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76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秦岭金矿特征和稳定同位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2.
章讨论了分布于扬子地台西缘,从陕西汉中经四川峨嵋到云南滇中晋宁,长达1000km的下寒武统底部和上震旦统顶部的含铀磷块岩,不同地区含铀磷块岩大致有相似的特征,均属铀磷组合,磷矿化层较稳定,铀矿化层变化较大,铀含量比较低,一般在0.01%-0.02%,后生局部富集可达0.04%-0.05%。由于铀品位偏低,磷铀分离尚有一定困难,目前还不具备工业利用价值,做为一种铀的潜在资源,应当给以足够的重视,以便在新世纪勘查和开发非传统矿产资源方面做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53.
秦岭地区超基性岩分布 ,可分三条超基岩带 :北带、南带和中带。深大断裂对超基性岩成岩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很多超基性岩产于花岗岩外接触带。通过对区内典型超基性岩特征及其成分的分析认为 ,秦岭地区超基性岩具有用作矿肥和其它不容忽视的潜在价值 ,对它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141矿床的地质特征、分带特点及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区域成矿背景、成矿条件以及铀与钒、钼、铜、镍、银和金的相关关系对金矿的找矿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5.
本文首先概述了前寒武纪地层划分(表1),同时对板块构造进行了综合对比,表现板块多次碰撞和俯冲。太古代绿岩系属金矿的矿源层:包括迁西群、鞍山群、胶东群、太华群和阜平群等地层。晚太古代至元古代地层共同特征是:遭受多次旋回岩浆活动、火山活动、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它们均与金矿关系密切,矿床类型有石英脉型、火山岩型、变质热液型等。  相似文献   
56.
本文首先概述了寒武纪地质发展史。太古代早期只出现小面积古陆核,岩石含铀量低,硅铝壳演化晚。早元古代稳定性差,盖层形成晚。因此,对寻找澳北型铀矿床不利。但中生代地台活化对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创造了条件。铀矿花分布在古陆核两侧,围绕古陆核划分三个分带:内带——太古代古陆核为钍矿化区,多为花岗伟晶岩型;中带——古陆核边缘凹陷为铀钍混合区,铀多为变质热液型,碱交代型,与硅化带、破碎带、混合岩化及岩体接触带有关;外带——中生代花岗岩分布区为铀矿化区。中生代化岗岩是本区主要成矿岩体。集宁区凤凰山岩体,铀矿化分布于岩体边缘顶盖相,属硅质脉型。五台区盘道岩体,铀矿化主要产于岩体外接触带,有萤石型与玉髓型两种。上述共同特点:富硅、富钾、铝过饱和岩石,成矿类型与岩石化学成分都可与华南花岗岩对比。铀矿找矿方向:主要在古陆核外带中生代花岗岩呈北东向展布区,特别是围绕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寻找硅质脉型是最有远景的。其次是在中条区西侧山前大断裂复背斜核部,特别是断裂拐弯处和混合岩化强烈地段,寻找变质热液型、碱交代型是比较有利的。  相似文献   
57.
华北地台区金成矿地质构造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华北地台区构造作用具有多期次板块俯冲和碰撞,是金矿形成的有利条件。深大断裂在成岩成矿中占重要地位。地台活化主要表现为燕山—喜山期构造和岩浆活动对原有地质构造和金矿化进行了强烈的改造。本区有利的找矿方向是地台边缘金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58.
秦岭硒矿床的发现与应用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秦岭地区富硒矿床的发现,总结了富硒矿床分布特征与应用及其形成的机制与硒元素成矿模式,最后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9.
勉县-略阳与大巴山区分火山岩与沉积岩两大成矿区,可划分4种主要的重晶石类型含磷(铀)型重晶石(东风沟式)、多金属矿型重晶石(东沟坝式)、沉积型重晶石(水平式)和沉积型伴生重晶石的毒重石(冉家坝式)矿床。重晶石成矿条件(钡源、构造条件与沉积环境)及成因机理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0.
根据大地构造单元及地质背景条件与磷矿特征,秦岭地区划分4个成磷区,即华北、秦岭、扬子与摩天岭区。磷矿主要形成于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其间发育着不同岩石,构成各种类型矿石。磷矿的形成与陆源物质、有机质及铀矿关系密切。磷矿层处于“继承陆源碎屑”建造或“造海蒸发岩碳酸盐”建造中,特别是两种建造过渡带。矿床形成在地壳比较平静时期与造海运动关系密切。在扬子区北缘磷矿床通常赋存于“古地形高地”或“水下隆起”周围,常呈带状。扬子地台区北缘(摩天岭区)比华北地台南缘对子磷矿床形成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