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WACCM-3模式中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卫星资料的对比发现,模式可以很好地再现全球气溶胶的主要分布特征,但在一些区域还存在数值上的差异。利用数值试验研究对流层气溶胶的直接气候效应对平流层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流层气溶胶对平流层气候有明显影响,平流层化学过程在这一影响中起重要作用,而对流层气溶胶对平流层辐射的影响不是其直接气候效应对平流层影响的主要原因。其机制可能是对流层气溶胶改变对流层的辐射平衡,影响对流层的温度和大气环流,进而影响行星波的上传,使得平流层气候发生变化;影响区域主要位于高纬度和极地地区,南半球的变化比北半球大,温度变化最大达10 K,纬向风变化最大可达12 m/s,臭氧体积分数最多减少0.8×10-6。  相似文献   
38.
广东岩溶区某输电塔桩基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帅 《中国岩溶》2014,33(1):44-50
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广东某岩溶区输电塔桩基与下伏溶洞协同变形的规律。通过不同位置应力、位移、塑性区变化监测,发现覆盖层部分应力分布较均匀,受溶洞影响较小,但溶洞围岩应力变化较大,溶洞顶板出现较大的向下弯曲变形,桩底下移明显,特别是当桩基荷载较大且下伏覆溶洞埋深较浅时,溶洞顶板将可能失稳,进而引起桩基破坏。不同嵌岩深度桩基变形特征表明,桩基嵌岩深度与溶洞变形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9.
40.
建国以来,在整个50年代,我国的矿产普查勘探工作,从制度、方法、理论一直到具体工序等,基本上是学习苏联的一套.60年代及以后,逐渐引进了美国和使用英语国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如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国的地质矿产工作.但在过去30年中,对西欧和日本的经验则介绍不够,而恰好就是这些国家,近20年来,在找矿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西欧和日本等第二世界国家有若干共同点.这些国家在过去拥有大量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于是,英、法、日等国在继续谋求在经济上控制前殖民地矿产开发和利用的同时,也不得不被迫把更多的力量转移到本国进行找矿.但西欧国家和日本土地面积不大(最大的法国也只不过56万平方公里),而且,地质工作开始早,地质研究程度高,小比例尺地质填图早已完成,1∶5万或相当比例尺填图都已完成过半.加上这些国家工业技术基础雄厚,能否继续发现大量矿产资源的前景,在20年前是捉摸不定的,不少人甚至是悲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